• 15

房價不合理,為什麼還是有人花千萬買房?

我是營造業不是建商歐,主要做公共工程造橋鋪路,我們說要忙也還好,經驗分享,不接受不想聽,沒人強迫你,賺錢?我領月薪的,賣房子與我沒關係那是建商或代銷的事,不過我的老同學倒是建商,一天到晚要我參加基金,好像還蠻有賺頭的。
1600萬的房子租一個月2.5萬好了, 一年要給房東30萬
1600的貸款1.84%一年利息29.44萬, 20%稅率就好折抵掉5.89萬
其他稅看你要怎麼加, 怎麼看都沒有不划算

kamiru621210 wrote:
我是營造業不是建商...(恕刪)


您上次不還說房子已經完銷進保固了

anabella wrote:
資本主義
大家都想要的東西
出價高的就能擁有
沒有合不合理的問題
個人意願跟口袋深淺不同而已


現實中就是這樣,自由機制嘛...
在政府的規範下,能賣多高各憑本事!

如果價格到了多數人認為不合理,不想買單,
這也沒什麼,很正常的事!!

投資嘛...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性存在!!

自住客抱怨政府放任建商財團投資客炒作,
建商財團投資客抱怨政府管太多,
沒有誰特別有本事,都只會抱怨而已!!

一鴛一 wrote:
台灣大部分區域房價明顯不合理

為什麼一些年薪100萬以下的板友,會想貸款二三十年買千萬元的房子(指不靠家,自力更生的)

是基於什麼考量才買的?恕刪)


先檢討為什麼你非要買一千多萬的房.
明明五百萬以下的中古很多,但就是不想看,
說穿了不就是眼高手低?
非要新的不可,不是正市區不住,風水稍有瑕疵打槍?
不僅如此呢!

若能因此扣除額 將門檻由20%降回13%的
邊際效益就更大了 相差可不只10萬呢!
hi大大, 降到13%反而不划算了
等於有部分金額本來一萬折2000變成一萬折1300了XD

llinsh wrote:
不僅如此呢!

若能...(恕刪)
我們蓋的都完銷了呀,保固還是我們要做呀,建設公司才不會弄勒,我們現在主力在大賣場與捷運維修
kamiru621210 wrote:
我是營造業不是建商...(恕刪)
不會因小失大喔 我算給你看看

如果原先扣掉所有扣除額(沒房貸)仍有140萬收入, 房貸列舉上限30萬,
113~226萬級距的 課20% 稅額為28萬
因為有列舉 課稅稅基剩下110萬時
進入到12%的級距 110萬課12% 稅額為13.2萬

一來一往相差了近15萬
總是想不懂為什麼要買房的人
就是台灣邁向M型化的原因之一

暫且不論買房之目的是什麼
只要買對地點
房地產就是最簡單且最穩當之保值與增值工具

10年前我以400萬買了第2房
3年內繳清房貸
隔幾年看到投資標的
又拿此房向銀行貸到600萬
結果投資不到一年亦獲利600萬

換言之
我不必賣掉原有房產
無需付出資金與勞力成本
就可輕鬆獲利600萬

倘若是月薪5萬的上班族
要不吃不喝工作10年才能賺到600萬

這時你就能體會手中有房的好處了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