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民國91年出社會...高職畢薪24K、水煎包一顆5元、房價一坪/10萬→現在大學畢2?K、水煎包1顆12元、房價一坪/30萬


39104005 wrote:
木工不是每天都有工作的OK?
我叔叔就是作了30幾年的木工,現在日薪3500以上,看似很高
但沒工作時就是沒工作,最好能滿載1個月15萬
連我堂弟他都不願意讓他去作,因為實在太不穩定了...
還這麼爽勒?你有去過工地作工嗎?有搬過料鋸過東西嗎?
我實在是很懷疑


我爹也是做木工的,從當兵退伍到退休....幹了四十幾年
不過說真的這種錢並不容易賺,若只是作"工",我爹從一天350的菜鳥價
(民國63年)作到一天3xxx的老師傅,說真的看起來多,可是也賺不了大錢
還得看有沒有人找....

想賺大條的,就要培養自己的工班,自己去接案,溝通設計
大部分自己也得跳下來作(省一份工錢),發薪水,墊材料錢....
賺得多,風險也大.,尤其是營業場所的案子,工期短,利潤高
可是也容易被倒帳.....(我爹常說他也算是當時幾間知名舞廳的"股東")

而且有時候生意好,一次不只一攤要趕....也是蠟燭好幾頭燒....
至於生意不好時....就甭提了
普普的國立科大工科畢業
月薪就32k了,週休二日一天8小,加班有加班費
第一年 年薪就600k了
22k是否怪自己?= =

william6910 wrote:
我6年九班民國90年...(恕刪)



大家都活得好好的阿~

只要不要結婚、不要生小孩,其實就沒差了。


你想,你自己的生活已經這樣了,你還要生小孩來殘害他們當奴隸嗎?

存點錢,將來去國外住吧~
一堆奴隸
castle0531 wrote:
郭董最近有說過
如果大學畢業搞了好幾年還在當作業員...(恕刪)


郭董說的原意如果是大學作業員要進修, 轉任工程師, 甚至管理職, 還有自行創業的話!

我相當不認同!!!!!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工程師, 管理職, 甚至自行創業.

現在的台灣, 生活水平漸漸和已開發大國看齊. 生活費和日本相比, 大約是一半, 但薪支不到一半,

這麼說啦: 在台灣管理職的上班族 ( 非科技類 )的薪水還不及在日本的操作員!
日本拉麵一碗約台幣 300 起跳, 台灣相當的拉麵 160 起跳, 這不含國際連鎖的店如咖啡速食等,
相差不多. 以台北和東京相比, 房子這件事, 花費的竟然相差不遠.


在日本, 操作員是可以做一輩子的, 可以養活全家, 並有自己賺錢買的房, 房子大小和台灣的差不多.
生活也還可以.

我想說的是: 郭董, 如果你有計畫培養一批技術超高, 向心力夠的操作員的話, 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曾多次參訪過日本工廠. 要不要學學日本公司照顧員工的方法? 人家 Sharp 不讓你伸手進去, 你
了解原因了嗎?
william6910 wrote:
我6年九班民國90年...(恕刪)

我想沒有一個政府不想把經濟搞好,不想加薪的,
印象中也給財團提醒過,是不是該給年輕人加薪,
但是財團在利益掛帥的情況下,似乎“捨不得”加薪給現在的”年輕人“,
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競爭力“,多給都是浪費的,
的確,在11分就可以讀大學的情況下,會讓人誤以為“大學生”是沒有什麼特殊的能力的。
可是,這又是怎麼造成的,
這就要講到我們的“教育制度”,
但是講到教育制度天就要黑一邊了,那講更遠點,
誰讓我們的教育制度變成這樣,講到這,
就會發現國、民兩黨個打50大板,
不就是你們這幾十年來為了”討好“選民,胡亂加碼,才造成現在這個情況,
於似乎,拖累了大部分有競爭力的大學生。
如果,每個大學畢業出來都是精英,每個企業看到大學生跟看到寶一樣,
我還怕屁啊,恐“中”勒!!拎北是走向世界的,
我們台灣大學生一個打10個沒在怕的,那就不會有幾K幾K的問題了
所以,結論就是,教育.......真的是百年大計,現在,苦果剛開始。

還有,現在的年輕人,
打嘴砲是沒有用的,
抱怨這個社會也餘事勿補,
酸我也無法讓你的22K多個2、3K,想想自己會什麼、缺什麼
這個社會又需要什麼吧!!

企業主們,收起你的不安全感吧!
把利潤給員工,讓員工更有向心,讓員工死忠的為你拼下去,創造更大的利潤

大家加油。
以前第一份工作薪水28k
125機車一台四萬,汽油每升十幾塊

請問你當時的月開銷會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嗎?
動不動就是智慧型手機+上網吃到飽
穿著打扮都比你那年代還奢華
家電產品都比你那年代還高級
網路速度也比你那年代還快速
三不五時就吃大餐
常常唱歌常常購物
每到假日出門去玩
上述這些應該是時下年輕人最常做的事吧!!

這樣的消費能力你在你那年代有嗎?
所以為什麼你存得到錢而現在的年輕人沒辦法!
在你那年代物價不高的情況下就努力存錢了
等到消費能力提高後消費市場開始活絡
等到市場供不應求就萬物齊漲
你已經到了月入5~60K時消費得起
但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是否消費的起呢?

台灣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
一切資源仰賴進口+上崇洋媚外的品牌價值觀
進口國一喊漲小小的台灣就得買單
成本最後當然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是很現實的社會!!

以上是個人觀點
以下是個人經歷

我也是7年級生
小時候爸媽也不常帶我們出外吃飯
也不常帶我們出外遊玩
一切都為了買房跟養育我們
那時的社會 沒有網路 沒有第四台 沒有行動電話
家裡沒有這些開銷 老爸月入27K每天朝7晚9才有喔!!
老媽在家顧小孩打打零工賺賺奶粉錢
最後買了一間2樓半透天價值2百多萬的房及13萬多的中古車
這是70年代的事了


能體會目前薪資的問題,基本上是中年後失業,產業結構上並沒有人要的中老年人吧,必竟他們只能又從頭來過!
有些也是年輕時月領60K以上,之後慘遭職場汰換的中老年人,淪為低階層的勞動人力!
做一行,怨一行.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個行業這10幾年,收入沒有增加還減少的. 是醫療業! 健保開辦10幾年來,除了自費醫療(醫學美容,近視雷射(眼科) 植牙假牙(牙科))以外.靠健保維生的的醫療人員(藥師除外),幾乎薪水沒啥增加,醫師則普遍少1-3成收入(當然還是比一般人多啦,只是沒有想像的多啦),現在在醫院中上班的年輕醫師,想在台北市買房也是很難的!
問題在貧富差距變大了,

房子是M字型頂端的人在炒作的,

資本主義走到最後就是變這樣,

好的政府懂得如何平衡這樣貧富差距的關係,

兩光的政府就只會出些笨政策來讓自己看起來更無能.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