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覺得自己是有錢人的,可以來看看嗎?


hlz wrote:
呵呵呵 是 有矯情 也有知足常樂 也設定奮鬥的目標 保持貧窮感 才會有動力
有一點我很清楚 光靠收租或簡單的理財是不可能達到資產一億美金的 要做企業或投資才能 所以不能怠惰 ...(恕刪)




大大的想法和我一樣~通常有了點底之後 更不敢懈怠阿!!!

小弟運氣好 早期在大陸有置產 不過是投資店面

大陸的店面回報率之高阿.......

最近常和同業聊天,有在大陸置產的都會說~唉 還做甚麼做阿 隨便買個幾間比一年做生意賺的還多@"@

加油吧~向一億USD邁進
別人的成功不見得能複製到自己身上;但是別人的失敗經驗卻能讓人避免重蹈覆轍,大大得這個分享真的很無私&有用,對於一個三十四歲卻還沒有自己事業的我是個很好的教材,在此謝過了!!
看了許多事業成功的人,是從家中衰敗負債的生產中,找到新的方向後,振衰起弊開創新局. 這種韌性著實令人佩服. 而像我這種讀了一堆書,被訓練成很厲害的專材,可真要自己開公司,這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不要說會計,稅法....沒一樣會,就連該從那裡下手,走那一條路都很茫然.
我在決定自己開公司之前,就花了約兩年,找出想切入的行業約三個,然後針對這三個做深度分析.對其供貨來源,客戶來源,毛利,投入成本,固定支出.......族繁不足備載. 雖做了這麼多評估,可畢竟是局外人在看,真正進去了,不就像射了之後怎麼收回? 錯了,不是硬撐就是認賠等下次. 可人生可以認賠幾次? 時間與金錢都有限啊! 可成功機率才多少?
對我來說,或許我沒經歷過無法比較,但有負債卻具基礎,應該比有一些資本卻不知如何起頭好.像這次自己開公司,跑客戶後才知道,別人早把市場佔滿了,一堆資本雄厚的先進,可以享受高營業額,高利潤,長帳期.我買現金,價格又高,收帳期長.這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比起來房市還算公平.
奉勸有意走創業的年輕人,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比資金籌措更難,要及早準備,否則到時候像無頭蒼蠅般,錢和時間都不等人喔!

rdcmd wrote:
對我來說,或許我沒經歷過無法比較,但有負債卻具基礎,應該比有一些資本卻不知如何起頭好.像這次自己開公司,跑客戶後才知道,別人早把市場佔滿了,一堆資本雄厚的先進,可以享受高營業額,高利潤,長帳期.我買現金,價格又高,收帳期長.這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比起來房市還算公平.
奉勸有意走創業的年輕人,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比資金籌措更難,要及早準備,否則到時候像無頭蒼蠅般,錢和時間都不等人喔!...(恕刪)


光看這段文字,
就知rdcmd兄真是位厚道之人啊,
想創業的,對這些文字,一定要仔細琢磨。

房市小牛 wrote:
光看這段文字,就知r...(恕刪)


這個板 正面多了 ,小弟喜歡

呵!!!!!

其他板 對 什麼 投資客 軍公教 田僑仔 喊打喊殺的 超負面 ><

呵......


hlz wrote:
首先我是做 園林綠化...(恕刪)


能結交到這兩個廣東大型房企,
並且一同成長,
可真是一生難得一遇的商業機會。
應該也是付出很多努力才是!
rdcmd大所開示正是

可否問一下

獲利世代

這本書是否適合:

你說的 找出自己的商業模式-決定哪條路

我也在想是否該幫忙家裡的公司才對(改掉原有商業模式)

搞不好還要裁掉一些人

tsai1107 wrote:
別人的成功不見得能複製到自己身上;但是別人的失敗經驗卻能讓人避免重蹈覆轍(恕刪)


馬雲之前在史丹佛大學有提到

不過他是有在說好多分享

跟台灣某些人不時出來放話的 差很多 很正面

你可以去找找看 我相信他是成功的人

我有看那場youtube

你可以去找找
我應該告他嗎 wrote:
rdcmd大所開示正...(恕刪)


hi 我有個建議
其實商業模式 不是源頭~~
當初 itunes 跟app store生態,不會是 想個[商業模式]開始。
一個事情誕生的順序其實是這樣


1.先觀察環境 、深入的洞察

2 找出人們的 [慾望 需求]
3 找出人們 [人們反對、不喜愛的事物]
4 找出人們不懂也不願花時間懂的領域(這牽涉到獲利空間) EX:化妝品

5.拆解以上各種變因之間的關係

6.思考如何重新組合更優良的 更具吸引力的方案

7 反復思考可行性

8.這時候才會出現 商業模式

9 然後是個人的熱忱 (這非常重要)

這有點類似
以前大家都在談 [逆向思考],但這其實是不優的描述
因為不是所有逆向思考都是好的
這決定於 對當時的洞察力、拆解力、可行性的認知
逆向思考才可能有機會是成功的。
不然多數的逆向思考 都會失敗。

最近有些美國商業名人出來說 : 以後缺的不是企管商管人才
而是 企業設計人才 [設計組織平台 設計商業模式 設計各種組合]

其實談的就是具備這些能力的人。


當然很多富豪其實只是
搞搞房地產、開開銀行、弄弄政商關係
股票內線、掏空~~~也有很多幸運的案例

例如 可口可樂配方本來是要作感冒藥~~
威爾剛本來是要做心臟平滑肌擴張劑~~


但這不是我要說的方式
其實我是覺得公司的冗員有些多 那個分類的體制有點太細

之前我媽在當人事就愛請一堆

老頭

(別的公司的退休經理人之類的 多半中華電信)

奴工

(新人;但大部分不能用的那種私立科大大學&國立科大也有)

讓人覺得把自己當做人才培訓班 只有出不去的人才會繼續留下

其實他的產品是不錯的 在大陸很好推 也推了些數量

但我一直覺得他的商業模式有些問題

例如:

他賣一台機器給大陸廠商RMB13000 含運

大陸人就RMB28000賣出了 中間的保固還是台灣負責

但是裝機或維修是大陸那邊的

我一直覺得這樣不是太合理

造成其實公司虛耗不少年 在加上之前我爸就很信任我媽

都讓他管 其實越來越差....

我個人是這樣想的 想說趁現在我媽不做了(吵架了)

我去把一些事情弄好 然後再自己出去找個生意來做做

我大概也像前面所說的 明明身上就覺得一堆技能

但後來又會發現 其實我蠻多不會的 想趁這次邊學邊做

當做實驗

也謝謝madscrew大的分享

我覺得前面幾個的觀點;應該要從找顧客的抱怨開始


我應該告他嗎 wrote:
其實我是覺得公司的冗...(恕刪)


大陸那邊可能牽涉到 通路價值
如果一定要依賴他才能賣掉,那你就被堵了一半

再來是整個供應鏈 是否有機會可以突破
講真的 很不容易,也幾乎沒有保證成功的
人生最難的地方也在這,或許可以提出更多的細節一起討論。

目前我看到你的資訊
我可能會這樣做 :

1去搞清楚整個產業鏈的各種關係細節 任何細節都不放過

2搞清楚 競爭者的技術 價格 通路 優勢

3想想自己有沒有突破的路可行

4未來人們要甚麼 要怎麼提高利潤創造價值 賣出去

5 靠近好的人脈

6 資金規模帶來的 [選擇寬度 ]

7 是否能提高技術 帶來更多的可行性 (商業模式)

8 運氣...無奈 但他存在...或許有人會說
上帝保佑 or 過去生有無善業支助之類的
這些都被歸類 難以控的變因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