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0年前,當時大量蓋很多4樓公寓,約30~50萬台幣就買的到3房2廳約30/p上下實用的房子,貸款利率8以上
當時夫妻都生2~3胎,結婚的早,也生的早,台灣媽媽很多做家庭手工幫忙賺點菜錢,爸爸在外上班做生意,生活也苦,但看的到未來,整個台灣經濟蒸蒸日上,相信這是很多6年級前段班小時候的共同的回憶,林強還在唱我要去台北打拼,唱這歌時台灣股市上了12000點,大家樂時代。
當時同學住南港科學園區,約35/p三樓一間32萬,附近還都是草,今年他家樓下二樓賣出1050萬,我同學的爸爸開計程車,現在玩孫女。
我在板橋長大,也是同時間的6年級,看著新板特區從一個酒廠變成現在這樣,花了20年以上,等我有能力能買房子的時候,我很清楚的知道,陳孝宣代言的F1 35/P的小套房,總約600萬,也不是真的買不起咬牙還是付的出來,但還是不想影響生活品質,就沒下手。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是世代的戰爭,6年級需要房子在大台北獨立家庭,目前沒有長輩幫忙的狀況下,能買的起房子的人,約10%以下,6年級家庭年收入沒破200前建議不要進場買大台北新房3+2+2含車位,一句話你付不起,而且會影響很大,租就好了,約年花40萬,多的錢買些台灣50,只進不出就當付房貸,未來天空很寬廣,不用被房子綁住,不敢生,不敢結婚,不敢冒險,6年級生,物資最好的時代,也是壓力最大的時代
開版大文章落落長
用意良善
但只是跟馬謖一樣紙上談兵
fonjohn wrote:
當孩子的作文新希望是...(恕刪)
f爸寫的才是真正的實況
想當年小弟從SARS後不久開始看屋
那時新北投捷運站附近的新屋一坪開價才24萬
可惜該建案有有大坪數44坪以上大坪數
過了幾年
該建案已經漲到34萬了
再來
95年看重陽重劃區的房子
從重陽橋下去後往右轉的建案
標榜社區就是萬坪大公園(不會變成第二線)
一坪"開價"24萬
蘆洲很多新屋也是此開價
看後跟住在附近的老三重同事提起
他說:那地區那有那麼貴的房價?買的是傻子
現在呢
一位客戶幾個月前才買在重陽重劃區家樂福附近的新屋
成交價一坪已經37萬
這些年聽張金鄂教授以及一堆看空網友戒急用忍的結果
就是房價不斷的追高
自己的薪水卻沒有能力追上
去年奢侈稅開始醞釀前
房價真的有下滑
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
西寧南路靠近忠孝西路的中古屋一坪不到30萬(屋況不錯)
有些比較差的中古屋也是開價如此
小弟就在此時運氣好買到屋齡十餘年的電梯大廈
但從此後房價又往上走了
另外
別只說台北市
以小弟老家台南市東區來說
世界帝心早就要價一坪20幾萬了
仁東街附近當初的荒地早就變成連棟的透天
一棟要二千萬以上
老一輩的台南人那能想到一棟透天要上千萬呢
小弟不是要大家去追逐房價
不是房價變貴
而是錢變薄了
對於即將結婚或是有住屋需求的人而言
有個屬於自己遮風避雨的地方(在貸款繳清前,其實應該說是屬於銀行)
感受還是不一樣的
我感謝我岳父、岳母當初願意把女兒嫁個一個租在稍微像樣套房的外地人
試想如果自己哪天面對同樣的情境也會如此嗎?
寫這麼多傷網友的眼還請多指教
Fitchz wrote:
1.傳統行業在大陸成本提高+政府鼓勵海外資金回流(遺贈稅大降),資金鳴金收兵回台收工退休
2.持有台灣主要財富的台灣經濟起飛嬰兒潮族群退休
3.該族群置產觀念重,用錢保守
4.世界經濟陷入膠著,展望不佳,投資保守
5.美、歐、日QE效應,更著重實質資產
6.利率太低+房地產交易利得稅賦太低,錢自然會往有利可圖的地方發展
這些分析真的很精準,如果狀況不變,再過10年20年台灣會如何,我覺得就會像歐美已開發國家,
階級無法流動,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青年失業,國家破產。
這是民主制度的共業。
綜觀歷史,大部分的狀況是,每個朝代到末期,都是階級戰爭,餓肚子的人就會去拼命,太多人拼命就會發生革命。
本來是希望能透過民主制度,看看能不能改善這個現象,但是這兩百年看起來,還是一樣,看起來又要歸零一次才能改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