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房價迷思破解

我也想跟你說同一句話~
你就慢慢抱怨吧,
我要回家囉~
(無意閃光,不過那是我自己的殼喔,一年漲了十萬,不過我要自住,所以那跟我無關,但我知道我省了一大筆錢)
慢慢抱怨吧~不作功課的人~

Henrylch wrote:

沒意思要人身攻擊
但是我終於深深體會史蒂芬周的一句話了..

以你的資質
我很難跟你說明白..
2010-03-18 16:52 by cplien

假設房子真的有700萬的價值,那銀行最多也只是損失100萬罷了。
台灣目前不像歐美,把房貸商品包裝後,整個財務槓桿搞的很大....
~~~~~~~~~~~~~~~~~~~~~~~~~~~~~~~~~~~~~~~~~~

錯很大耶.....
一旦有風暴
銀拍屋有可能以市價成交嗎?
市價700萬,銀拍屋能賣500萬就偷笑了
加上交易成本
至少損失300萬以上

現在隨便都貸個八成
200萬自備款買1000萬的房子
加上兩三年的寬限期
槓桿不大?!(作筆記)

那麼有實力用什麼寬限期
寬限期不是錯
就跟也有人買房從不用貸款 一定100%現金交易 也沒錯

你說我們沒人家好命 那是
丈母娘家最近賣掉了舊五層樓公寓的四樓 因為要買新大樓老了有電梯坐不辛苦
買主就是幾條街外的鄰居 現金買斷

你說他不會理財嗎? 利率那麼低

別人的世界 尊重就好
一看就知道 板主這篇是討炮文

還回答它的問題勒

光是這句
[假設房子真的有700萬的價值,那銀行最多也只是損失100萬罷了。
台灣目前不像歐美,把房貸商品包裝後,整個財務槓桿搞的很大....]

我就覺得很好笑,浪費時間而已

有本事買房子別用貸款,不用寬限期

你要怎麼炒,都沒人會對你GGYY
klaw wrote:
有的網友還引用國父漲價歸公的想法, 看了令人莞爾~


可是我覺得你寫得讓人想笑

klaw wrote:
我們就一一來檢視這些議題~

迷思一:房價真的那麼高不可攀嗎?

其實台北市還有很多地方房價是2字頭開頭的,但多少有點問題,
離捷運遠一點,屋齡老一些,生活機能沒那麼好,


麻煩你告訴大家台北市還有很多地方房價是2字開頭的 在哪裡?

既然你說很多地方 就請舉很多地方最近成交的實例給大家瞧瞧

喔 不要叫我們去找 因為真的找不太到

klaw wrote:
而台北縣固然是有開到四五十萬的房子,
但是我也要問:為何一定要住新房子?中古屋不能住嗎?

就有人認為:我就是想住 新房子 或 生活機能好 或離捷運站近的

這種念頭已經不是要求一個生活的基本,而是更奢侈的想法了,
要滿足自己更奢侈的慾望, 看上眼的房屋價格只能再往上翻兩翻, 然後再來抱怨房價太貴~

這就是人性~



其實大部份台北的上班族早就放棄新房子 連想都不敢想

問題是連中古的也幾乎買不起 大家現在抱怨的是中古房價也太高了

請你搞清楚好嗎?

klaw wrote:
迷思二:才一年就漲好幾百萬, 漲這麼多, 不合理!

也有人會說為何去年一坪才多少現在卻漲了十幾萬balabala
但是我也要問:那去年初便宜的時候你在幹嘛?
也有網友說:我是到五月要結婚才想要買房子的, 去年初根本沒有買房需求,
那我要問:一二月便宜時你不想買, 你五月想買時, 房價就要down下來給你用低價買?

這就是人,永遠在後悔自己的決定,永遠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不管是股票或房地產都一樣,有高點有低點,能買到低點就是省下一筆錢
股票單價低, 去年買10張鴻海也許就賺70萬(60-->130)
房地產單價高, 去年下手買房子,現在就是省300~500萬,不是嗎?
所以不管是股票或房子,判斷正確下手賺的/省的錢會多很多~


馬後砲誰不會放 你能當下看穿高點或低點嗎? 請問今年台股高點是多少? 低點是多少?

一堆人都是用嘴巴投資 講得頭頭是道 實際上除了少數幾次瞎貓碰到死耗子賺到了 長期還是看錯的時候比較多

klaw wrote:
事情是一體兩面,
你現在會抱怨投資客半年一年賺300萬500萬很不合理,
換各角度講, 那為什麼你去年沒進去買?
你買了就不會讓投資客賺到這個錢了, 你省了好幾百萬,
投資客那時(在人心惶惶時)敢下手, 你不敢, 一年後你只好讓他賺這個錢,
財富是這樣從你手上流到對方手上,
合不合理?如果你去年有買就會覺得合理,
這就是財富重分配,作對決定的人通吃~


你到底懂不懂投資客的操盤手法?

一間房子交給仲介賣 仲介第一個會通知的不是自住客 是投資客!!

因為投資客不像自住客 自住客會猶豫不決或者議價過程壟長 到最後可能也不會成交 浪費仲介時間

投資客出手明快 只要對的房子就會買 反正也不是要自住 只要重新整修包裝再提高價碼賣出即可

這樣仲介可以來回賺兩次 業績提升又快 再笨的仲介都知道有新案子要先通知投資客

專業的投資客都會有自己的班底 -- 配合的仲介群,代書,配合的貸款銀行,配合的整修裝璜工班

投資客大量收購有利可圖的中古屋或預售屋 再經由仲介賣給自住戶

可憐的自住客只能挑賣相不好的房子或者是已經是投資客過一手的房子 根本就只有被宰的份!!


klaw wrote:
迷思三:要建立房價透明機制才可以抑制高房價

迷思四:我這麼努力工作卻買不起房子, 很不合理

迷思五:判斷力值多少錢?

迷思六:投資客穩賺不賠該死?

迷思七:炒房炒得這麼嚴重, 政府都不管一管



講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話 本來想要全點破 等週末小弟有時間再奉陪

最近我丈母娘才賣掉延平北路二段的五樓公寓四樓 成交價約29.2萬 大概28坪(她家有4/5兩樓及頂樓加蓋)
兩年前才大整理過 很新穎漂亮

過年前她先不是透過仲介自售 結果740萬成交價 最後對方還毀約沒收簽約金
年後透過仲介賣 開880 兩天後成交818萬

自售的26.4萬還毀約 仲介還賣到29萬多
你說是誰不做功課
klaw wrote:
我也想跟你說同一句話~
你就慢慢抱怨吧,...(恕刪)


樓主你還在喔^^ 呵呵~~

如果真的要跟這些每天怨天怨地怨老婆不美麗的人溝通,我猜你真的會倒地身亡^^
小弟我在另外一篇發表類似議題類似,終於也放棄了跟這些每天等著從天上掉餡餅的小孩子溝通了。

反正就如同其他網友對這些人說的:

"在這裡你爭贏了,實際生活這些人輸得一蹋糊塗,連個屬於自己的房子都沒有。"

除了悲哀之外還是只能說悲哀。

繼續怨天尤人吧~~繼續抱怨吧!! 哈哈
看多看空隨各人, 不過出口傷人就很沒品了.

有的人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給市場.

崇尚自由與市場機制這也沒關係, 但市場機制卻不是萬靈丹.

更忽略了政府存在的積極意義.



777-888 wrote:
一看就知道 板主這篇是討炮文
還回答它的問題勒
光是這句
[假設房子真的有700萬的價值,那銀行最多也只是損失100萬罷了。
台灣目前不像歐美,把房貸商品包裝後,整個財務槓桿搞的很大....]
我就覺得很好笑,浪費時間而已
有本事買房子別用貸款,不用寬限期
你要怎麼炒,都沒人會對你GGYY

澄清一下
你標示的那句是我說的,不是版主說的

不過就像我前面就說過的
以01網友的狀況
這種文章雖然點出事實,但卻是聽不進去的,遭批是可預期的
1. 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
2. 現在不買的人,房價下跌還是不會買

剛好命中仲介業的名言錦句

KK2510 wrote:
房價跌,對誰有好處?跌了買的到心目中的房子嗎?

手上有錢的 再加碼

手上沒錢的,說還要在低 要低到你買的起

還要規定低到哪一年的價格 不准超過,現在唱空的 錢準備好了嗎?

標準的別人吃麵你喊熱,永遠的旁觀者

有錢的還是有錢,沒錢的繼續沒錢....除了搞民粹喊均富, 恐怕翻身無望了....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或人生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