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ginsmimi wrote:
這個人生遊樂場你可以...(恕刪)
有的人代幣花光了,還離不開遊樂園,看人家還存
很多代幣,可以不用人擠人玩高價設施,就開始吵說
這樣浪費資源,要嘛這些有代幣的拿一些出來分,要嘛
降低高價設施代幣費用,不然就是不公平,就是資源
被少數人掌握,要跟園方沒完沒了,這就是這幾年台灣
的情況



- 我妹月薪連加班約三萬出頭,但每個星期一定跟姐妹去五星級飯店吃下午茶,買最新的智慧型手機、相
機、鞋子包包之類的商品更不用說了,只要一放假還要外出遊玩,存了點錢就要出國,婚后依然顧我,連
生孩子都養不起更不要說買房置產;
- 我的同學甲家住台南,年收入應該超過二百萬以上,整天吃好用好玩好,改車樣樣來,離婚有個八歲小
孩,說人努力工作,就要犒賞自己,這樣的收入揮豁十年了,很想投資不動產,一直說房價太貴,但是他
從來沒有想過要開源節流,37歲了現在還住在家裡,一無所有;
- 我的同學乙,在統一速達上班,位階經理,在外有兼職,年收入有二百五十萬,已婚有個五歲女兒,老
婆工作加投資收入一年保守有一百萬以上,三十歲時貸款買一台福斯128萬,手上帶一顆三十萬勞力士,
穿二萬一條的牛仔褲,去年變本加勵將僅有的現金再跟其它同學借錢買了一台二手一百六十萬C200K旅行
車,接下來再去參加車隊,然后再花錢改車,更不用說日常生活的奢華,我勸他把買賓士的錢留下來當頭
期款去買房子,總不能婚后有了小孩繼續跟爸媽住吧(他哥哥也結婚一起住在家裡),但是他說買車是他
人生的夢想,就這樣他離買房子的夢越來越遠,一出門,全部的財產就是全身行頭加不斷貶值的車子,可
憐的是小孩的學費都是給他老婆在出的;
從親戚朋友同學中觀察二十歲到五十歲不管收入或家庭狀況為何,都是差不多的狀況,要維持所謂的生活水平(吃喝玩樂、買各種想要、夢想的商品),在年輕踏入社會開始就想自己有本錢揮豁,久了就成習慣,口袋空空如也,然后到有一天有買房子的想法,又不願意改變生活習慣的同時也發現收入在減少,然后再來罵政府、怨對社會,他(她)這些人從不檢討為何收入越來越低(因為把專注力放在如何享受生活,沒有不斷的吸收新知識、有空時不花錢去上課、或看書充實自己,所以競爭力越來越低,當然就被其它人所取代)、也不檢討為何買不了房子(為了要維持原本的生活習慣,要享受生活與夢想),這樣對嗎?? 我想這個社會病了,而且嚴重,自由經濟的市場,原本產品價格就是由市場決定,市區住不起又不想離開那就租,想要買就搬去鄉下或買得起的地方,不去把真正的問題掀開,只是無來由的抱怨,房價真的下跌一樣還是有一堆人買不起;
不管收入是多少,我的花費永遠是一樣的沒有改變過(錢全交給太太沒有零用錢),全家人(我跟我太太及二個女兒),一個月的伙食費不超過一萬台幣,出游只去不用錢的場所(美術館、壽山動物園之類),平時不看電視頂多一個星期給小朋友看一次(我們沒有裝MOD或有線電視,都是用網路上網),沒有用智慧型手機、不用名牌及名錶、一天工作從早上八點一直到凌晨二點,從創業到現在沒有休假過,所以能不能買房,房價貴不貴,跟收入並不是有絕對的關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