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建商急了!投資客房仲慌了!人民笑了!

老實說我每天開車上班聽廣播跟回家看電視,
沒有感受到建設公司的廣告量有變更大,
比較多的感覺只是銷售區塊的變化而已,如新莊廣告量已經從頭前重畫區轉移到明日城那塊

但我也認為現在到明年已經會是買房市場,但要從房仲或是自售客那邊感受比較明顯
建商我觀察還不會下降,最多是上不去而已
笑不出來!
建商、投資客很多資金來自銀行
萬一真的爆了
銀行虧損會損及有持銀行股的投資人及存款戶,甚至是拿稅金及國庫補貼!
sunyearhuang wrote:
難怪你不能成為投資人...(恕刪)

房子對投資者來說:
投資是要看會不會賺錢(房子會不會漲),不是看成本多少。
不會賺錢或會賠錢的商品,就算銀行不收利息,投資客就不會去碰的。
房子對自住者來說:
只要持有成本還在可忍受範圍,就會繼續持有。不然賣掉就表示日後要變成無瞉蝸牛了。
============以上是sunyearhuang的發言摘錄======

hung大說的完全正確!

在建商的立場,蓋房首先就是看會不會賺錢,營建成本根本不是首要考慮重點。(錢大多是向銀行貸的,也就是廣大買方的) 做生意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省成本!

向下修正降些價出貨,只是銷售戰術(非戰略)之一,是現金流速的考量,是整體戰略的一環,也許投資他地或其他商品,如果說這是房價崩盤的前兆,那是言之過早!

建商是轉進,還是敗退? 那就看房價真正下修時,現在喊空的朋友敢不敢勇敢吃貨?或要降幾成,才敢吃貨?還是繼續喊空? 到時兵鋒相接,勝負立見!

建商只是少賺,無殼蝸牛呢?繼續租屋,看房東臉色?一家人還要對未來惶惶恐恐,悲乎!

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注定成為他人網路言論免責下的犧牲品!






雖然我相信房價會有跌的時候,

但是信義和永慶等計算出來的每月漲跌其實不能直接參考,

因為每個月成交的物件類型並非都平均的,

如果是成交筆數越少的地區,平均值的漲跌越容易誤導人,

尤其如果那個月遇到某個建案十幾戶或數十戶新成屋一次登錄上去,漲跌又差好大!

而且我發現,雖然實價登錄有預售屋買賣這一項,但實際上能在交屋前完全賣完的微乎其微,

所以就看不到預售屋的實價登錄,等到交屋那個月才一次登錄上去十幾戶或幾十戶,

那樣想看每個月的成交價漲跌就不準了!

我覺得如果信義和永慶等的系統能依照「屋齡範圍+類型」分別計算與前月的漲跌值,才稍微可參考。

至少屋齡在一年內的新成屋要另外計算吧?

再加上也沒標出裝潢價格,車位價格...

還有非常舊的中古屋,可能是沒輸入屋齡,所以常常看到屋齡 0.0年的這種,

像在內政部實價登錄系統查詢 屋齡0~5年的成交紀錄,也總是有查到屋齡不詳的房子。

所以想知道漲跌,只能點進去看清楚同區段每一筆的交易內容,才能判斷出來。

apollo3296 wrote:
建商只是少賺,無殼蝸牛呢?繼續租屋,看房東臉色?一家人還要對未來惶惶恐恐,悲乎!(恕刪)


最後一隻老鼠呢? 被節節高昇的房貸追得喘不過氣來, 四處周轉到無以為繼, 賣也賣不掉,
最後欠了銀行一大筆錢, 慘呼!!!
真佩服我自己的預言
可以說比SWAY還準
完全命中

andylong19810406 wrote:
最近建商猛在電視跟報...(恕刪)
andylong19810406 wrote:
真佩服我自己的預言...(恕刪)

是阿....都過兩年了....
這都有臉跳出來說準........
佩服佩服~!!!

andylong19810406 wrote:
國內央行勢必升息以應付


就這句

fonzerd wrote:
都過兩年了....
這都有臉跳出來說準...(恕刪)

人家沒說錯喔!Sway 準度9%,人家18趴,準好多!!

抱歉!我既不多也不空。
只是有時候看多方和空軍的論點,常有笑點。
所以忍不住,偶而會笑出聲音,請勿見怪。
A*Man wrote:
andylong19810406 wrote:
國內央行勢必升息以應付

就這句


明天重貼現率是升...負半碼,沒錯啊!
升息,人家又沒說是升正的還是負的。
數學沒學好,請不要怪別人。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