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炒房客好像在01版消失了

太好了
簽到路過!!

原來還可以上內政部,查「成交價」參考行情阿?
學到學到!

前面幾位大大說過
買屋應該慢慢買,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買得好,同樣的預算,品質的確差很多


省下來的前還能存起來當小孩的教育基金
(笑~)
各位前輩真是一個比一個會算!
請受小妹一拜
今天無意中在網路上看到一戶今年二月去看過的房子

二房的新成屋,當時525萬可以成交。

如今掛在網路上的價格已經是790.....






onlychris wrote:
今天無意中在網路上看...(恕刪)

所以買房應該實地勘查嗎?

基本上,實地的價位好像比較低?
當場開的價位應該可以再殺低看看...

依你之例
半年左右房價飆漲265萬阿?
(點點頭)
買房子真的要做足功課才行!!


網路亂標價的就不必參考了
onlychris wrote:
今天無意中在網路上看到一戶今年二月去看過的房子
二房的新成屋,當時525萬可以成交。
如今掛在網路上的價格已經是790.....

開太低了啦!
應該直接開7900萬才對
除了溫州人
聽說連火星人都看上台北不動慘
德律風根 wrote:
開太低了啦!應該直接...(恕刪)


開太低了啦!
應該直接開7900萬才對
除了溫州人
聽說連火星人都看上台北不動慘

=> 商週已經開始說溫州人 ..

先前是說要大家搬去郊區 三峽
現在來說溫州團 .
說不定下次會炒房炒到火星去喔
現在去卡位應該還來得及~~~~~~~~
泡沫是什麼?泡沫說白點就是表面上很大但確是虛的,等到一破才發現什麼都沒有
前面有大大說的很對,投資客A轉手到投資客B再這樣一直轉的中間金融成本就是產生泡泡的開始,大家都很敢喊阿,喊久了就好像是真的,所以某投資客才會到處說買不起是你們不努力阿,房價高跟競爭力沒關係或是問說泡沫是什麼~~他們目的只有一個==>"幫自己標的找到脫手對象"

以前房市可以用供需來解釋,但現在多了很多金融成本在內,加上炒做及期望因素,房子不能只用"供需"來解釋,換個想法判斷泡沫可以用租金來還原房價,多的部份就是炒做價格,可以當做泡沫的一種解釋,只要房市泡泡沒破,誰會想高買低賣呢?所以A跟B買50萬,B就要賣60萬給C,C也要賺再賣D....就這樣一直轉手EFGHIJK到最後總是要找出口,於是努力的人就要花個30年幫最後的k先生解套....房市有沒有泡沫?泡沫就在這轉阿轉的只有在泡泡內的人感覺不到而已

最後房價高對經濟有沒有影響?這很肯定是有的,如同前面有人說房市是落後指標沒錯,它反應了部份的經濟熱絡度,但不完全是的,因為這包含某些程度的"預測心理"如現在經濟好像也沒很好但大家都對ECFA有所期待,所以房價就喊漲了起來,這麼說從預期角度看房價也可以說是領先指標;那高房價的影響呢?對台灣多數人口是受薪階級來看,固定薪資-房貸及其他固定開消=可支配餘額,所以房貸越高可以用來做其他開銷的就越少,本來要買BMW只能改買TOYOTA,本來要做全套醫療險的現在只能做部份,因為資金卡在房貸太多,市場錢流動少自然就不景氣了,這時投資客會喊薪水不會漲嗎?景氣不會好嗎?....這是當然會好會漲,但別忘了景氣好利率也會提高,那房貸也相對增加的

現在房市最大問題還是在投資客跟建商囤積房屋,若能有效限制持屋數量,不用動用利率房價也是會跌的

我寧做投資客眼中消極者,也不願花30年幫投資客的泡泡解套!!
那個掛在網路上喊到790萬高價的
如果是認真要賣這價錢
不知道得掛多久...

不過說不定這是促成交易的"參考價"
同一個物件或是同建案的其他戶
如果"現場價"喊個680萬
看過"網路價"790萬的人
很可能就會因為覺得自己撿到便宜而下手囉...

城府真深呀
yaki1234 wrote:
泡沫是什麼?泡沫說白...(恕刪)


泡沫喔~~
之前有一個很有名的投資專家說
泡沫跟牛市的差別在於

有買到 有賣掉 簡單說 就是有賺到的人 會說這是牛市
有買到 沒賣掉 簡單說 就是住套房的人 會說這是泡沫
klaw wrote:
這幾年大家都沒增加薪水的同時,我的收入增加很多,那是誰的問題?
大環境一樣差,為何人家可以突破,你卻沒辦法突破?(恕刪)

小弟也算是滿幸運的一個人
薪水每年也都有上漲
可是小弟看到的是更多人沒加薪
更多人沒有工作
更多人起薪一、兩萬...
大大要全部忽視也OK
只不過這樣是否有掩耳盜鈴之嫌?
只顧自己好而不考慮大環境的變化?
如果是...那就不用再討論囉...
你拿你自身的例子來批評其他人
是否客觀也不應該是你說了算啊...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