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123456789999999999999

重點是都更法理頭 權利變換的條件比較優惠
所以 會有建商跑去跟你說 你找我一起搞都更比較划算
然後很多老百姓根本搞不懂 詳細的都更流程 不知道自己的權利義務
王家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搞到最後 錢都被建商A走
現在 李鴻源又說 強拆 不宜移除 那好了 現在擺明 讓建商繼續搞下去??
想起之前苗栗「大埔」徵收農地做科學(工業)園區的例子
其實也一樣

2%不願被徵收的地主,最後找上搞社運的出來表演什麼「種稻被鏟平」的戲劇
弄得網上「鄉民」群情激憤,一面倒痛批劉政鴻
網路上各種懶(爛)人包,把抗爭戶說的多無辜多不爭多善良…
「要的不多」只要祖厝祖地什麼的

但網路上後來傳出已經被徵收的其他當地地主說法
那個區域多半是五六十年前「三七五減租」時才劃給現在地主的地
早年的「地主」根本不是現在的,所以也說不上什麼“祖產”吧


那2%拒絕徵收的地主其實也就是要更多的好處沒要到
縣政府徵收土地的所有程序都做了,但抗爭地主就是選擇性的記憶
碰到於己不利的就不配合、裝作沒看到沒聽到…
其他配合的地主都拿到錢、選到比較好的重劃後撥回的土地可以改建
(準備過“田僑仔”的生活)

大埔抗爭戶鬧到最後,行政院長跳下來管?
就是劃給他一個「農業專區」你們家準備世世代代永遠種田,以後也不準變更成建地吧
【豆瓣】http://www.douban.com/
都更問題.就是萬惡都更法造成的.
立法精神就是把公眾利益剝削給建商.把原來住戶利益剝削給建商.把大眾利益剝削給建商.
把政府該做的事給民間去做.把政府該負的責任變成沒人負責.
至於百姓的委屈成為活該.污名化.
地球聯合國基本憲章.台灣不是地球組織成員.視為無物.依法行政.
憲法基本大法.台灣是國嗎.不用理會.
天賦人權.不好意思.依法行政.台灣基本都不是人.我們只相信依法行政.
普世基本價值.不郝意思.在我眼裡沒那種東西.我只相信依法行政.
清政府沒拆掉.日本人沒沒收.陳誠沒把你扣帽子.幾代祖孫居住之所.安然度過.不郝意思.依法行政..拆.



根本就不需要都更法.有誰在乎過.台灣島永續生存規劃.
當初容積率訂定.考量居住品質.交通品質等所訂定粗容積.早因捷運通車.科技進步.而應該有所提高了.誰去在乎.去研究了..
如果應該調整粗容積.有調整.老舊社區自然有其優勢改建.
政府只需要在原本現行獎勵容積措施.開放空間獎勵.大面積開發獎勵.容積移轉等.加上一定年限的建物改建增加容積比率(如30年10%.40年20%.50年以上30%).誰說萬華地區.不能成為六本木.
政府怎麼能淪為惡霸.充當打手.爲了掩蓋自己過失.依法行政拆了.

哪怕人家要100億.誰能說什麼.這不是基本人權嗎.我因為感動.願意100萬賣.不可以嗎..這本來就是自己決定的事.什麼時候.變成別人來決定.政府不維護就算了.還充當劊子手..

什麼時候.該專業不專業.該維護變成選擇性維護.
爲了99%而犧牲1%這種事.是學者.教科書.老百姓說的話.絕不是政府的作為.他不是地球滅亡.人類滅絕這種極端需要選擇的事..

拜託這只是建商要賺錢的大大事情..關政府什麼事.

不懂..不懂..聽無啦....

還含淚累.....

真是..

自絕於地球的.小小島..才會幹的事..


田哥 wrote:
2%不願被徵收的地主,最後找上搞社運的出來表演什麼「種稻被鏟平」的戲劇
弄得網上「鄉民」群情激憤,一面倒痛批劉政鴻
網路上各種懶(爛)人包,把抗爭戶說的多無辜多不爭多善良…
「要的不多」只要祖厝祖地什麼的...(恕刪)


表演?
那劉政鴻還真配合.
選擇凌晨去鏟稻田耶.

徵收還只徵收到自家門口就沒劃入工業區內.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這就是所謂 社區型的都更

住戶們自己貸款 設計 發包 找建商

蓋出適合原住戶居住的環境

只是願意花時間精力的人太少了 所以成功案件不多。

swdawebber wrote:
其實都更不就是1.建...(恕刪)


都更法明文規定
唯一有資格當都更實施人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也就是一定要建商
這是新想法嗎??
這就是100%的合議重建阿...(都更是95%)
只要有一戶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百百種), 大家就沒得重建, 房子繼續爛下去...


freylin wrote:
這是新想法嗎??
這就是100%的合議重建阿...(都更是95%)
只要有一戶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百百種), 大家就沒得重建, 房子繼續爛下去...


問題在於那一戶
想要多一點
那就要犧牲所有人的權益
這樣的情形之下
蓋不起來
也不符合公平正義吧


owenx wrote:
不是都有規定建商只能賺12%了嗎?

大不了公營行庫提供低利貸款給建商蓋房,多出來的戶數政府以公告地價徵收再統一拍賣啊

其實多出來的坪數和房子應該無條件充公的,不然怎麼叫都更?根本就是建商吸血炒房!

只是在台灣建商是不可能只賺12%的,沒賺你120%還沒人要蓋呢!


你自己去成立一家建商吧.

這種簡單腦袋想出來的說法,包你三年內一定倒.

不巧,小弟剛好是相關行業.

2005到2010年,小弟所分到的股利只有10%,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只有2%
要不是本公司開發比較保守,大概2008年就倒了.
這樣有很好賺嗎?

在時機好的時候,以保守的作法,每年獲利大概是6%,再把不景氣時平均進去
10年平均下來,年獲利不到2%,

建設公司是一個獲利不穩定的行業,他不像食品業,每年都有10%以上的穩定獲利
有時候賺錢,有時候不賺錢,甚至有時候虧錢,也有可能倒閉,一無所有.

大家看看股票市場裡的建築公司,有幾家大賺,配股超過5元.
要知道,上市或或上櫃的建設公司,有一半公司結構都比未上市櫃的穩定且健全.

再次說明,建設公司不若大家想像的好賺,要不然,那麼多大企業,寧願做食品,流通業,
..........,卻不一定會經營建築業.
我不是很清楚好不好做

但是殺頭的生意一定沒人做
如果都更的好處不高
建商何必當壞人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