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房價到底該漲還是跌?

沒人知道會漲還是會跌~
有需要的人還是會買下去的!
其實房地產綜合看多了,看好看壞都有一堆數據,也都很合理.


所以我來講下不合理的情況好了,(不合理的相反-->存在及合理)

台灣地少人多,但都會區大樓密集性住宅蓋起來,還有這種問題嗎?

就不考慮北京上海南京,東京1300萬人(2011),紐約834萬(2008),台北262萬(2010),源於wikipedia.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算什麼,地有這麼小,人有這麼多?

人口基數的量,阻礙了台灣進步的速度(進入已開發國家的基準是5000萬)
<--這其實是大問題,就整個國家來說

現在除少數人,不論租或自有..等等,幾乎每個人都有住的地方吧,

只是租想變自有,小想換大,郊區想換精華區而已.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一直在蓋新房,房子供給的量,遠比需要的量多出很多,

有錢人屯很多房,但目的是什麼,投資標的. 精華區需求是一直存在,

但連郊區的價格都一日三翻,套句別人說的,連未來10年的漲幅都算上去了,

其實和現在頂級國產車,車價都直追同廠進口車一般,成本(工資)應該相差不少吧.

但是真的沒有地嗎? 精華地也許很少,但地真的不少,況且開發後都變"精華"了哈.

----------------------------------------------------------
供給最終會源於需求,沒有收入的提升,房價的瘋漲就不合理,即便有公共建設,甚至無.

當空屋率(指沒住人)不斷上升,最終房價會落回和區域實質薪資收入掛勾.

有錢人買了三,五間,三,五十間房,都不賣,留著好看,留著修繕,等價格再翻升,

建商不斷的建,供應沒有斷,人口沒有增加,一切都是空談,只是3-5年,10年的問題而已.

買房一綁可能是2-30年,而且要工作穩定,(重點是利率不漲)

當房子的持有成本增加,收益期望值降低,少了熱錢,自然就會降了.

"其實打房很簡單,只要政府不讓利給財團,自己做都更.連台北市的房價都會下跌."
"比起私人企業來說,政府做事,人民監督的管道多更多.信任程度更是不同."
大部份天龍國的及有很多房子的不想跌還想繼續漲,相反沒房的人就希望跌,政府要讓房價下跌很榮易,只要提高持有成本就好,如地價稅房屋稅空地稅才產交易所得稅,偏偏很多高官可能手上也一堆,所以打房奢侈稅只是騙騙無知的小老百姓而已--政治就是高明的騙術,未來如果房價要下跌,只能等待經濟的反撲力量,如美國的金融海嘯 之類.

mtchen65 wrote:
為何看壞房市就等於看壞未來10~20年台灣經濟????
目前的現實是, 現在的房價已經反應未來20~3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了!!!


房價的的確確是和經濟掛勾的
也就是「合理」的房價漲幅應該反應經濟成長+通膨的漲幅

世界上還未層出現過經濟高成長,房價卻一直狂跌
或是經濟蕭條,房市熱絡的反例

事實上北部以外的房價的漲幅,也正符合這個值
您的問題,只是反應了北部房價不合理的漲幅

如果政府有心,實施「實價課稅」
或者將首都搬離台北市
那台北市還會有這樣的漲幅嗎?
(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是讓另一個城市房價拉到一個新高)
LoveMoMo醬 wrote:
依你的觀點來看似乎經濟跟房價是成正比的囉
但是最近景氣夠差了吧?
怎麼不見房價下跌呢... (恕刪...)



試問您真的有讀完我的文,還是只是一段段的在「斷章取義」?
我的3個例子是完全互斥、相互矛盾的的反例情況
希望給還沒買房的人一個反思的想法,而不是跟著名嘴、房仲
抱著房價一定會跌、等到跌再來入手
或者因為房子一定會再漲,所以要趕快入手這類人云亦云的想法

試問那些高喊房價會跌的人,真的跌了,真的敢下手嗎?(我的第一個例子)
真的要下手,他手邊是否已經褘備好足夠的現金,而不是資金放在股市被套牢?

在此回應您提的2個問題,若再針對一句/一段的內容斷章取義
恕我無法再討論下去...


『依你的觀點來看似乎經濟跟房價是成正比的囉
但是最近景氣夠差了吧?
怎麼不見房價下跌呢』

=>房價的的確確是和經濟掛勾的
也就是「合理」的房價漲幅應該反應經濟成長+通膨的漲幅(強相關,非1:1)
世界上還未層出現過經濟高成長,房價卻一直狂跌
或是經濟蕭條,房市熱絡的反例
台灣景氣再差,經濟還是正成長、通貨一樣在膨脹


事實上北部以外的房價的漲幅,也正符合這個趨勢
你要等到台北房價下跌,一定等的到,就是台灣經濟泡沫化
(經濟真正的負成長)、外資大舉徹離...等
等到那時,你真的就會入市買房了嗎?

真正會買房子的人,都是除了自住的目的外
不外乎也是認為房產有很不錯的「保值」(合理漲幅)
才會出手買,如果房子變得一點都不保值
房價10年來不斷的下跌,請你告訴我何時該下手買?
還是房價下跌第1年就要出手?
你會知道房價真正的低點在哪??



而你舉的例子:
『那我也作個假設好了,
今天我在鳥不生蛋的地方花了100萬買間透天厝,
50年後這邊發展起來了,
食衣住行都極為便利,
你認為這間透天厝會只剩50萬嗎?』

=> 如果你可以「精準」的預測50年的發展,
為何不只預測更短的股市1年的發展
以您精準的眼光,不出10年,您就可以買超過10棟樓了不是?




亮哥+ wrote:
嚴格來說你的結論是錯...(恕刪)



我的3個例子是完全互斥、相互矛盾的的反例情況
此外,你所引述的,並不是我的結論


有關您提的:

『有房也希望別漲太快甚至小跌的也為數不少』
=> 別漲太快是真,希望「小跌」的就太假 (請見我#76樓的舉例:)

房子一定要有「合理」的漲幅,才有置產(不動產)的動機
試想,你今天花1000萬買的房子,過了20年,如果你的房子1毛不漲
你的房子只剩約600萬的殘值,再扣除買房的利息、裝潢、修膳和房屋稅
房子的真實價值只有400萬,再加上20年來的通貨膨脹
400萬20年後的現值只剩下約200萬....(詳見#76)

(這還是不考慮跌價的情況)

若房價根本不會漲那為何還需要買房,
=> 有,當房價只剩下車價那麼便宜時,你把他當成消費財,而非資產,
花150萬住15~20年就算殘值只剩20萬,20年來和家人共享的時光,
早就補回來了.

我的前提是在普世價值:『房子是資產』的前提下,作舉例子.

別忘了如果就你開始所說:
『買房是暫時,因為爾後會有要換大房的需求』
那上面的例子,就算你用10年償還貸款,買了更大的房子
新的房子如果還是持續在跌價,你還會要買嗎?
別自欺欺人了...
我所說的都是建立在房價有「合理」的漲幅
才會構成人們想持續購屋、換屋的「動機」
一個只會小跌的產品,還會有人前扑後繼的進場?


THE666 wrote:
路人A當初一直租房,過了20年後,還是一直租房。
路人B當初買房,過了20年後賣屋賺了1000萬,然後改租房。
如果可以選擇,你要當路人A還是路人B?

那如果路人C當初買了一張獨得十億的大樂透,從此有花不完的金山銀山,你要選哪一個?
真是廢物選項,當大家三歲小孩。

pxxxaxxx wrote:
買到不好的地方或許會貶值,但各地區的精華區應該不至於如此.
我是買在鄉下地方的最熱鬧方便的區域.買房產就專家說的,地點,地點還是地點.


location,location & location是指你把房子同時當成資產投資時的唯一要件
如果你只是把房子當作消費財,透天3.5層, 350萬的物件
一樣讓你住至少20年,就算跌價,你也不心痛,
畢竟一個房子讓你和家人住這麼久,免於風吹雨淋、還有共享家庭時光
更重要的是沒有很重的房貸,對有些人只要2~3年就可以還完
可以過著極高的生活品質

那就算20年跌剩只有100萬又何妨
那個願意在城郊住的人20年來不知已經出國數10次
小孩也可以無後顧留學、可以隨心所欲的消費
這樣的生活,不見得比為了一個location所多付出的代價
(利息,房貸,可支配所得...)還來得高

我沒有指明哪個好,哪個不好
畢竟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當然也有人可以location和生活品質兼得的人
但那種人肯定不用來討論這個議題的人了...

星星66 wrote:
十年前的房價跟現在的房價比較看看。
請問。房子折舊了嗎?
房子折舊了嗎?
房子折舊了嗎?
別在用錯誤的觀念害更多人一直買不起房。


十年前的房子肯定是折舊的
只是如果您的論調是以「北部」(大台北地區)來說的話
那你會覺得十年來"無感"折舊
實則是被台北不合理的土地漲幅所遮蔽了

試問現在1200萬在台北市區能夠買的房子
只剩20~30屋齡的老舊公寓
無車位、無電梯、無防震/無耐火建材、無高綠化比、無公安設施....
而1200萬在台北市外可以買到的
不但是全新,還且還是和上面反例的房子


如果你說沒有折舊,那你應該用1200萬在台北買到
有車位、電梯、新的抗震/耐熱建材、新公安設施及高綠化比的房子了吧...
顯然你在台北買到的物件幾乎是被土地的上漲所吃掉
然而,房屋的折舊還是存在(不但存在,在台北還高的嚇人...)

試問我哪裡哪個觀念人買不起房了?
如果您沒有讀完我3個例子,
請不要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討論
那一點意義也沒有...



現在已經出現"擬徵房屋囤積稅"的聲浪,馬上就有一位"高官"跳出來反對,如果就公平正義的角度切入,我很好奇劉憶如女士是支持還是反對!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