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付出多少勞動就得到多少價值是公平與正義的有錢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唯一能得到錢的方法就是付出等價的勞動,按勞分配
請你定義"勞動"?AI工程師的勞動報酬如何計算?外科醫師的勞動如何計算?清潔工的勞動為何?怎麼等價計算?政府官員的勞動又如何計算?
"勞動"的計算標準由誰定義?
因研發人員並無勞動的實物,因此如何計算?
管理人員不從事直接勞動,因此不需要任何管理人員,所有人自己做自己的?
創新產業?創新產業無勞動! 影視產業無勞動! 這些報酬又如何計算? 還是不需要,人只要能吃飽,有地方睡覺就好?
同理,勞動的薪資如何提供?一樣是政府一起發?發什麼?錢? 食物卷?
你前面又說租金回饋?假定你說的世界都存在,你說100%回饋,那房子不需有維修費用?不須修繕?不須日常管理?不需維持?這些錢從哪裡來?
自己出?所以除了租金還要付修繕費用?政府出?那政府哪來的錢?
政府的錢,全數來自人民的經濟活動所交給政府的稅金,轉變成全部社會主義國家,哪來的額外經濟活動?都是你說的: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唯一能得到錢的方法就是付出等價的勞動,按勞分配
今天你論述租金按照市價,又論述傳統社會主義的勞動? 時代已經跟100多年前不同,社會主義的建立來源來自工業革命集中生產,勞動的定義單純,現在的產業與與時代完全不同,另外,管理者的影響有多大? 似乎你完全不明白
這也是古典經濟學的基本邏輯,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自己運作
別幻想社會主義產生一個均貧的社會,因為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stondcold wrote:
請你定義"勞動"?AI工程師的勞動報酬如何計算?外科醫師的勞動如何計算?清潔工的勞動為何?怎麼等價計算?政府官員的勞動又如何計算?
"勞動"的計算標準由誰定義?
因研發人員並無勞動的實物,因此如何計算?
管理人員不從事直接勞動,因此不需要任何管理人員,所有人自己做自己的?
創新產業?創新產業無勞動! 影視產業無勞動! 這些報酬又如何計算? 還是不需要,人只要能吃飽,有地方睡覺就好?
同理,勞動的薪資如何提供?一樣是政府一起發?發什麼?錢? 食物卷?
今天社會階級的差異 也就是馬克思所說「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工資差別,在社會主義的階段工資會有差別是正常的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後天生長環境和教育等等的初始條件不平等造成的
而工資的差別也可是工人階級根據民主原則制定一個合理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差異
比如根據市場需求和供需,因為工人階級已經變成自己的資本家,在董事會裡有投票權,
一種自由的聯合體,這種矛盾是可以調和的
我前面也說過,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有商品和市場經濟的,馬克斯主義也不打算在這階段追求齊頭式的平等
我上面那篇「中國通向資本主義的新長征」 那篇文章是英國托派所寫
也說過列寧在新經濟政策階段忍容忍過4倍的工資差距 而毛是10幾倍,你就沒有看也沒有去理解
工資的差別只有當社會生產組織形式改變以後(社會生產關係),
才能慢慢的消除這種資本把人類異化成兩階層(至少需要幾個世代的社會主義 教育思想改造)
我舉個例子就像在封建時代培養很多農奴,這些農奴因為長期受到封建領主奴役,
受到奴役的思想不可能一天就馬上被資本主義改變過來(至少需要幾個世代),
你想想看中國裹小腳和伊斯蘭缺乏女性人權的惡習花了多久才根除?
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因為資產階級洗腦的意識形態深深影響著第一代無產階級,所以需要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領導
一整個社會的思想改造是需要時間的,人類歷史上一切主流意識形態都是對統治階級有利的思想
而這種「虛假意識形態」一次次的因為不符合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被革命所改造比如(慈禧太后反對火車和鐵路)
階級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異,主要原因是後天教育和生長環境等初始條件不平等的原因造成的
說一個我的親眼所見的經歷
之前我媽媽和一個在永春捷運站旁邊菜市場攤販幫人洗菜、切菜的阿姨合租房子(雅房)
在台北市頂樓鐵皮屋加蓋 一個月也要1萬3房租(20坪) 夏天35度沒冷氣
那個阿姨64歲的時候身無分文沒有超過10萬元的存款
那個阿姨到2016年還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只會聽收音機
他的薪水只有1萬6 是領薪水袋現金的,因為小攤販不需要勞健保
當時是2015~2016年 基本工資都已經22K了,但是他知識水準很低 完全不知道勞基法的規定
他對女兒的管教是,讀書就是沒用趕快休學去給我去打工
結果未經同意就把好不容易考上公立學校的女兒休學,從小只會打罵教育和讓子女學習服從
結果就是惡性循環,他女兒出社會後也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餐廳當服務生薪水只有2萬5
而他兒子甚至連連絡他媽都不願意,已經5年沒見面 ,在大樓當保全
而他爸爸因為缺乏理財觀念,到處玩股票把錢輸光了,對子女一樣是打罵教育和學習服從
也不願意交錢和交房租給媽媽養老,認為是他媽媽害他更貧窮的惡性循環(事實上也不無道理)
正如恩格斯所說,因為家庭和婚姻本身就是私有制的產物
在封建社會為了繼承財產,所以有了婚姻制度背後原因是和繼承財產權密不可分的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
原書的副標題就是「就路易‧亨‧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是用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來闡述考古學家摩爾根的研究成果,提出由於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私有財產,因此形成了階級和階級對立。由於各階級的衝突導致以血親家族為基礎的舊社會被「炸燬」,被組成國家的新社會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
恩格斯根據摩爾根對美洲印第安人社會的研究,補充他本人對古代羅馬、希臘和日耳曼人社會的研究材料,論述了人類早期原始社會階段和奴隸社會早期國家形成的歷史,後來科學考古的發現也證明了恩格斯的基本論點是正確的。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科學地分析了人類早期發展階段的歷史,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解體和以私有制度為基礎的階段社會形成的過程,闡明了階級社會的一般特徵,弄清了各個不同社會經濟形態中家庭關係發展的特點,剖析了國家的起源和實質,證明了國家隨著沒有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徹底勝利而消亡的歷史必然性[1]。
差異化的勞動力怎麼給?如何評估?誰決定?那不是你用模糊的概念帶過即可,就像你底下所舉的例子,16K,25K,這是明確的數字,另外,基本資本主義,薪資的給付來自於市場的機制,因為你的生產背景與接觸的人群影響,所以產生觀念偏差,以管窺天,所以我能理解你對社會有埋怨,所以才想創造一個假平等,實則均貧的社會
但我明確告訴你,社會主義產生不了賈伯斯,麥可喬丹,他們的確是靠著自己的能力階級翻轉,並非如你一直在灌輸的這種資本家的財富累積來自剝削勞工這種錯誤觀念
人本來就不可能公平,有人長的高,有人長得帥,有人會打籃球,有人頭腦很好,有人很笨,但是怎麼利用自己的優勢獲利?最後只能看個人本事
看到你的背景,我是真心奉勸你,別在網路花時間寫這些文章了,你老哥我是坐在個人的大辦公司,上班有底下人在做事,我無聊陪你打打嘴砲,
但你的情況絕對跟我差異很大,既然你無力改變這個世界,請融入它,怎麼樣讓你的母親有一個安逸的好窩,別住在分租的頂樓加蓋,如何好好讓你母親安心與輕鬆,這才是你現在唯一要努力的事
stondcold wrote:
今天你論述租金按照市價,又論述傳統社會主義的勞動? 時代已經跟100多年前不同,社會主義的建立來源來自工業革命集中生產,勞動的定義單純,現在的產業與與時代完全不同,另外,管理者的影響有多大? 似乎你完全不明白
這也是古典經濟學的基本邏輯,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自己運作
別幻想社會主義產生一個均貧的社會,因為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馬克思很早就看見資本主義有集中、積聚和積累的趨勢,資本主義就不可能是自由競爭的
一個只產原物料的國家 和一個已開發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就不是平等的競爭
而1.生產的社會性(需要全社會分工合作)和 2.資本家的私人佔有的這兩種特性的1和2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看不見的手背後是國家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不然中美今天幹嘛打貿易戰
列寧認為資本的集中積聚和積累就造成國家資本主義,而國家資本主義本質上就是帝國主義
美國幹嘛補貼波音、洛克希德馬丁? 中國幹嘛補貼國企?
你完全錯誤的理解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那是後來資產階級歪曲亞當斯密原本的意思
當時資本家為了怕工資上漲,乾脆用政治獻金游說英國國會
訂立一個「最高工資法」防止工資上漲
亞當斯密就說,資本家不應該用政治干預市場,市場有一個看不見的手
從此以後資本家就認為,是看不見的手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
但是後來連西方經濟學也研究 看不見的手不是萬能的
比如檸檬市場、資訊不對稱的市場、甚至是造成2008金融海嘯的金融投機
否則要政府監管幹嘛? 你以為金管會是幹嘛的? 背後都是政府
資本主義先天就是一個不穩定的體系 他有隨時崩潰的可能性
看不見的手就是一個繆論,市場永遠不會自動達成平衡
而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是永恆相對生產過剩的,剝削剩餘價的來生產的方式造成大蕭條和經濟危機的根源
資本再生產過程中壓榨的剩餘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是無法原樣實現的
這種矛盾來源於内生的機制(不平等的生產關係)
資本主義有利潤率下降、比例失調、相對生產過剩、還有週期性經濟危機等等危機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為了實現剩餘價值(剝削)的困難,而社會主義是為了創造(使用價值)而生產
★投資的合成繆誤,財富自由的本質是別人的勞動成果和主動收入被無償佔有成資產階級的被動收入
這篇是我在這個連結內回覆一個網友時所寫的,想你們反駁我的人能給我滿意的答覆
★投資的合成繆誤,財富自由的本質
批判的前提是理解和先看懂和別人說的問題,但是很多人連看都不看就批判我
幻月冰靈 wrote:
我極度不贊同你的觀點,哪怕只有一百萬投報率保守抓5%,也有五萬被動,相當於一般人一點五個月的收入,十年下來差距50萬…這些多出來的錢複利投資下去,大概可以產生,100萬以上的差距,
現在要存一百萬有多困難啊…你投資自己
有辦法每個月都增加一萬收入嗎?是不是到某一個薪水,就很容易失去向上成長的空間呢?
所以投資還是要學,要想辦法讓自己薪水最少有四萬的平均水平,如此最少可以存兩萬,一年就是多12張股票,大約20年以後你的張數最少240張,有五百萬以上的資產了,同時這些錢可以讓你每個月多加薪兩萬以上.
窮,更要學習投資,這是翻身的唯一機會.
我上面邏輯已經很清楚請用數學模型來跟我解釋
你的論述在學術上來說是根本無效的,不論在是事實證據和邏輯自洽性上都沒辦法有效反駁我的論點
5萬是一年的被動收入 攤平到每個月不到4000元 ,其實非常少想靠每月4千養活自己在台灣生活是很困難的,這還得假設利潤率永遠不下降
你跟我說,利潤率如何能不下降?
公式一 K/Y * r = α總資本所得佔國民所得的比重
符號意義
Y=國民所得 K=總資本存量 r=社會平均利潤率
α(阿法)=利潤佔全社會所得比重以百分比0~100%表示
K/Y=資本收入比
如果一個社會利潤率大於經濟成長率 R>G 那麼 K/Y資本收入比的動態發展路徑是上升的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題研究過去經濟史數據300年的經驗,證明R>G是資本社會的常態
例如利潤率為5% 經濟成長率為2% 那麼K/Y資本收入比將以3%的每年速度提升
這個道理就跟你50年前買房房價所得比5倍,現在15倍一樣的道理 雖然分母(總收入)擴大了 但是分子(總資本)擴大得更快
當一個社會K/Y=10 50%分配到利潤 50%分配到工資
當一個社會資本收入比K/Y增長到16倍 ,利潤率還維持5% 80%國民所得將分配到利潤20%為工資
當一個社會資本收入比K/Y增長到20倍 ,利潤率還維持5% 100%國民所得都是利潤 0%為工資
你跟我說到最後這一種情況社會還能維持下去嗎? 誰來勞動
資產階級的被動收入其實就是工人階級的主動勞動收入,被無償佔有一部份,使其成為被動收入
只是因為他持有了資產就無條件霸佔勞動階級創造的收入一部份,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
關於不斷的儲蓄能不能有穩定的利潤率和經濟成長率?這是一個合成繆誤陷阱
公式二 K/Y = S / G
S=儲蓄率或資本積累率 G=經濟成長率
雖然K/Y這是一個總體經濟的指標,但是我用個體行為來描述這種關係,但許多人還是會掉入合成廟務的陷阱裡
假設小明每年拿出總收入的30%儲蓄, 並且儲蓄最終透過銀行體系放代轉化為投資,經濟成長率G=10%
那麼資本的積累率就是30% 例如第一年小明賺100萬 拿出30萬來投資 總收入以10%速度提高 每年
那麼N年後 小明的儲蓄和總收入結果如下
第一年 收入Y=100萬 儲蓄30萬
第二年 收入Y=110萬 儲蓄33萬
第三年 收入Y=121萬 儲蓄36.3萬
......
第七年 收入Y=194萬 儲蓄58.4萬
第N年 收入Y=100萬*1.1^N 儲蓄=收入*0.3 =0.3*100萬*1.1^N
因為
S= 儲蓄率或投資率=I/Y=△K/Y
G=經濟成長率=△Y/Y=S*△Y/△K
△Y/△K =資本的邊際產出 這個變數是最後隨著總投資的增長而下降的 因為會面臨規模報酬遞減的階段
例如有一塊土地 不斷對他投入1單位生產要素如肥料和勞動力,一開始多投入每單位生產要素(如勞動力和肥料)投入會使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增長,但是到一定階段以後開始面臨邊際回報遞減的規模不經濟,那麼邊際產出就是下降的,你想想看如果不斷對同一塊土地投入肥料和勞動力,最後的一單位投入一定比一開始的1單位投入的產出收益率要低,這就是「邊際生產力遞減」,那麼經濟成長率G=總儲蓄率*邊際產出 ,將下降,而R利潤率是受到G經濟成長率的制約,也會跟著一起下降才是正常的,否則將導致K/Y資本收入比的上升,而造成α阿法利潤佔一個社會總收入的比重的提高
馬克思再160多年前已經發現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穩定性,他在雇傭勞動和資本 工資價格與利潤 還有資本論第一卷、第三卷已經揭示這個秘密
pigstand wrote:
不挑股票直接存大盤的話,這十年的報酬率接近233.82%。意思是,100萬可以成長到333.82萬。
pigstand wrote:
台灣證券交易所提供的資訊說明了,只要沒有存錯股票(直接投資整個大盤),長期的投資報酬率是超過同時間的GDP成長率。
資本主義鼓勵個人的職場發展;長期持有並且投資大盤的報酬,也符合社會主義利潤共享的原則。
你還是沒聽懂我的邏輯
2009年發生金融海嘯股價處於最低點 ,而現在處於高點 ,你是人為的優化選取
你應該拿上一波的股市高點和這一波一平均下來,只剩85%,年化報酬勝7% 扣通膨後剩5%實質報酬率
你還有沒有發現你給的那張表只要再往前推幾年,從2000年網路泡沫的高點開始投資 長期投報率也沒你想的那麼高
一散戶是不可能剛好預測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的,因此你是優化選取時間點,而不是拿定期定額投資來看長期投資報酬率
如果從2008或2010而不是2009開始投資,平均年化報酬扣通膨只剩5%,因為股市的波動不能100%預測
如果股市波動可以100%預測那些買選擇權加槓桿的人就可以賺到遠高於大盤的報酬,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
你更不區分「殖利率」的穩定現金流相當低 和「資本利得」買低賣高賺差價(龐式騙局)的差別
pigstand wrote:
不挑股票直接存大盤的話,這十年的報酬率接近233.82%。意思是,100萬可以成長到333.82萬。
你沒有區分資本利得和股息收益率,完全是在優化選取時間點(除非剛好買在最低)
因為如果把你的10年減一年變9年 ,從2010開始投資,馬上投報率就下降到85%,因為2009那年是金融海嘯
也就是說股價的波動很大,股息殖利率相對穩定,9年平均年化報酬率7% 扣掉通膨大約是5%
因為名義利潤率= 實際利潤率7%-通貨膨脹率2%
而這5%就包括股息+資本利得
pigstand wrote:
選擇這個區間的原因沒有那麼複雜,只是為了符合開版大大的標題而已,別想太多了。現代的金融環境,已經可以讓一般人輕易的取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果實,這應該符合社會主義者的初衷了吧?
1.選擇在2000網路泡沫後和2009金融海嘯谷底進場,都不是客觀衡量平均投報率的
大盤的投報率客觀來說是4~5%
你人為的優化選擇高點和低點,只是一種事後諸葛
2.你還是沒有在邏輯上回答我的問題
如果一般人可以輕易取得經濟發展的果實,你以為這般人是所有人,實際上是資本家
因為只有資產階級能夠有最高的儲蓄率,無產階級在被房東剝削房租以後-30%儲蓄率(房租支出約占30%總收入) 幾乎所剩無幾
3.我前面已經給出數學證明
在R>G的前提下 K/Y 將會升高
而K/Y升高導致 1.利潤率長期下降 或者 2.利潤佔國民所得比重的升高(近似於剩餘價值率提高結果)
因為K/Y * R = α
利潤率R應該受到G經濟成長率制約,才能保持穩定
以前台灣超過10%的經濟成長,現在不到2%,利潤率如果沒有跟著下降 R>G的話 K/Y必然升高
而G= S*△Y/△K 經濟成長率=儲蓄率*資本的邊際產出
即 經濟成長率和儲蓄率成正比,和投資的邊際產出(每投入一單位資本增加的產出效率成正比)
我上面邏輯已經很清楚請用數學模型來跟我解釋
你的論述在學術上來說是根本無效的,不論在是事實證據和邏輯自洽性上都沒辦法有效反駁我的論點
5萬是一年的被動收入 攤平到每個月不到4000元 ,其實非常少想靠每月4千養活自己在台灣生活是很困難的,這還得假設利潤率永遠不下降
你跟我說,利潤率如何能不下降?
公式一 K/Y * r = α總資本所得佔國民所得的比重
符號意義
Y=國民所得 K=總資本存量 r=社會平均利潤率
α(阿法)=利潤佔全社會所得比重以百分比0~100%表示
K/Y=資本收入比
如果一個社會利潤率大於經濟成長率 R>G 那麼 K/Y資本收入比的動態發展路徑是上升的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題研究過去經濟史數據300年的經驗,證明R>G是資本社會的常態
例如利潤率為5% 經濟成長率為2% 那麼K/Y資本收入比將以3%的每年速度提升
這個道理就跟你50年前買房房價所得比5倍,現在15倍一樣的道理 雖然分母(總收入)擴大了 但是分子(總資本)擴大得更快
當一個社會K/Y=10 50%分配到利潤 50%分配到工資
當一個社會資本收入比K/Y增長到16倍 ,利潤率還維持5% 80%國民所得將分配到利潤20%為工資
當一個社會資本收入比K/Y增長到20倍 ,利潤率還維持5% 100%國民所得都是利潤 0%為工資
你跟我說到最後這一種情況社會還能維持下去嗎? 誰來勞動
公式二 K/Y = S / G
S=儲蓄率或資本積累率 G=經濟成長率
這個假設是儲蓄率S和經濟成長率G穩定不變,那麼K/Y在穩態將是一個收斂級數,近似於K/Y = S/G
但是G不斷下降其實有很深刻的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西方主流經濟學用「邊際生產力」理論解釋利潤率下降,只是衡量使用價值,而價值是人類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勞動力
馬克思 利潤率長期下降趨勢,衡量的是人類的社會屬性 勞動價值因為資本的「相對生產過剩」而無法實現
如果S儲蓄率保持固定比例,那麼在α維持不變的前提下K/Y升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如果沒有那麼就會無止盡的提高阿法到100%
那麼世界上沒有一個工人階級能夠靠工作養活自己了,因為薪水是0% 的分配 利潤是100%的分配
雖然K/Y這是一個總體經濟的指標,但是我用個體行為來描述這種關係,但許多人還是會掉入合成繆誤的陷阱裡
假設小明每年拿出總收入的30%儲蓄, 並且儲蓄最終透過銀行體系放代轉化為投資,經濟成長率G=10%
那麼資本的積累率就是30% 例如第一年小明賺100萬 拿出30萬來投資 總收入以10%速度提高 每年
那麼K/Y會因為「等比級數收斂」穩定再K/Y=S/G=0.3/0.1=300%
那麼N年後 小明的儲蓄和總收入結果如下
第一年 收入Y=100萬 儲蓄30萬 總資本=30萬
第二年 收入Y=110萬 儲蓄33萬 總資本=30+33=63萬
第三年 收入Y=121萬 儲蓄36.3萬 總資本=30+33+36.3=99.3萬
......
第七年 收入Y=194萬 儲蓄58.4萬
第N年 收入Y=100萬*1.1^N 儲蓄=收入*0.3 =0.3*100萬*1.1^N
第N年K/Y=S/G=3 穩定狀態
上面這個例子能保持穩定是因為R=G,如果G是10%, R是20%也就是R>G
那麼經過7年之後K/Y就會增加一倍,那麼如果利潤率還不變,工資的比重占全國國民所得的比重就下降一半
因為
S= 儲蓄率或投資率=I/Y=△K/Y
G=經濟成長率=△Y/Y=S*△Y/△K
△Y/△K =資本的邊際產出 這個變數是最後隨著總投資的增長而下降的 因為會面臨規模報酬遞減的階段
例如有一塊土地 不斷對他投入1單位生產要素如肥料和勞動力,一開始多投入每單位生產要素(如勞動力和肥料)投入會使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增長,但是到一定階段以後開始面臨邊際回報遞減的規模不經濟,那麼邊際產出就是下降的,你想想看如果不斷對同一塊土地投入肥料和勞動力,最後的一單位投入一定比一開始的1單位投入的產出收益率要低,這就是「邊際生產力遞減」,那麼經濟成長率G=總儲蓄率*邊際產出 ,將下降,而R利潤率是受到G經濟成長率的制約,也會跟著一起下降才是正常的,否則將導致K/Y資本收入比的上升,而造成α阿法利潤佔一個社會總收入的比重的提高
上世紀中葉哈囉得‧多馬 通過過研究馬克思的文獻獨立做出了一個數學模型,也可以得出類似結論


英文版

這裡哈囉得‧多馬他為了讓經濟穩定增長假設資本的「邊際產出恆定」,但是這是違反經濟學規律的
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是遞減的」這是常態(除非有科技革命),人口也不可能永遠維持指數增長,因此經濟增長路徑是不穩定的
會有週期性的戰爭、大蕭條、和失業 這也是二戰後一堆(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自以為人定勝天靠自己努力取得成果的「錯覺」
會有這種錯覺是因為,人類依賴於「經驗總結-歸納法」而不是「假設邏輯推理-演繹法」來思考問題
人們這樣思考,顯得目光短淺,舉例來說看到房地產過去30年不斷上漲就以為房價可以永遠不斷高速上漲
依賴於經驗的東西,不管過去實驗多少次,總是會有黑天鵝發生 邏輯上是有可能的
舉例來說 根據抽樣統計
在中世紀的歐洲你看到有黑色的天鵝的貝式機率是多少?
因為人們從來沒看見黑天鵝,因此他的機率是零
然後當你看到澳洲第一個黑天鵝樣本,打破了所有歐洲可見歷史經驗的抽樣統計依賴,貝式機率又變成不是零了。
假設在黑天鵝發現之前,人類觀察到1000萬次天鵝都是白色的
因此抽樣統計黑天鵝機率=0/1000萬 =0
後來發現第一隻黑天鵝樣本, 機率為零的事情發生了
什麼叫黑天鵝效應我就不說了
在18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由於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在當時歐洲人眼中,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結果就能使從無數次對白天鵝的觀察中推理出的一般結論失效,引起了人們對認知的反思-以往認為對的不等於以後總是對的。「黑天鵝」隱喻那些意外事件:它們極為罕見,在通常的預期之外,在發生前,沒有任何前例可以證明,但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端的影響。
罕見和不可能的事件出現的次數比人想得還要多。人的想法通常受限於其所見、所知,和設想來假設。但是,實際的情況比人認知的更複雜、更不可預知。此外,當「遊戲規則」本身變更時,一般情況的相關假設是相關性低的不正常情況。
這是一種肥尾現象,也就是統計學的常態分配圖形中兩端出現機率較低的扁平尾部,在現實社會中出現的機率其實比較高,實際圖形的兩端尾部比標準常態分配圖形中來的厚。
還有一點就是黑天鵝效應,2008年一堆統計學家不追求真科學,
根據回歸分析統計出房地產每年上漲多少百分比的結論
他們得出的統計回歸分析不含有因果關係,檢驗是假檢驗,為了忽悠投資人錢
結果2008年出現房地產泡沫雷曼兄弟破產,依賴於經驗的模型就不准了
真正有素質受過科學哲學教育的科學家(不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不是這樣研究問題的
馬克思再160多年前已經發現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穩定性,他在雇傭勞動和資本 工資價格與利潤 還有
資本論第一卷(揭示了相對生產過剩)、
第二卷(揭示了兩大部門 生產資料部門和消費資料比例失調)
第三卷(揭示了利潤率下降規律)已經揭示這個秘密
中美貿易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在自由放任經濟狀況下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勞動力可以買賣
各位想想看工資是什麼?
工資不過是資本家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而已
工資跟決定其他任何一切商品的價格一樣服從資本主義的規律
那麼工資本身只不過是一種勞動者被當成商品出售的交換價值而已
其他一切商品的售價受到再生產它的成本和費用影響,生產成本越低這種商品的售價就越低
你想想看生產某一種工業產品,它的生產成本和費用越低,產品本身價值就越低
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產品的售價就越低
人類本身被當成商品買賣,是因為勞動者本身沒有資本沒有「生產資料」
所以只能靠出賣自己換取維持生存的工資
這種生產關係是不對等的,有人會認為
「生產力越來越高GDP一直在成長,所以薪水應該越來越高才正常的人,自己應該被加薪」
但持這種看法根本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
人均GDP從90年代不到1萬元現在2018年成長到2.4萬美元,為什麼社會底層的工資在無干預情況成長卻不多?
(而且還是在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基本工資才能成長)
想像一下有一個農夫,今天他努力耕種,因為農夫自己有生產資料
包括一頭牛、一塊田地、一些肥料和種子等等,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出越來越多,農夫可以用越來越便宜的價格購買更好的肥料,更好的機器去替代那頭牛
奇怪的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勞動力商品化 」本質上是人類的異化,是生產關係不對等造成的
而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那你會問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工資有再增加呢?
原因在已開發國家政府主動干預,調高了基本工資,始終把最低工資控制在人均 GDP40%的水平
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社會階級矛盾,最終威脅到資本家的統治權力
政府調高基本工資本身不是為了推推翻或改變不對等的生產關係
只是為了維持這種資本的不對等生產關係和權力而已 ....
有一個農夫租一塊耕地,一頭牛、一些生產工具包括肥料和種子等等......
「養牛的價格」就好比「工資」
「牛的再生產成本」就是「牛飼料價格」
肥料和種子和機器設備就是「生產資料」
「農夫」就好比「產業資本家」
地主或土地承租費用就是地租 對應著土地資本家的利潤
不管農夫種多少,都要分給無償佔有土地的人利潤
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牛飼料的價格不斷降低
養牛成本比以前更便宜了,而且還發明了替代牛的耕田用的機器設備
牛的工資要受到這種機器設備的競爭,
機器設備降價又可以種植更多牛飼料例如黃豆、燕麥等等飼料
同時牛的飼料成本更低,牛的再生產價格降低
牛的工資變得更低,產業資本家利潤提高
地主要求產業資本家分給他更多,也就是你繳房租和房屋貸款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此農夫養牛的成本提高 壓縮了他的利潤率,因為連牛舍(牛住的房子)也要佔用土地
農夫越來越不愛投資改良自己的生產工具,購買更好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產出
農夫乾脆自己也跟銀行貸款買農地,租給其他農夫,或等地價上漲以更高價格賣出
這就是房地產減慢了影響經濟成長和「各國房價高漲」的原因
受到土地地租提高的影響而降低利潤,彼此又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因為房地產炒作並非生產性勞動,壟斷土地而得來的財富和任何收益,會轉移產業資本的利潤,等於對總利潤作「二次再分配」在總利潤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會降低,而利潤率一下降,投資、就業、經濟成長率都會下降。
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你只要想一想「美國麥當勞的工資為什麼比印度麥當勞的工資高20倍?」就明白了,因為有跨國剩餘價值的轉移,因為最底層的工人也分配到了剩餘價值,而已開發國家中的資本家就拿從國外賺來的剩餘價值去收買他們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勞工貴族」,因而表現為已開發國家的勞工收入水平比較高,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完全有理由收買他們,因為歐美國家國內存在工會,比如說「美國麥當勞工人的工資是印度麥當勞工人的20倍」,即使考慮購買力平價PPP也相差5~10倍,並不是因為美國麥當勞工人比較努力和聰明,因為是同一家企業的大致相同的工作內容在不同國家卻有不同工資,理論上印度和美國麥當勞員工他們勞動價值相等,做相同同樣的工作卻不同薪資,同工不同酬,理論的核心是不平等交換,即外圍和半外圍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用較多的本國勞動換取較少的外國勞動。即向核心國家無償輸出剩餘勞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進貢」。不平等交換的途徑主要有如下三個: 較早開始資本積累的國家(核心國家)具有較大的資本存量和資本有機構成,在利潤率平均化的條件下其產品以高於價值的生產價格交換,而外圍和半外圍國家產品的價值卻高於生產價格。因此,核心國家的產品包含價值(無差別人類勞動)較少,半外圍和外圍國家產品包含價值更多。故而國際貿易中核心國家事實上在剝削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剩餘勞動。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部門,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部門。 核心國家佔有較先進的科學技術,並通過知識產權等方式強化技術和准入制度等的壟斷。這種壟斷主要被現有國際分工、市場份額、軍事和地緣政治霸權等因素所鞏固。核心國家由於佔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資料和壟斷了市場份額而佔有了外圍半外圍國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即免費勞動,如專利費和品牌溢價等。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地主階級,外圍半外圍國家的資本家階級則類似於租地農場主,核心國家獲得的壟斷收入則相當於地租。 第三種情況則是由於外圍半外圍國家勞工組織較弱,環境保護較差,金融市場不完善,跨國公司可以規避諸如工傷賠償、保險、教育、污染治理、金融監管和部分稅收等成本,以低於當地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價格支付工資。這種勞務外包、產業轉移和金融投機的本質是剝奪性的原始積累,即以不可持續地壓榨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破壞社會安全網絡的方式來攫取超額剩餘價值。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這相當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 對於外圍半外圍國家來講,該國統治階級對待上述三種途徑的態度和政策決定了該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基本國策。任何強化上述三種途徑的政策,都會強化核心國家對本國剩餘勞動的搾取,鎖定本國外圍或半外圍地位,這是充當國際資本在華利益代理人的買辦資產階級國策;任何對抗上述途徑的政策,都會弱化核心國家對本國經濟和政治的控制,嘗試突破外圍半外圍地位,乃至改變世界體系格局。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革命難以輸出到已開發國家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的工人是工人階級的貴族,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貴族工人」並不是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工人」,這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被資本家收買的結果,國際無產階級的誕生是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環境下和產業自由遷移人口自由移民條件下,達到各國工資均衡條件(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但為什麼達不到,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15.htm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 一 生產集中和壟斷
‧ 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
‧ 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 四 資本輸出
‧ 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
‧ 六 大國瓜分世界
‧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
‧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如果沒有全球50~60億的中低所得開發中國家人口的勞動 那麼已開發國家就沒辦法在過去積累自己的資本
早期資本的積累模式是
1.西班牙的模式 直接搶劫和殺光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黃金、白銀剝奪他們的土地
2.後來進化到大英帝國模式,從非洲輸入黑奴隸到北美去種植棉花,然後廉價原料出口到英國去強化英國本土的工業資本 然後再傾銷產品回殖民地,完成這種壟斷優勢強化的迴圈
3.最終這套英國模式面臨德國的競爭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霸權隨之落幕 但現在卻是資本主義3.0的美國模式,這是一種美元和軍事結合掩蓋起來的霸權和帝國主義 透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剪全世界羊毛來達成
帝國主義國家的特色就是
1.高度集中化的趨勢形成壟斷壟斷優勢變成的一種阻礙競爭的手段,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壟斷了產業市佔率的大型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家
2.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結合形成金融資本
3.對外資本輸出成了主要利潤來源,本身只做非生產性勞動例如金融服務業 和高附加價值產業少量的勞動 就可以對其他國家向收取貢付一樣,印美鈔源源不斷的輸入商品 這典型的國家就是美國
但是這種情況最近正在瓦解 ,從中美貿易戰中可以觀察出來,高技術產業正在擴散到開發中國家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例如中國的2025計畫,也就是減少了美國能夠分配到的剩餘價值,因此底層的工人貴族才會去支持川普搞民粹主義和新納粹主義,最終貿易戰博弈的結果假如是美國失敗很可能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內部從外國搾取的剩餘價值量變少,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內部矛盾會加大,然後出現資產階級難以分配他們國家內部的底層足夠的剩餘價值這狀況帝國主義會解體,甚至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也會減少,就有可能發生內部革命
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這樣
1.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資本、勞動力和商品的自由流動,形成世界單一市場和自由貿易打破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
各國的基本工資差距會越縮越小,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
同時自動化技術和AI人工智慧+IT產業等應用增加了高中低階所有工作崗位的可替代性,
導致在不增加絕對剩餘價值和勞動強度下資本家增加了「相對剩餘價值率」,但是資本有機構成上升的更快
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和大蕭條更頻發的發生(發生頻率和密度會越來越高)
而目前已開發國家這種「壟斷型態資本主義」會維持不下去
帝國主義會在全球化發展下解體,這種崩潰主要會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內部
因為開發中國家的所得成長將會降低他們內部的社會矛盾,而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會增加他們內部的矛盾
最終達到全球均衡工資,而各國無產階級可能在這種條件下實現大聯合
2.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是「帝國主義維持壟斷權力」,比如貿易戰如果是美國獲勝
產業沒辦法升級,開發中國家所得無法繼續提升,那麼就是壟斷權力的時間會延長延遲
同時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家可以透過不平等交換和貿易,靠剝削其他國家,依靠從他國輸入的剩餘價值流量
然後分配剩餘價值給他們內部的「貴族工人」或稱勞工貴族
因為商品中的價值取決於「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力」
因此他們可以靠出售「高附加價值產品」用「較少的勞動」交換開發國家更多的勞動產品
但是兩者生產的產品的交換價值是相等的,只不過勞動價值不相等
例如用2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
或是出口半導體 生物科技 軟體 專利權等等壟斷資本主義型態,去換回開發中國家更多的廉價商品和勞動價值,更甚一點直接印刷綠紙片(美元)來換
1.
工資降低的確是資本主義的規律,在自由放任無政府干預的情況下
工資的價格要受到機器的價格競爭,還要受到再生產生活消費品的成本價格降低而降低
而機器體系本質本身是一種死勞動,是工人創造出來的「異化勞動」
工資會不斷降低才正常,但是我開頭也說了「自由放任的完全競爭市場和資本主義」並不存在
各國已開發國家都是實行所謂「帝國主義」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模式
這是「以民族國家為主體」,利用意識形態把人民分割在所得不同的國家
然後限制人口自由移民,再利用政府干預和保護主義等手段, 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貴族工人」高工資
維持內部龐大的中產階級
以阻止資本和勞動力跨國自由流動,阻止在世界市場範圍內達到均衡,
阻止工人遷移到高所得經濟體內工作的一種制度
例如歐洲就會反對敘利亞移民,美國會反對墨西哥移民
而且對相關產業競爭的國家利用國家安全等理由 或是技術封鎖,反企業併購等手段實行「壟斷」
而阻止資本、勞動力自由流動
但是這種模式還是要同外部輸入剩餘價值才有辦法運作
因此一樣是對全球市場有所依賴
2.馬克思的資本論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矛盾
資本主義的「相對生產過剩」和工資成長的不匹配,因此產品要賣出去才可能實現剩餘價值轉化成利潤
相對生產過剩是對購買力而言,並不是真正的過剩,生產的產品可能還不能滿足這個社會的需求,
但是大部分人已經買不起了,這時候會導致資本家虧損。而絕對生產過剩是指生產的產品多餘社會需要,
就算人們在有錢也不會買了,是真正的生產過剩
產品賣不出去滯銷就可能就會產生「經濟週期」和蕭條
之所以是「相對生產過剩」不是「絕對的生產過剩」就是實現剩餘價值本身和工資的內在邏輯矛盾
因為工人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等於 「利潤+工資 」 而工人的收入也就是「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只有「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人永遠都不可能用一個更小的交換價值去購買工資+利潤的交換價值
因此資本主義是不穩定的體系,時常發生週期性的崩潰和蕭條 ,
這種蕭條不可能透過擴大消費解決,更不可能透過「凱因斯主義」所謂的消費和擴張財政赤字解決
因為這和資本用剩餘價值積累成長擴大生產力的邏輯相矛盾
3.我之前已經說過工資是一種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工資成本取決於工資品的再生產成本本身),但是一定小於工人新創造的價值(工資+利潤)
這是資本主義體系永遠的矛盾和經濟危機的基礎
資本主義是一種「相對生產過剩」的生產體系
「相對生產過剩」是總勞動強度、勞動時間不變下「相對剩餘價值率提高」
相對生產過剩來源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內生邏輯矛盾」 因為他用剩餘價值進行生產 ,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為了生產剩餘價值為最終目的而生產的體系,計畫經濟則是為了生產使用價值為最終目標而生產的體系
這正是資本主義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也就是透過這種週期性經濟危機的辦法來克服自己的邏輯矛盾,讓經濟成長的一種週期性運動
而提高相對剩餘價值,是不增加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之下提高的產出,透過改良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
stondcold wrote:
你完全沒有辦法正面回覆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你也沒有答案,你所說的僅是書本看來的理論,但實際如何操作?你完全沒有概念,因為你並沒有實際社會經驗,更枉論管理經驗,資源的分配是不可能公平的,很多問題是無法清楚定義的?
差異化的勞動力怎麼給?如何評估?誰決定?那不是你用模糊的概念帶過即可,就像你底下所舉的例子,16K,25K,這是明確的數字,另外,基本資本主義,薪資的給付來自於市場的機制,因為你的生產背景與接觸的人群影響,所以產生觀念偏差,以管窺天,所以我能理解你對社會有埋怨,所以才想創造一個假平等,實則均貧的社會
但我明確告訴你,社會主義產生不了賈伯斯,麥可喬丹,他們的確是靠著自己的能力階級翻轉,並非如你一直在灌輸的這種資本家的財富累積來自剝削勞工這種錯誤觀念
人本來就不可能公平,有人長的高,有人長得帥,有人會打籃球,有人頭腦很好,有人很笨,但是怎麼利用自己的優勢獲利?最後只能看個人本事
看到你的背景,我是真心奉勸你,別在網路花時間寫這些文章了,你老哥我是坐在個人的大辦公司,上班有底下人在做事,我無聊陪你打打嘴砲,
但你的情況絕對跟我差異很大,既然你無力改變這個世界,請融入它,怎麼樣讓你的母親有一個安逸的好窩,別住在分租的頂樓加蓋,如何好好讓你母親安心與輕鬆,這才是你現在唯一要努力的事
資本主義是不穩定的系統,他有最終滅亡的趨勢,你該好好的理解什麼是TRPF規律
Tendency of the rate of profit to fall
社會主義是過去沒有出現過的一種經濟型態,你憑什麼斷言社會主義不可能出現偉大的創新?
反而是賈伯斯這種人在社會主義時代會大規模的出現(不像資本主義只有少數),因為人的自由發展已經充分實現
階級壓迫是阻礙創新的應該被消滅
事實上真正的創新就是不同的的「功能模塊」各個單元以全新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的
創新本質上是就是每個功能模塊發生的重組現象,這才是「創新的本質」,
而資本主義到了後期已經阻礙創新能力,他阻礙各個經濟單元發生大規模的重組現象
馬克思描述的共產主義社會「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自由人發展的前提」
「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
我之前就說過你所見識到的社會主義並非是社會主義,是史達林式的獨裁經濟
你是依賴經驗-歸納法來看問題,而不用假設-演繹法
你知道黑天鵝效應的真實含意是什麼嗎?
工人之間的民主化管理本質上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組織方式
他如同市場經濟一樣是一種平行化計算系統,因此社會主義的市場可以運作的比資本主義的市場更好
計畫經濟要如何克服獨裁,避免史達林官僚主義的專政?我做了如下說明
馬克思所謂「獨立自由人的聯合體」絕對不是官僚專政
而是「工人階級的民主控制的公司」
lan0410 wrote:
那反問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這一些學者都知道,美國知道,中國知道、新加坡知道、日本知道!
那麼…為何都做不到?連控制力最強的中國(土地全都為國有),也無法
控制炒作?
這點拖派已經論述過
幾個世紀以來的社會主義都是 「民主社會主義(西北歐)、改良主義、福利國家」、要不然就是史達林式的官僚式計畫經濟、再不然就是普魯東式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沒有真正消滅私有制)
史達林式計畫經濟屬於一種「畸形的工人國家」
根本沒有按造正統馬克思主義者的方法執行,也跟科學社會主義無關,屬於烏托邦社會主義
如果工人階級不覺醒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消滅僱用勞動制度!!!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
並且執行民主的計劃經濟
那麼這種不平等的生產關係就無法消除
需要社會主義革命,才可能解決問題
應該以「經濟民主化方式」以「工人合作社」的方式組織生產,而不是讓資本家控制生產資料
這就需要讓工人階級整體在董事會裡有投票權,並且剝奪股東的投票權,工人階級應該投票選出自己的CEO執行長
可以讓工人選出工會幹部或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代理人在公司董事會內投票
例如讓工人政黨(共產黨)和工會幹部在公司董事會內有投票權,所有重大決策都要經過工人階級整體利益這一關
工人階級以自己的「民主化的計畫經濟」解決生產問題,而不是讓資產階級控制,
也不能讓史達林官僚控制,這就需要「從下往上組織」
這就是為什麼托洛斯基一直提起「至下而上的組織」,
而馬克思認為的「獨立自由人的聯合體 」、「工人合作社」不同於資本主義
但是發芽於資本主義體系內的生產關係就是這樣誕生的
不要指望官僚控制的「史達林式獨裁計畫經濟」能夠良好運作,因為歷史證明,這種公有制是獨裁的公有制
這種史達林式「從上往下指派」的獨裁官僚體系,是生產力發展的阻礙
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只有研究土地問題和社會生產關係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能夠徹底分析這之中的矛盾
或許大衛‧李嘉圖和 西方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也會認同馬克思的方法
因為這延續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傳統
而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產生了邊際學派、凱恩斯派 還有新自由主義和經濟學家根本就是在幫資產階級辯護
甚至還有「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這樣的繆論,完全不按造客觀現實說話,選擇幫資產階級說話
中國則因為毛哲東的官僚主義的利益,選擇讓資本主義復僻,這點英國馬克斯主義者 (拖派)有批判過
以下文章是英國拖派(托洛斯基正統革命馬克思主義者)關於中國資本主義復辟的根本原因的歷史檢討
中國——通向資本主義的新長征
HapaLloyd wrote:
還有樓主
如果馬列主義這麼好
為何蘇聯會解體?
為何以前在蘇聯下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那麼痛恨共產黨
共產主義只是理想
根本不可能實現
爽的都是高層領導
你以為你是趙家人還是中南海的?
我前面已經說明過官僚主義不是共產主義
你會問這問題就代表你不懂歷史唯物主義
我懷疑你是不是有長眼睛看不懂中文?
我已經講過20~30次你們怎麼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你根本沒有獨立思考過 連內容也都沒看過只是一個被洗腦的機器人而已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你可以問同樣的問題,如果有一個獨裁者在石器時代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怎麼會失敗?
以你的唯心主義史觀就認為 ,反正資本主義就是暴政,所以他才解體
但是你卻不考慮石器時代的生產力沒有鐵路、沒有電報、沒有電力、沒有鋼鐵和煤炭
人還要打獵採野果子,你卻叫她生產手機半導體晶片 汽車和飛機 石器時代的村落必定會造成大饑荒
然後你就說,你看!!!資本主義的嘗試失敗了,因為「資本主義本身是暴政,是烏托邦幻想」他必定會失敗
卻不考慮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程度
才是失敗的原因,不論他有多先進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
就跟古代王朝沒有發展出蒸汽機,資本主義也難以持續下去是一樣的道理
馬克思就回答過這問題不只一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族,例如磨麵粉的機器,決定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是石磨,決定工業社會的生產力是蒸汽磨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每個時代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就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所以你才會有替資本主義辯護的衝動,因為你受到統治階級洗腦
這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資本家,上一個時代統治階級是封建君主,在啟蒙時代以前封建君主批判資本主義也是主流意識形態
因此德國才有30年戰爭,以德國為首的新教資本主義國家和以天主教國家為首的封建君主傳統勢力發生了一場階級鬥爭
而當時的資本家起到推動歷史進步的革命性作用,由此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合約」
現代「主權國家和民族國家的起源」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所推動的」
西發里亞和約
三十年戰爭
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越來越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生產關係
而「上層建築」就會對「經濟基礎起」到反作用力,阻礙社會進步,這時候就需要革命
蘇聯的生產力還不能讓他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而本身又被史達林官僚主義和一國社會主義歪曲,並非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
史達林認為一國能建立社會主義,這是違反市場分工經濟規律的
史達林的烏托邦幻想,實際上是壓迫了無產階級的解放條件
導致世界革命無法輸出,不論馬克思、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都明白這個經濟學原理
那就是「市場的分工程度」決定「勞動生產率」的高低,而蘇聯本身沒有廣大的市場又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包圍和封鎖
例如巴黎統籌條約,西方不斷在對蘇聯封鎖蘇聯科技和技術長期封鎖,長久下來雙方市場規模分工程度就體現出來了
史達林對內的計劃經濟是採取自上而下的獨裁體系
而托洛斯基認為「計劃經濟需要工人民主」,自下而上的組織以防止官僚專政
wrote:
關於米塞斯他在1920年發表了論文《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計算》(Economic Calcul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mmonwealth),首次提出了【經濟計算問題】,以此來質疑共產黨政權的中央計畫經濟。那一年,俄國的十月革命才結束不久,蘇聯都還沒成立,米塞斯就已經開始質疑中央計畫經濟了。
米塞斯這篇論文指出:中央計畫經濟必然導致市場的【價格機制】受損(徹底的中央計畫經濟會完全摧毀價格機制,部分的中央計畫經濟會部分地破壞價格機制)。在價格機制受損的情況下,負責制定經濟計畫的官僚【無法】計算出各種資源的有效分配情況。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經濟計算問題」。
「經濟計算問題」在學術界引爆了一場大規模的論戰:一邊是支持資本主義的學者,另一邊是支持社會主義的學者。
對於米塞斯的質疑,某些馬克思主義學者爭辯說:可以通過建立一套完備的方程組,把社會中所有資源的信息和所有人的偏好都納入其中(成為方程組的參數),然後求解該方程組。
哈耶克也加入論戰,他反駁說:建立這樣的方程組需要收集的信息太多,很難做到;即使真的能建立這樣的方程組,也很很難求解。
由於那個年代的計算機技術尚未充分發展起來,對於方程組的爭論,雙方分不出勝負。
到了上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學家 Alexander Nove 指出,即使能建立這樣的方程組,用當時最好的計算機,也要花上百萬年。
俺想說的是:Alexander Nove 還是太天真了。不論是他還是早先那些企圖建立方程組的學者,他們顯然都不瞭解【混沌理論】。而人類社會恰恰是個典型的混沌系統。
這個作者還拿米賽斯和海耶克的社會主義經濟計算問題來反駁計畫經濟
關於社會主義經濟計算問題,可以透過托洛斯基的民主的自下而上的計劃經濟來解決,
簡稱「民主計畫經濟」和史達林的「官僚集中式指令計畫經濟」相反
因為民主機制是一種分散式計算架構,
而計畫經濟不是只有史達林一種模式而已,
而且西方資本主義並非是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本質上自己也是在採用政府的規則和計畫運作。
而關於混沌理論,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很早就有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正反饋系統,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會改變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之改變又會對上層建築產生作用力
而反作用力也是存在的,每一個社會都存在來自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力的趨勢,
也就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不斷維護自己的利益而阻滯社會體制進步
慈禧太后反對火車和鐵路,狩獵採集部落反對農耕,資本家反對社會主義
這都是存在的,關於這種混沌理論和蝴蝶效應的產生機制
本質上是一種「正反饋的耦合系統」因此產生的混沌現象
數學家龐加萊發現的三體運動難以求解析解可以說是混沌理論的始祖之一,
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
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力發展和上層建築互相產生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運動的混沌系統。
計畫經濟的條件和方法
制定與執行計畫的機關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監督計畫的執行、並對計畫加以調整呢?要讓計畫獲得成功,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
為了回答這三個問題,必須對下列三個方面進行一番簡短的分析:
(1)專門的國家機關,即由中央與地方的計畫委員會組成的體系;
(2)作為市場調節機制的商業;
(3)蘇維埃民主,即群眾對經濟結構進行積極而即時的調節的機制。
只有把國家計畫、市場與蘇維埃民主這三個要素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地指導過渡時期的經濟。
1932年10月22日,托洛茨基在他的論文《危機中的蘇維埃經濟》(The Soviet Economy in Danger)中繼續說道:
如果存在一個可以將自身投射到拉普拉斯科學猜想中的普遍觀念——該觀念可以同時記下自然與社會的一切進程、能夠量度它們運動的動態過程、能夠預測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然,這樣一種觀念可以先驗地擬訂出一個完美、全面的經濟計畫,上起小麥的畝產量,下至一件汗衫的紐扣。官僚機構常常設想只有這樣一種觀念才是可操控的,這就是它為什麼可以如此輕易擺脫市場和蘇維埃民主控制的原因。但事實上,官僚機構在對其精神資源進行評估時犯下了可怕的錯誤……
大量在經濟中活動著的參與者——國有的和私有的、集體的和個人的——必須要由計畫委員會的統計測定以及供求的直接強制來正式宣告他們的需要及其相關力量。計畫是受到檢查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通過市場來實現。市場調控本身必須由其機制所引發的趨勢決定。部門擬訂的藍圖必須通過商業計算說明其經濟效益。離開了對盧布的控制,過渡時期的經濟體制是不可想像的。沒有堅挺的貨幣單位,商業計算只能增添混亂。
在《被背叛了的革命》中,他接著說道:
然而,工業發展和將農業帶入廣闊的國家計畫的層面讓領導層的工作大大複雜化了,質量問題被推上前台,官僚機構破壞了富有創造力的首創精神和責任感,沒有了這些,將不會有也不可能有任何質性的進展。官僚機構的弊病在大產業中或許還不那麼明顯,但它卻連同合作社一道吞噬了輕工業、食品工業、集體農業、小規模地方工業,即所有那些與人民靠得最近的經濟部門……
按照一種現成的西方模式,通過官僚機構的命令建造巨大的工廠是有可能的——然而,毫無疑問這要花費正常成本的三倍。但是,你越往前發展,經濟就越是陷入與官僚主義如影隨形的質量問題不能自拔。蘇聯的產品彷彿都打著冷漠的灰色標籤。在國有經濟下,質量需要一種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民主,一種批判和首創精神的自由——這些條件同一種恐懼、謊言和諂媚甚為流行的極權主義制度是不相容的。
HapaLloyd wrote:
如果馬列主義這麼好
為何蘇聯會解體?
為何以前在蘇聯下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那麼痛恨共產黨
共產主義只是理想
根本不可能實現
爽的都是高層領導
你以為你是趙家人還是中南海的?

river16800 wrote:
總結:連共產主義國家都不敢實行共產主義 !!! 好誇張 !!!
zzz
這點我過去已經說過很多次(我至少被問過20~30次)
我舉過慈機太后和火車的例子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你沒學習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是這樣的邏輯觀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改變生產關係 是和「上層建築」處於相互矛盾運動的
社會架構好比一棟建築物
「上層建築」指的是 宗教 意識形態 法律 國家制度 政治體制 等等一切社會頂層架構的東西
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在馬克斯政治經濟學的範疇裡是處於「經濟基礎」的東西
但是總的來說生產力發展改變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改變又會推動上層建築的發展
經濟基礎的改變推動上層建築
就拿狩獵採集社會和遊牧社會來說,之所以進化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是因為農業的發展
因此出現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型態,再拿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推動民主共和國和普選權的發展(這也是一種上層建築)
你至少理解一下五段論
人類社會的演進大致上分成這幾階階段
從原始共產主義 -> 奴隸社會階段 ->封建社會階段->資本注意階段-> 社會主義階段->共產主義階段
>
人類歷史大致上分為這幾個階段
1.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狩獵採集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2.奴隸社會-開始發展農業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3.封建社會
4.資本主義社會 -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5.社會主義社會-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盛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6.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斯在「哥達斯批判綱領」、「共產黨宣言」已經說過
社會主義只是作為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
而在生產力不發達的社會是沒有經濟基礎和條件進入到共產主義社會的
如同1萬年前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部落怎麼樣也不可能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一樣
因為當時社會生產力沒辦法實行大工業生產,只能免強進入農業社會,而且因為當時人口密度不高
可以狩獵和採集的東西相對較多,農業生活會比狩獵採集更辛苦
因此就沒有條件強迫人民從事農業
而每一個社會階段要轉變為下一個階段
往往會有上層建築和統治階級、既得利益者給予的反作用力和阻力
我舉過「慈禧太后反對火車」的例子,
便是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反對現代化大工業生產力的發展 或進化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例子
在「法國大革命」、「孫中山推翻滿清」可以理解一種資產階級革命
這是在社會生產力不能滿足資本主義社會和大工業的要求下 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而在封建社會之前有過奴隸制社會
例如古羅馬時代的「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可以看過是一種古代的階級鬥爭
每一次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就會改變生產關係,
既得利益者和統治階級總是拒絕變革上層建築
慈禧太后反對火車和鐵路,狩獵採集部落首領反對農耕,資本家反對社會主義
這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現在資本主義社會已經越來越反動,越來越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
例如社會主義階段人類應該享有免費教育 醫療 和住房
但是房地產私有制、醫療私有化的卻阻礙了這一點的發展
馬克思認為只有透過階級鬥爭才有可能改變這個社會的上層建築
改變這個剝削人而腐朽的資本主義頂層架構
CompleteJerk wrote:
可是瑞凡,雖然扯了那麼多廢話,事實就是共產主義國家都崩潰了耶,只剩一個比支那還悲慘的北韓
White bear wrote:
不不不,現在的中國其實也是走資本主義,像樓主這種道道地地的共產主義可能要去北韓看看有沒有機會。
lichujen wrote:
現在世界僅存的馬克斯國家叫北朝鮮,歡迎直接過去,然後對金小胖暢言你的心得感想,最後看是要炮決還是車裂自己選。
israelii wrote:
馬克斯那套能信的話
今天國家政治的主流應該是共產制度
看看北韓 北越 俄羅斯 混的如何就知道
這點顯示你的無知
朝鮮嚴禁馬克思主義 在1960年代末就已經完全禁止民間閱讀馬克思主義相關的書籍
北韓是全世界唯一個閱讀馬克思主義會被抓去坐牢的國家
而且還搞金日成個人崇拜,
另外歐洲的社會民主黨作為長期執政過的政黨,其前身就是恩格斯創立的「第二國際」
後來帝國主義和改良主義機會主義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民主黨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寧才創立「第三國際」
而列寧死後史達林官僚主義背叛了革命「搞一國封閉的社會主義」才有托洛斯基的「第四國際」
而馬克思加入的第一國際則因為「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主張」導致分裂
德國社會民主黨
馬克思曾經和這些黨的創始人如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是好朋友
以下是馬克斯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創始人的通信
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1879年9月17—18日)
1863年5月23日,社會主義活動家斐迪南‧拉薩爾創立了「全德意志工人聯合會」(即拉薩爾派)。1869年,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愛森納赫派)創立「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1875年5月22日—27日,兩黨在卡爾‧馬克思的調和下,合併整合成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
二戰以後社民黨重建。在聯邦德國,社民黨起初處於在野位置,但是從1966年-1982年領導了聯邦政府,維利‧勃蘭特和赫爾穆特‧施密特先後出任西德總理。在1959年的《哥德斯堡綱領》中社民黨摒棄了階級政黨和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概念
又在2007年社民黨綱領中的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理念稱:「1959年的哥德斯堡綱領是植根於猶太教和基督教,人文主義和啟蒙、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和工人運動的經驗」
例如英國工黨黨魁柯爾賓 就被說是馬克思主義者
傑瑞米‧柯賓
工黨影子財相的麥克奈爾在英國廣播公司接受採訪時大力推薦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在工黨內部引起很大不滿,黨外更是噓聲一片。科爾賓為了支持左膀右臂麥克奈爾,也再挺馬克思,讚揚馬克思是"偉大的經濟思想家",令輿論再次嘩然。
英國大選在即馬克思為何受推崇? - BBC News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另外馬克思只有有許多流派 例如社會民主黨(如改良主義、修正主義) 德國的 羅莎‧盧森堡(西方民主革命馬克思) 馬克思列寧主義(正統派) 托洛斯基(托派等) 史達林主義(一國社會民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等等
朝鮮嚴禁馬克思
朝鮮有個讓很難理解的禁忌,在社會主義的朝鮮馬克思等的著作是遭禁的。提示中國的馬克思愛好者,到了朝鮮不要妄言馬克思、恩格斯,更不要向當地人贈送《資本論》......
朝鮮嚴禁馬克思主義
1946年2月,北韓臨時人民委員會宣佈成立。同年7月,金日成被史達林指認為朝鮮領導人。1948年9月9日,金日成宣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那時金日成的肖像同馬、恩、列、斯並排懸掛。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為止,書店的書架上還擺著《馬克思選集》、《恩格斯選集》及《資本論》、《反杜林論》、《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到了1967年後朝鮮當局稱已建立了領袖的「主體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書籍從朝鮮消失了。書店裡銷售的有關思想觀念的圖書,只有《金日成語錄》和《金日成著作選集》。在大學裡一切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講座均被取消。屬於馬克思主義範疇的哲學、辯證唯物論等都被變作了金日成語錄,把馬克思、恩格斯的註解都弄成「據偉大領袖金日成教導…」。1980年10月的第6次黨代會上刪掉了「朝鮮勞動黨以在全社會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而鬥爭為方針」的語句,轉換成了「金日成主義」。在朝鮮《憲法》序言部分金日成三個字竟出現了17次之多,而馬克思、列寧卻一字不提。
朝鮮為何禁止馬克思主義
對此金正日強調主體思想是「不能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框架內解釋的獨創的思想」。他說:「主體思想」是以唯物辯證法「為前提」的,二者「具有共同性」,但同時又克服了唯物辯證法的「片面性」和「侷限性」。「主體哲學」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根本區別」的。「先前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把物質經濟的因素看作革命鬥爭的根本條件」,主體思想「把社會主義提到了新的科學基礎之上」,從此「開闢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時代──主體時代」。1976年10月,金正日在同黨的理論宣傳工作者的談話中說,「無論從內容上看還是從組成來看,金日成主義是不能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框架內解釋的獨創的思想。」「金日成主義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有區別的獨創的革命思想。」
維基百科網站上這樣寫道,在朝鮮,什麼時候開始禁止進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朝鮮官方1967年開始起用「主體思想」取代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彙,後者不再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朝鮮領導人也不承認他們與馬克思恩格斯是一個體系的。
1967年以後,朝鮮回收了所有馬克思和列寧等有名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家們的著作,禁止一般百姓閱覽。圖書館把這些書列在閱覽書目中,但只有得到相關機關特許的人才能借閱。
1970年後在朝鮮勞動黨的所有會議上只懸掛金日成的肖像,馬克思等均被打入冷宮.
1972年12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運用於我國現實的朝鮮勞動黨的主體思想作為自己活動的指針」。主體思想在1977年之後取代了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成為朝鮮勞動黨和朝鮮式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1980年10月,朝鮮勞動黨第六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把「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主體思想作為唯一的指導方針」。
北韓完全就不是一個遵守馬克思主義教導的國家 而是一個背叛者
他當初能這樣搞就是因為中蘇兩國在1960年代都在拉攏北韓
主體思想實際上是一種官僚階級壓迫,是馬克斯反對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