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慢慢抱怨吧,
我要回家囉~
(無意閃光,不過那是我自己的殼喔,一年漲了十萬,不過我要自住,所以那跟我無關,但我知道我省了一大筆錢)
慢慢抱怨吧~不作功課的人~
Henrylch wrote:
呵
沒意思要人身攻擊
但是我終於深深體會史蒂芬周的一句話了..
以你的資質
我很難跟你說明白..
klaw wrote:
有的網友還引用國父漲價歸公的想法, 看了令人莞爾~
klaw wrote:
我們就一一來檢視這些議題~
迷思一:房價真的那麼高不可攀嗎?
其實台北市還有很多地方房價是2字頭開頭的,但多少有點問題,
離捷運遠一點,屋齡老一些,生活機能沒那麼好,
klaw wrote:
而台北縣固然是有開到四五十萬的房子,
但是我也要問:為何一定要住新房子?中古屋不能住嗎?
就有人認為:我就是想住 新房子 或 生活機能好 或離捷運站近的
這種念頭已經不是要求一個生活的基本,而是更奢侈的想法了,
要滿足自己更奢侈的慾望, 看上眼的房屋價格只能再往上翻兩翻, 然後再來抱怨房價太貴~
這就是人性~
klaw wrote:
迷思二:才一年就漲好幾百萬, 漲這麼多, 不合理!
也有人會說為何去年一坪才多少現在卻漲了十幾萬balabala
但是我也要問:那去年初便宜的時候你在幹嘛?
也有網友說:我是到五月要結婚才想要買房子的, 去年初根本沒有買房需求,
那我要問:一二月便宜時你不想買, 你五月想買時, 房價就要down下來給你用低價買?
這就是人,永遠在後悔自己的決定,永遠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不管是股票或房地產都一樣,有高點有低點,能買到低點就是省下一筆錢
股票單價低, 去年買10張鴻海也許就賺70萬(60-->130)
房地產單價高, 去年下手買房子,現在就是省300~500萬,不是嗎?
所以不管是股票或房子,判斷正確下手賺的/省的錢會多很多~
klaw wrote:
事情是一體兩面,
你現在會抱怨投資客半年一年賺300萬500萬很不合理,
換各角度講, 那為什麼你去年沒進去買?
你買了就不會讓投資客賺到這個錢了, 你省了好幾百萬,
投資客那時(在人心惶惶時)敢下手, 你不敢, 一年後你只好讓他賺這個錢,
財富是這樣從你手上流到對方手上,
合不合理?如果你去年有買就會覺得合理,
這就是財富重分配,作對決定的人通吃~
klaw wrote:
迷思三:要建立房價透明機制才可以抑制高房價
迷思四:我這麼努力工作卻買不起房子, 很不合理
迷思五:判斷力值多少錢?
迷思六:投資客穩賺不賠該死?
迷思七:炒房炒得這麼嚴重, 政府都不管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