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台灣飛壘房價泡泡口香糖,請大家用力吹(2010/7/25更新)

joe13579 wrote:
3. 那機會在哪裡呢? 如同你如下說的

北縣的中古屋一坪15~21萬的話兄臺可以看看這個價格區間大約在哪邊

不過北縣很大, 臨近北市周圍有板橋, 三重, 中永和, 新店, 汐止, 淡水等等區域, 這些區域中古公寓價格有沒有15~21萬/p呢? 10年左右上下的大樓, 有沒有15~21萬/p 呢? 還是有很多, 光就新埔捷運站周圍遠一點的區塊, 也還是有10年不到的房子, 價位就約在21萬/p左右, 汐止甚至新屋20萬/p左右, 10年左右中古大樓, 更是一堆是不到20萬/p, 三重也是, 中永和, 新店也是, 並不需要到三峽,林口找新屋, 當然, 要找新屋, 那裡確實選擇機會多, 這就要看各人喜好了!!
...(恕刪)

其他地方小弟沒看過屋不敢說 , 若是中和/永和想要買到一坪20萬上下的中古公寓不是沒有 , 但是依照小弟2006年看房子時的經驗 , 這些房屋的屋齡大多25年起跳 , 甚至超過30年的也有 , 而且都離捷運站有一段路 , 這樣看來可能繼續存錢會比較實在一點. 說到捷運站 , 只要是捷運站方圓1 ~ 1.5公里以內 , 對仲介而言都可以說是捷運站週邊. 而版上不少網兄跟小弟的經驗是真的要距離近的話 , 最好是道路距離400公尺以內 , 這才有近的感覺.

致於新埔捷運站 , 那附近因為有板橋火車站+致理技術學院所以環境還不錯 , 但是上下班時間時的車流量也很大 , 畢竟一出來就是文化路--這可是板橋車流量最大的道路之一.

joe13579 wrote:
對目前房價, 我也覺得非常不合理, 但未來會如何, 誰能百分百預測準確? 家庭生活還是要持續下去, 是沒法去等一個不可知的未來購屋時機點, 只能就現有的資源, 控管好家庭財務風險, 以7~10年還清本金為目標, 計算房屋總價, 我認為 500~700萬, 在雙薪家庭少子化社會中, 在北縣尋找一個屬於自己家庭的窩, 機會還是很多的!!
...(恕刪)

小弟同意這項觀點 , 但是還是能便宜一些就便宜一些吧 , 話說小弟房屋貸款僅剩200萬 , 但是就覺得蠻有負擔的了 , 這還是家庭月收入超過7萬的情形阿.
畢竟自住還是有差的........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日本的企業以及國民,在那美好的 1980 年代、在那『日本第一』的鍍金年代,累積了大量財富,也認為那樣的年代會永遠繼續下去,於是花更多錢--舉更多債--融更大資,將資產價格推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賣東京可以買下全美國,等到泡沫破掉(之前已經有人預警),一場修補負債 20 年以上的行動,讓日本經濟始終無法靠著『創造內需』而強健起來,因為大家都還在努力將產品出口給全世界來償還舊債啊!任憑你再怎麼有錢,不必多次,只要一次融資不當(舉債經營、貸款買屋、融資買股),就足以蒸發掉你大部分的財富!
小弟同意這項觀點 , 但是還是能便宜一些就便宜一些吧 , 話說小弟房屋貸款僅剩200萬 , 但是就覺得蠻有負擔的了 , 這還是家庭月收入超過7萬的情形阿.
畢竟自住還是有差的........


問題在於居住是必須支出, 貸款買屋要繳房貸, 租屋怎變成不用租金呢?

都有差的, 重點是差多少, 目前大額存款利率不到0.2%, 出租卻有3%, 差了15倍, 這不是像過去幾年存款利率2~3%, 差不多, 現在是差很大!!

200萬, 轉貸成為20年, 用補貼0.7%, 每月1萬左右吧!! 家庭月收超過7萬, 佔家庭支出14%, 這比過去老一輩還低, 對一般3~4口家庭而言, 壓力其實不大, 你的狀況, 相對大多數人, 算是少數吧!!

我從來沒說過自住沒差, 事實上, 買房子, 哪一個家庭不是精打細算才決定!! 大筆資金, 又要借貸, 應該都會收集很多資料, 問題就出在這!! 因為裡面很多資訊很容易掉進陷阱, 如果只要考慮自己的需求, 且負擔的起, 不要相對 "買貴", 未來的事, 沒人知道, 就像現在房價, 過去老一輩人, 哪裡會知道信義區會漲到這地步, 當時他們買屋想法很多是家庭需要, 負擔得起, 就買了!! 如果一直想著差多少, 越算越細, 反而是問題越大, 但有差嗎? 自住當然要好好規劃, 怎能夠沒有差呢? 尤其是新聞仲介的說法, 更要小心!!
joe13579 wrote:
美國政府敢讓AIG倒嗎? 不敢!!

同理可證, 台灣政府不敢讓建商倒!! 不敢讓本土金融風暴發生!!


讓房價降一些下來(例如 20%,建商仍有比絕大多數電子業更優厚的利潤),就能讓建商倒?你也太替建商著想了,還是你就是建商啊?難道讓小老百姓倒就可以嗎?如果讓多數小老百姓,舉債去買現在高到不合理的房子,然後在日後繳不起貸款,讓銀行壞帳連連,那才會發生金融風暴呢!美國日本都是如此。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投資的,用來住,房價正常漲跌,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用來投資,房價高時,就會想辦法把它拿去抵押或賣掉,以貸得更多的款(就是房仲跟建商說的『財富增長』),然後再去做更大更不當的融資,如果是用在有生產力的投資還好(可以創造財富、創造就業機會),如果是炒股炒地炒房,那只會陷入隨機致富的陷阱。極少數人或許可以因此變成『賣屋達人』、『賣屋天后』,但絕大多數人只是排擠了置產之外的其它費用。這樣長久下來,內需永遠不可能好起來。A 大說得正確,日本還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可以靠出口(但光靠出口也還是不夠),台灣這些給人打工的企業呢?

買屋抗通膨、買屋抗通膨、買屋抗通膨,現在利率接近零,即使是高利率 5% 好了,房子每年的增值,只要能高於 5%,就算是 6% 好了,就能抗通膨,1.006^6 也才等於 1.037 左右,但從 2003 Sars 到現在的 2009 年,房價只有上漲 37% 嗎?當然不止!這種房價的漲法,已經遠遠超過抗通膨的『自衛程度』了,根本就是一種攻擊並掠奪多數人辛苦財富的漲法。
joe13579 wrote:
問題在於居住是必須支出, 貸款買屋要繳房貸, 租屋怎變成不用租金呢?
都有差的, 重點是差多少, 目前大額存款利率不到0.2%, 出租卻有3%, 差了15倍, 這不是像過去幾年存款利率2~3%, 差不多, 現在是差很大!!
...(恕刪)

租房子確實是需要成本但是收益有沒有3%就要好好的檢視一下了.
藝人聶雲租屋成本
小弟家樓下的公寓月租金是1.2萬 , 格局/坪數一樣的對面公寓前陣子以5X0萬元價格賣出 , 我們以500萬計算好了 , 這樣的利率是2.4% , 跟大額存款利率0.2%相比相差12倍 , 但是另一個成本被忽略了--屋齡折舊--小弟相信屋齡越高的房屋其價值跟相同條件但是屋齡較輕的房屋相比會越低 , 這是買房屋的另一個隱藏成本. 而且萬一買房屋買在高點 , 有沒有可能會發生房屋賣出後還無法還清貸款的情形(美國)?

另外 , 我們以上述的例子來計算一下成本 , 假設小弟要買屋 , 自備款100萬 , 想買的中古公寓要價500萬 , 而該公寓月租1.2萬.
買屋成本為:貸款400萬 , 每個月付:18620(利率1.125) ~ 22184(利率3.0)
租屋成本為:每個月付1.2萬

以此類推 , 小弟必須手上有300萬的自備款才能以每月付出約略低於租金的價格買下此中古公寓...雖然說20年後房屋就是你的...

所以兄台的論點在房價平穩/利率不變時是成立的 , 但是這二項的特點就是會波動.......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提議不如用租的先觀望一下 , 畢竟33坪的房屋每坪降價1萬 , 總價就可以省下33萬 , 而且屋齡又多了一年 , 說不定還可以再談談.....(  ̄ c ̄)y▂ξ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樓上的網兄分析的很有條理
確實若如你所述的租金價格比 這樣的房子我也不會考慮購買

不過就像我之前想的
其實老房子不少屋主是老成本 相關的投資報酬率跟現在購買者的計算標準不同
若是要計算折舊 其實也該把它減少的機會成本(自住)或增加收入(出租累計)一併考量
算一算其實這租金對老屋主來說 夠了
對同區位購新房者 卻是相對微利
老屋賣 不見得願意賣低價 也不見得能夠找到新的穩定收入的投資標的
所以老房子的屋主認同投報率租金收入 變成抑制租金狂漲的因子

我贊成隨時理解房產訊息與行情
也可以出手 特別是你有機會碰到低於市場行情的偶然機會
蛋機會絕非偶然發生 一定是因為你的人脈佈線
不會是仲介 因為仲介自己搶都搶走了
不然就是等 耕耘社區地緣關係

租金水準真的很難跟隨房價正向成長
新生區域除外 因為沒老屋主老成本


一間屋, 有出租收益很高的, 也有很低的, 抓3%, 應該不算過份吧!!



另外 , 我們以上述的例子來計算一下成本 , 假設小弟要買屋 , 自備款100萬 , 想買的中古公寓要價500萬 , 而該公寓月租1.2萬.
買屋成本為:貸款400萬 , 每個月付:18620(利率1.125) ~ 22184(利率3.0)
租屋成本為:每個月付1.2萬



貸款400萬, 利息要換算一下, 看離1.2萬差拒多少, 中間差距, 就是幫房東繳貸款!!

另外, 租屋馬桶壞了, 漏水...等等之類事物, 房東不願意幫忙你換呢? 鬧到最後, 房東丟個一個月租金給你們, 要你們一家滾蛋呢? 小朋友怎辦? 公司能否請假處理這樣私事呢? 說不定因此影響到正職工作, 而丟了飯碗這損失怎辦呢? 小朋友剛認識同學, 小朋友心理影響怎辦呢? 適應學習能力怎辦呢?

能否估一下上面的價值與損失!!

炒作房價很不合理, 但合法, 要生活中的家庭通通都去租屋? 賺賠, 就像股市名嘴, 講的天花亂墜, 結果賺的都是會員費, 自己有進出場嗎? 不知道!! 想要算賺多少, 賠多少, 晚點買跌到不用錢, 重點是不知道這晚一點, 是多久呀, 1年, 2年, 3年, 4年....10年, 20年, 無止盡等下去? 賠又如何? 問題是買這間屋, 家庭財務能不能擔得起, 有些人擔個50萬就不行了, 有些人擔得起500萬, 這是沒有一定的, 買屋, 任何時候都可以買, 因為這不是股票, 真有需要, 就可以!!

至於, 想著明年漲多少, 跌多少, 那是投資想賺錢的人的事, 但一句話, 想這些的人, 心理都想賺錢, 這心就是貪心, 事實上, 就是賭, 一個有居住需求, 要來穩定家庭每一個成員的身體與心理, 為甚要以賭的觀念看這些呢? 賠錢又如何? 風險控管到利率5%, 還款計劃在7年就還完, 無債後, 房子跌到0萬/p, 但一家人住習慣了, 賠沒有關係, 錢再賺就有了!!

有些事要看開一些, 雖然有人賠大錢, 有人賺大錢, 很不公平, 但抱怨無意義, 生活還是要過下去, 當下覺得夠用就可以了, 知足就是常樂, 賠也沒關係, 當成是合理, 賺了, 就當做是運氣好吧!! 這樣心理比較健康愉快一些!! 畢竟我並是想學甚股神, 房神, 還是天神!!

busyman99 wrote:
讓房價降一些下來(例...(恕刪)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投資的,用來住,房價正常漲跌,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房價漲跌, 對生活會造成甚影響呢? 用來住的, 怎賣呢? 賣了去租屋嗎? 然後呢? 等1年, 等2年, 等3年...等10年? 這波幾年了, 有人已經等了5年了吧!!

換個角度看, 就算5年前買屋自用, 房價漲跌, 他們生活還是要下去, 賣了租房子嗎? 除非是自用需求要變化或是有其他區域替換, 否則住的好好, 怎會賣呢? 不賣, 漲跌與他們有甚關係呀!!


讓房價降一些下來(例如 20%,建商仍有比絕大多數電子業更優厚的利潤),就能讓建商倒?你也太替建商著想了,還是你就是建商啊?難道讓小老百姓倒就可以嗎?如果讓多數小老百姓,舉債去買現在高到不合理的房子,然後在日後繳不起貸款,讓銀行壞帳連連,那才會發生金融風暴呢!美國日本都是如此。


大家都有一顆正義之心, 這很好, 我也有, 所以我說很不合理, 但我也有家庭責任要擔, 生活還是要下去, 也只好接受這合法卻不合理的遊戲!!

至於舉債買屋合理不合理呢? 每個人狀況不同, 舉不起, 就只好租屋, 舉得起, 就可以選擇買或租, 當然, 舉不起, 硬舉, 整天想著賺錢賠錢, 斷了, 丟給銀行也是有很多, 但我們又能如何呢? 我們能夠為了正義, 不惜賭上家庭與生活? 藍的綠的, 抗議的, 還是餓肚子的, 上上下下的, 一堆人, 最後還不是要吃飯才能活著做事情, 為了正義, 所以我要先好好生活下去!!
dee83631 wrote: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提議不如用租的先觀望一下 , 畢竟33坪的房屋每坪降價1萬 , 總價就可以省下33萬 , 而且屋齡又多了一年 , 說不定還可以再談談.......(恕刪)


小弟三年前就在看房子,絕大部分都是在看舊公寓,沒辦法,想買的區域新的都買不起
正常的生態而言屋齡越高會越便宜,但是....一路這樣看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反而老公寓也隨著新建案炒作而水漲船高

我之前有回過某篇文章,分享我第一次下斡旋的不好經驗,也是從那時候對於仲介有很不好的印象
那次我沒買到的房子,我看到又拿出來賣了(在永慶可以查的到,有興趣可以PM我)
當時開價680萬,現在呢...開價980萬,我印象很深刻,格局裝潢通通都沒改,而且是無尾巷最後一間
怎麼過了三年沒有下跌反而增加了300萬??

該房子在南港成福路那邊,附近也沒新建案也沒商圈,走路到後山埤站也要超過10分鐘,照樣被炒高高賣
整個市場生態已經被建商、投資客、房仲炒的很不健康了,屋主的心態也是不賺白不賺的隨著開高價
等....要等到何時?除非在發生天災人禍,否則房價很難降下來
等發薪水的上班族
cwt wrote:
我之前有回過某篇文章,分享我第一次下斡旋的不好經驗,也是從那時候對於仲介有很不好的印象
那次我沒買到的房子,我看到又拿出來賣了(在永慶可以查的到,有興趣可以PM我)
當時開價680萬,現在呢...開價980萬,我印象很深刻,格局裝潢通通都沒改,而且是無尾巷最後一間
怎麼過了三年沒有下跌反而增加了300萬??...(恕刪)

我比較想知道"之前"是多久之前?
以30坪而言,每坪硬生生漲了10萬?
不太相信你說的時間點會是最近~

當然,本人也不會考慮無尾巷是沒錯,
但是無尾巷是另一回事~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