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正派建商老實說

最好是平均差差條例過了之後,大家就忽然都買的起房了,窮人跟笨蛋都變富有跟聰明了,以後買不起的還是會來吵啦,這次給糖,下次要給什麼?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是啊。但以後沒藉口了。

2023-01-09 21:48
OldWilliam wrote:
有人說目前的營建成本...(恕刪)


怎麼我聽到的是
地基比較貴而已

往上蓋
每坪造價只有地基的一半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地下室愈深造價愈高,尤其台北的地層,都屬軟弱黏土層。尤其地下3以下,愈深愈貴。地面層則是愈高,造價愈高,10、15樓都是起跳的門檻。

2023-01-09 21:53
OldWilliam wrote:
正派建商老實說正派建...(恕刪)

台灣如果推實坪制,是否會為建商們帶來很大的改變? 尤其是利益方面,否則為何一堆大建商都極力反對實施實坪制?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我在49樓有提到實坪制,是寫的有點長。 實坪制會讓建商少了灌水的空間,但實質房屋單價會大幅提升。 日後登記上會很麻煩,一團混亂。

2023-01-09 22:20
OldWilliam wrote:
至於實坪制是不是一定對消費者有利,各位看官可以這樣思考,照現有的登記制度,同一社區大家公設比都相同,日後採實坪制,公設的成本(地價+興建費用)還是會攤回房屋單價中,至於怎麼攤回?以戶為單位時,坪數大的可以減少負擔,坪數小的則反而會增加負擔;若照坪數比例,則不是又回到舊制了,只是換湯不換藥。


若改為實坪制,建商利潤不會受影響,消費者也能更清楚實際專有部份大小,以及單價比較。
實坪制目的不在於影響房價,而是更真實呈現房地產價位,在不同物件之間,也能有比較的標準。

想請問既然建商利益不受影響,為何建商們都很反對實坪計價呢?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我也不知道,我再了解看看。你確定建商都反對?

2023-01-09 22:43
X29017

抱歉,查了一下新聞,看起來主要是內政部反對

2023-01-09 23:10
不是賣得便宜就是正派,
上市櫃建商虧損,但高層是否有成立一些公司承接案子?
有些真的別看表面,建商或許不怕查稅,但可是很怕被查資金流。

另外很多人都希望房子能買得跟上一代便宜,但有想過以前房子旁邊都是田,現在設施都弄好了,出門就便利超商。
最後我想問胡大,北部小小一格30坪的房子帶車位,2000萬都算便宜了,但這金額不是大部分的家庭可負擔的起,但常看到一些房市網站或公司法說會,寫了預售建案完銷進度都高的可怕,那是真的嗎? 房子真的有這麼好賣嗎?
台北的地價太貴,造成房價太高。
說真的,台北的有錢人的多還真的會出乎你的想像。

我們的實際賣房經驗:
有錢人除了富一代外,還有:醫生、科技界從業人員、自營商(做生意的)、中小企業高層。

另外,年輕人買房全靠自己的比例大概不到2成。
在房價漲的比所得快的時候,愈早買房愈有利。
長輩支助買房看來也有益於家庭和樂。
以行善為目的慈善機構尚且有為人詬病之處,更何況是以赚錢為目的的生意人。

每一家建商都會有自己的市場定位,要說誰正派誰不正派其實沒有一個準。

以台中來說,消費者心目中的好建商通常價格高出一般建商一截,但是好建商只有部分人買得起,非好建商反而提供較低的購屋門檻,就品質而言,好建商當然是好建商,就價格而言呢?

房屋價格泰半是市場機制,炒房者也有套牢的時候,並非一帆風順,有賭對也有賭錯的時候。而建商對價格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順銷有賺到預期要賺的就好,另一種是能多賺儘量多賺。但像兩年來成本突然節節上升的情況,漲價是不得不然。比方台中某大樓兩年前發包今年要完工,首購等級,預計結算一坪10萬多(營造廠自己的沒算利潤)。現在要發包一樣的大樓,大概一坪要13.5至15萬一坪。差額乘以1.5倍約略是反映營造成本該漲的房價,若再加上土地成本差異,售價至少差10萬以上。這是以購地自建而言,若以雙北多數是合建分屋的生態,一大樓一坪造價大約從13~15萬漲到20萬左右(一般水準非豪宅),而建商蓋一坪只分到25%(北市蛋黃區)到45%(北市萬華),營造成本差異反應到售價可能就不只2倍了。很多人覺得這是炒房所致,但建商只是將本求利罷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大家應該在Discovery頻道看過貓科動物獵食柔弱的草食動物吧,你可能覺得貓科動物很殘忍,但,你要知道,貓科動物只是在吃飯而已。建商漲價很可惡嗎?建商只是在賺錢而已。

另外談一下央行的金融管制,央行限貸並且管控購屋資金,壓縮了中小建商的生存空間,間接造成大建商獨佔市場。大建商少了中小建商的價格競爭,因此漫天開價,反正銷售裝況差大建商也撐得住。而且新案開高價有助於就案去化,就案去化後,回收的資金可以讓銷售不好的新案撐更久,直到下一波買氣來到。央行的管控也讓房市空頭論者期待的泡沫破裂遲遲不來...所以,房市空頭者還要為央行的打房措施叫好嗎?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講的非常棒,非常專業、內容實在。 正派建商因為不哄拈價格,把品質蓋好,所以會比較貴。 我們(品嘉)現在嚐試做的是還朝向「不」比較貴,亦即「物超所值」努力,所以,請給我們一些鼓勵。

2023-01-10 4:48
OldWilliam wrote:
至於實坪制是不是一定對消費者有利,各位看官可以這樣思考,照現有的登記制度,同一社區大家公設比都相同,日後採實坪制,公設的成本(地價+興建費用)還是會攤回房屋單價中,至於怎麼攤回?以戶為單位時,坪數大的可以減少負擔,坪數小的則反而會增加負擔;若照坪數比例,則不是又回到舊制了,只是換湯不換藥。

一棟樓,一個社區之內,大房子可能只住了2個人,小房子卻住了5個人,進進出出卻比大房子用了更多次數的公設,為什麼公設攤分要以屋內的坪數來計算,甚至以此計算管理費,叫買大房子的做功德?難道這大屋子會用掉比小屋子更多的公設?

本來就該以戶均分,大小房子承擔一樣多的公設比例啊!

你說以戶均分,買小房子的吃虧?那就叫建商把整個社區的內的房子,都蓋成近乎大小的不就好了!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這就是我說的啊,舊制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大坪數的補貼小坪數的,公設按戶數攤時,整體單價反而會拉高。 實坪數的優點主要在:建商不能再亂灌車位坪數到公設裡去。

2023-01-10 4:54
cinnamon coffee

OldWilliam 以大樓來說,最終都要成立管委會,難道不能把公設全數掛在管委會名下,每戶住戶都是一股份的當然股東,讓公設與室內坪數完全脫鉤?

2023-01-11 0:05
OldWilliam wrote:
這樣算不算奧客,大家...(恕刪)

對買房子的人來說,買預售屋,就是一個期望.期望有個好品質

如果賣預售屋的問題這麼多,為什麼不用自有資本蓋成屋,先建後售?

現品就在那,顧客自然會在簽訂合約前看清楚再決定要不要買
jiahsien

c3748816 買成屋更慘...預售屋你還有藉口可以去巡工地,成屋?他灌漿、鋼筋等等有無確實這都很難講呢......

2023-01-10 10:07
jiahsien

c3748816 再者如果有客變需求的,那就要走裝潢,拆牆變更管線都是一筆不少花費,除非你喜歡建商格局...但現在格局大都是硬隔很多間..

2023-01-10 10:08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