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今年新屋量大,明年新屋量更大,等看好戲

不要再研究人口和薪資等等基本面了, 台灣的房價只會漲不會跌, 這一點確定!

台灣多年經濟衰敗, 工商外移, 眾多財團在台灣都在炒地皮, 連電子業大老都跑進去, 若真的打房把房地產打跌了, 不但GDP將會變成嚴厲淒慘的負值, 政客也會得罪出錢的金主. 民眾在怒吼什麼難道bumbler不知道嗎? 房產過去不跌反漲, 將來他在任的三年內也會照漲不誤. 看見桃園航空城了嗎? 政府政策是不斷引導作多房市的. 不炒地皮, 他的GDP會變成-10.
empirepenguin wrote:
我想你也沒有搞懂,這是整體市場改變

戰後第一波嬰兒潮2013才年剛到達62歲,人口老化才剛開始開始加速,往後這幾年,繼承和贈與移轉的房子會更快速增加。
繼承、贈與的房子越來越多,得到的晚輩可以
1、自住 (不需要買了,減少需求量)
2、出售 (增加供給量,賣二手屋增,房仲有機會收到委託)
3、出租 (增加供給量,房租難漲了)
4、先空置再說。
這都會增加供給,減少實資需求。
5、廢棄(現在鄉下不少)

去年繼承、贈與共9萬戶,往後年年增加,還越增加越快。要賣的越來越多,必需買的越來越少,價錢是不會好的。


你有沒有發現你推論的危險盲點?
現在台灣的平均壽命是74歲
女性又比男性更高
當你當禿鷹等到房子不只是你有沒命享受的問題
還有房子的壽命問題
也就是這間房子等到的可能是"改建"
以現在的容積率
既然一坪房子換不回一坪房子
一間房子當然換不回同坪數的房子
長期總人口越來越少房子戶數卻越來越多?
未必吧

又目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菁英對別墅需求也越來越大
假日往林口跑淡水跑得越來越多
光01這個版就好幾位在分享了
這也是以前沒有的現象
您又把這部份算進去了嗎?
*這些別墅搞不好還符合閒置住宅的標準

再來人的對住的需求總沒止境
我有公寓想換華廈
我有華廈想換樓中樓
我有樓中樓想換透天
我有透天還想有前後院
雙北已經蓋滿了就拆啊!
未來用金字塔底端產品換成頂端產品的會越來越多
這算是量變還是質變?
alanchentw wrote:不要再研究人口和薪資等等基本面了, 台灣

永遠不壞的黃金,炒高了會跌。
三十年就很老舊的住宅,炒高了不會跌?

2010年經濟成長10%多,第一次移轉的全新屋也不多啊!

房地產越來越冷,買賣移轉量連跌7年了,媒體都不敢報導,我自己查了才知道。媒體都被建商買了,製造房地產很熱的假像。
唉呀大家好厲害喔, 都把問題想的好複雜

小弟才疏學淺, 以『消費者角度』『客戶體驗』提出幾個有趣的想法

1.台灣經濟起飛時, 營建(建設業)跟著起飛, 蓬勃發展, 第一次炒高房價(後來有無殼蝸牛)

當時年代的房子屋齡25~30, 還是超過了?
有沒有電梯?
老不老舊?
年輕的主人住到現在老了吧? 爬樓梯很痛苦喔?

我老爹年紀大後, 霸佔了我一樓房間(南部鄉下老家啦), 三樓透天, 40年老屋, 老爹起家厝。

透天還有一樓可讓老人家住。公寓沒有了吧。
每次去台北,搭捷運時,例如往淡水,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屋齡應該20年以上公寓,我是不知道有沒有電梯啦。
但是我想屋子第一代主人年紀大了吧。

2.30~40年房子,恩,當時格局就是那樣,要給下一代? 不見得想住吧?

我老爹有三間房,一間40年起家厝,一間鄉下農地旁自地自建也是三層樓透天厝。
一間公寓(沒電梯),公寓前年賣掉了。

以上三間
我都不想要

我喜歡我買在竹北的電梯華廈。
假象歸假象, 財團是很有錢的, 量縮牠就不賣, 養地養在那. 抽稅也抽不到牠.
早就該崩盤的房市崩了嗎? 在財團和政府的合作努力下永遠只有漲. 政府和媒體都是財團在管的.
竹北和青埔高鐵站週遭空屋率很高的, 但是政府一樣搞一堆政策, 什麼"航空城", 舊酒新瓶重新上市, 幽靈空城又要再狂炒幾倍價格.
還有台北雙子星, 空總六本木, 這個政府的產業政策不是引入外資做工商投資, 單純就只是炒地皮. 好好觀其言聽其行就知道啦.

empirepenguin wrote:
永遠不壞的黃金,炒高...(恕刪)
還好最近才弄懂 (剛性需求)

這幾年同事(共158人)一大堆要換房的 包括小弟我.....

真正下手的有9人

因結婚而買6人 家裡給的2人 要投資的1人

......................................

我是高雄人 看房資歷3-5年 透天看到大樓

不過自從2012 8月仲介帶看35年21平透天 明誠路(靠民族路)的巷子裡

開1380 仲介說1280可 我的腦海中出現了.... 神經病....

最近那間又出現了 開1580

我沒要講什麼 純練打字而已

......................................

量先價行
豪哥大 wrote:你有沒有發現你推論的危險盲點?現在
大家自己健康顧好,很多老人必需住醫院、療養院、、。

你罵房地產繼承人、受贈人是禿鷹,你的房地產以後捐出去,免得後代被你自己罵到。炒房地產的財團、建商、、、才是貪得無厭。

繼承、贈與的房都很舊嗎?那也未必。老舊的可以補強、換管線、拉皮,比新的還好、還安全也不是問題,就算自費拆除重建,成本絕對比新買的低很多。
豪宅是不同市場,有錢人一坪要買五百萬也沒差。一般受薪階級買的房根本是亂亂漲。
swfantastic wrote:

中肯!

光以出生死亡比來判斷人口紅

買賣成交量連降七年了,你還說要用搶的買房地產,被媒體倕眠的誤解?

買房才是成功、才有安全感?少老掉牙了。現代不少年輕人可以四海為家。
感情好,住那裡都好。感情不好,住豪宅也沒用。
cage9999 wrote:
唉呀大家好厲害喔, 都把問題想的好複雜

小弟才疏學淺, 以『消費者角度』『客戶體驗』提出幾個有趣的想法


=====================================================
以我為例,我的上一代有兩間房,生兩個小孩
而我的上上代有好幾棟透天還有廠房在租人,還有些閒置土地
他有八個小孩,以後土地因為近捷運站,要與建商合建分給小孩
每個小孩都能分到數量不少的地主保留戶
以我家為例兩個小孩能分到的房子已經遠大於人口數

多的房子就會供給在市場中(賣OR租)

重點
人口從兩個生八個到兩個生兩個
房子數量大於人口數

其他一般家庭,在台灣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想購屋的想法下房屋自有率是八成多(印象中的數據)
之前台灣的出生率為0.9%,表示兩個人只生一個小孩
這樣的數據表示未來的小孩,平均都會接受到大於一的房子

再加上目前台灣的空屋率,還有各個區域的空屋率,都明顯表示房子的供給已經大於需求了
未來這種現在會更明顯

如果現在的房子都不再蓋,未來人口的數量減少的情況下,空屋就會很高
一個人就只能住一房子,在每個人都有房子的情況下
,多的房子租不出去就沒有其商業價值,只剩下繳稅價值

所以看多的,請期待未來台灣人口數會增加(出生人口或者外來人口)
如果台灣無法提供好的就業環境,人口只會有外移現象,很難有轉入現象

看空的,只要維持這樣的人口數量減少的情況,而台灣的就業環境無法讓外來人口增加的話
未來房價就會越來越低了







empirepenguin wrote:
買賣成交量連降七年了...(恕刪)


小弟文中從沒有鼓勵"用搶的買房地產"
更沒有說"仍會飆漲"
而所述及的也只是週遭真實現象

至於年輕人的四海為家會成為顯學或是仍以成家立業為傳統
可以慢慢看下去
幾億年前地球大陸都還連成一塊
沒有甚麼不會變的

大家各有各見解本是常態
也不需要將不同意見的人歸為敵人
01一直以來都是各方意見理性討論的平台
所以如果發這篇只是為了得到相同意見人的取暖文或宣揚信仰的傳教
那建議PO在個人BLOG 然後把留言關掉就好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