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被加稅K到了

真的認同打房是假的加稅是真的,政府實際上是穩定房屋市場不要讓市場崩盤,另一手法是不斷調高房屋評定現值跟土地公告地價,現在台灣有八成的人有房產,光稅收增加以億為單位計算。
我爸曾被有錢親烕酸
"你買不起也住不起"(一個月管理費就要二萬!)
雖然心裡不舒服
真的,沒那本事別選維護費(稅,管理費)高的房子
定位好自己的財力,去追求生活品質

樓主心裡會因此不舒服,表示您Level 真的還沒到那邊......
讓專業的來,先講結論,北市到頂,剩下服貿可解套

樓主算幸運,房屋公告五百多萬,土地價值分配到76%,房屋分配到14%。

房地合一通過後去年七月拿到使用執照的新屋。

沒有名目可轉移了,就是實價登錄跟課稅。

自住持有稅年年繳1.2%,商用3.6%,可折舊。 交屋買方繳契稅6%。

算你貸款20年繳完,3000萬房子貸七成,付出利息約600萬。

持有稅繳概算20%,600萬。

這樣背景下,繳完貸款已經虧了四成

最近一堆不交屋原因就在此。 還沒計入房價下修的幅度,只要跌10%,就腰斬。

都更不可能,商業用的繳到死

房子從儲蓄財轉為消耗財的時代來臨。

投資房地產賺錢以後都剩下高手了。

剩下服貿可以炒,觀光題材。 但這個變數不知道,台灣民主社會,票多的方向就是正義。

如果反對團體因為服貿會帶動房市一波漲勢而力堵服貿,沒過北市就確定掛了。

政策不改北市未來二十年都不會投資,往印度去了。

身為職業投資人的看法。

兩房要三千萬,只能說台北居,大不易

Dent wrote:
當初買房的並不知道會突然房屋稅提高這麼多啊?
如果知道,也許就不買了啊,房子蓋到一半突然加稅,


前任的副市長偷偷搞的.....

惡法亦法.....惡規定亦規定....有錢人的原罪...

樓主,你認命吧!!
dayikimo wrote:
怪建商賣太貴吧如果...(恕刪)

公告現值跟建商賣多少有關聯?

房屋現值=核定單價(元)×面積(㎡) ×(1-折舊率×折舊經歷年數) ×地段調整率×分層分攤率政府算的

反正苦主不是你,當然什麼都可以說。
有了實價登錄以後
政府抽稅更有依據
18%跟退撫就靠各位了
加稅是好事啊
難道要跟妙麗一樣放給它倒嗎
其實這些稅對我來說,並不是多少錢,
但主要是一個合理性的問題,比如說
要大幅調高房屋造價評定,要提高持有稅,
要奢侈稅,要限制貸款成數,要用這些手段
來平抑房價都可以,但是政府施政除了之前
早有規定與法律,民眾早就違法或違規,只是
政府還未舉發的情事之外(如違建),新的法律
都不該溯往處分才對,不然這種政府未免太
可怕了,今天贊成打房的也許幸災樂禍,但是
如果民眾默許政府這樣搞,我相信總有一天
一定會有一些政策無故傷到你.比如說,如果柯P
突然宣佈台北市即日起禁止通行摩托車,這時有個
年輕人才剛貸款買部摩托車想每天到台北市上班,
那你要對他說騎摩托車本就危險,你認命吧,是嗎?


像之前奢侈稅,央行限制貸款,都是如此,奢侈稅
還好,自住客本就沒有要買賣,但限制成數就真的
很過分,為了金融安定,當然可以用限制貸款成數
的手段,但有很多人家兩三年前買的預售屋,南部
本來有房子,工作的關係上北部買房,收入銀行評估
也可以,結果交屋時突然貸八成變成五成六成,這樣
合理嗎?

不用為了打房仇視所有買房的,買房的有很大一部分
是社會中堅力量,失去這些人的信任,對國家沒好處的!
沒啥合不合理,如果建商少賣你一千萬,你應該不會該該叫了。

kcchiu wrote:
沒啥合不合理,如果...(恕刪)

反智到極點!

誰在該該叫?
六萬房屋稅還不到我一日所得,該該叫啥?

最堵爛的就是明明事情要照道理走,跟對象
有沒有錢一點關係都沒有,這邊酸民實在令人反感!

看來在這裡也沒啥好討論,層次真的太低,算我自找沒趣!

不再回應了!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