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資產的有其獨特性, 那多方其實不需要循循善誘, 因為所謂的"善誘"和他手邊的資產價值很難有正相關, 也就是我在這邊舉一堆數據告訴你買房有多棒, 你也不會跑到我家把我閒置的房子買了, 除非我很明白的發文 "新莊化成街300巷發展潛力無窮!", "林口文化二路靠近麥當勞這邊會增值5成", 但是就算是這樣的文章, 其實範圍可能還包含幾百戶以上, 可能必須要很明確的指出物件, 像是是"林口文化二路200號8F有增值潛力, 而且只要800萬"這樣的發文, 但是這樣就是直接的廣告文, 又違背了循循善誘裡面的"循循"...
我建議你自己假想幾個狀況, 先扮演一下多方, 幻想你是一個手邊一棟或者多棟房屋的人, 你會怎樣發"循循善誘"的文章, 而且仔細思考, 這樣所謂的循循善誘的文章代表的是甚麼? 是鼓勵別人買房? 還是只是想要捍衛自己當初的決定? 老實說, 我想這邊80%以上的所謂"多方"發文的時候, 可從來沒想過是要藉著發文推銷自己房子
和多方相反的, 空方的目標雖然也有區域性和部分的獨特性, 但比較廣泛, 不像多方被限制在某某門牌上面, 他可能是A區+B區+C區, 甚至整個台北市, 新北市或者北桃園, 有電梯, 20坪以上...這樣比較寬的條件, 也就是可以滿足的標的物會有好幾萬到幾十萬個, 所以他的言論可以很廣泛, 一般來說,空方的"循循善誘"文章, 不是給已經買了房子的多方看得, 他是給同樣還沒有買房子的其他人看, 也就是告訴其他"潛在"的競價對手, 現在不要買.. 我們讓他跌, 或者有點"這個價錢我不能接受, 請你也不要接受好嗎?"的意味
很清楚易懂的, 嘴裡喊空的, 其實骨子裡面是多, 他們才是潛在的買家, 所以會對價格不滿意, 就像是你到市場去, 只有真的想要吃魚的才會一直站在魚攤子前, 嫌斤兩, 嫌賣相..所以當所謂的"看空"文章出現的時候, 也許你剛買了房子, 或者手上有些資產, 那種認為你的資產未來會跌的只剩一成的說法可能讓你看起來不是滋味, 或者告訴你買了資產以後會影響你的後代讓你無法接受, 但仔細推敲原委, 其實發這些文章壓根不是要給你們這些已經買房子的人看的, 了解這層深意, 也就不需要太在意內容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
你看的多方言論, 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循循善誘", 因為除非目標明確, 怎樣的循循善誘都誘不到你來買我的房子, 會發這樣的文章只是捍衛自己當初買房的決定, 就算買房了他的生活品質down 到谷底, 或者每個月都在找錢付房貸, 但是除非有一天他把房子賣掉了, 甚至是被銀行收回了, 從此不在負擔房貸, 可能他的立場會從看多變成看空, 或者不在關心. 否則在此之前, 應該沒有人買了房子還認為自己買的房子會跌, 或者添購了新家卻還認同少子化的現象會讓資產空洞, 所以很多看多的發文其實只是單純地捍衛, 並沒有"誘"...
至於空方言論, 其實根本不是給發"多方"言論的人看, 他的目標只是其他也想買房的人, 發這樣的文章除了部分自我確定的意涵, 主要也是希望取得共識, 希望群體的力量可以壓抑房價, 否則如果"為了下一代不買房", 那又何必關心房屋價格, 認為"買不如租", 那應該鼓勵供給, 讓自己有更多好房子可以租, 又何必撻伐"政府打房講假的"? 反而這樣的文章所謂的"誘"的成分大一些,..當然, "誘"的對象不是"有房子的人"而是那些還沒有買房子的人...
異鄉苦工 wrote:
講多方好也沒用囉反正...(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