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k0704 wrote:別鬧了...管理費算...(恕刪) 拿屋內坪數數去算該花多少錢買屋外坪數、該繳多少管理費,其實是很可笑的制度上次寫過一份營建署的社會住宅意見調查表,也是用這種智障的方式,問我願意每個月繳多少管理費
30年還這麼多,跟我一樣是貸千萬以上嗎?但記得!!!你確定你不會生病?我老婆就是因為突中生病了,我們就必需賣掉其中一棟房子我正職薪水七萬多 當然房貸54000元因為我還有兼差 所以壓力覺得ok 因為差不多是收入的一半我覺得壓力會很大 所以千萬不要!!!除非你平時的花費很少很少
呃..... 你賭太大了我跟我先生加起來收入也是6萬5,但是我們打算找600萬以下的房子就好了耶,也是貸30年一個月不要超過1萬5我才考慮買說,就像你講的,30年都要平平安安的,要不然我還怕繳不起呢!你心臟真大@@
個人名下有些房產,每一間房子都是靠自己努力購入的,沒有任何奧援當初買第一間房子時的經濟條件,比樓主差很多(多差就不贅述了,不想賣慘)但我現在僅靠收租就能過安穩舒適的生活,覺得很感恩也很知足如果心態正確,買房或許也是一種強迫儲蓄的方法(沒存到錢起碼還存到房)除非有富爸爸撐腰,否則要靠自己買房,真的需要一點膽識與傻勁但一眨眼人生都过去了,如果到頭來這也沒做那也不敢,豈不可惜?勵志的過程,從來就沒有輕輕鬆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論樓主最後做何決定,相信都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一下我10年前的經驗當時自備200, 衡量自己收入計算出月還15k, 然後鎖定500以內的房子先從300-400的看起, 符合預算但9成以上不喜歡, 1成還可以但不想出價開始看400-500的, 符合預算, 3成還可以, 3間有出價但屋主不談接著看600, 700, 800, 金額愈高的愈喜歡, 有一間800的超出預算很多但超喜歡,超想LP捏下去然後旁人提醒了我...那時驚覺就是因為買房是重大決定才謹慎規劃,不遵守自己訂的條件不就打自己臉...愈貴的物件愈讓人喜歡, 但適合你的還是符合當下的條件的那個物件大概一年後, 看了超過1百間, 最後買了一間自己非常喜歡的物件, 符合預算, 暢快到現在
其實貸款的計算光看月薪不太準確,建議以年薪為評估佔比比較適合!另外薪水會增加房貸利息則不一定,而且比較多數都會是提早還完貸款,用比較正面態度去迎接挑戰會比較適合! 我認為不管是租屋或買房,只要你下定決定有目標都是好事~本人貸款1000萬29年,到現在還款6年還剩800萬,不知不覺就繳下去了~剛開始1.92% 貸款佔年薪超過一半到現在1.61% 佔比年薪接近3/1,如果沒買房子我想我錢也是存不下來,所以我是自己願意這樣做~
不會,65K月薪,扣除貸款、水電瓦斯、管理費、交通費、伙食費,你至少還剩一萬元你還有年終獎金,至少三個月,算算,隔年報稅後,你應該還能存下20萬⋯⋯假設你薪水沒成長,30年後你退休了,身上至少200萬存款(其中400萬花在子女身上),勞保年金每月3萬2千左右,新制勞退休年金,每月至少也有二萬,小孩不必養你,你幫小孩準備了一個殻,他不必再辛苦走一趟30年!
首先敬佩您的想法及理性。假設是我的話,會拚下去,我始終認為房貸繳本金才是真正存錢的方式(有壓力無法回頭)1.其實可以考慮看看中古屋,管理費以及金額會下降!新成屋跟預售屋都是屬於價格先超出市價的物件...中古屋通常地點比較好、坪數比較實在、格局漂亮、管理費低!運氣不錯的話更可以省下裝潢!(前提是找個管理好的社區跟公共基金不少的社區)新成屋跟預售屋有機會遇到屋主或是建商需要繳納的社區預備公基金,成本都是轉嫁到想買的身上!中古屋過了幾年之後,這點金額可以忽略。這些加一加,其實無形之中至少幫你省了60-80萬!2.如果覺得壓力大,其實可以視情況跟銀行申請寬限期。寬限期的用意不一定是一開始就用!可以到需要時再來申請!繳了一定年數時候,萬一有壓力,可以一併考慮靈活房貸!把本金再轉出來還!(還不考慮增值)這兩個方法應該可以渡過3-5年的壓力期。3.其實您還年輕,薪水還是有成長的機會!前提是記得注意安全、維持身體健康。4.未來共組家庭的另一半,其實無形中也是一個經濟助力!其實壓力並沒有你想像這麼大!房貸其實很多層面可以靈活運用!不一定需要拿來投資,但至少可以拯救你繳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