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亞洲房價高漲是因為你們愛住市區

台灣就是土地太小人口太多了,台灣跟澳洲的人口其實是差不多的 都是兩千多萬
土地跟人口密度根本不能比,還有道路的擁擠程度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新加坡很有遠見,土地比台灣小很多,很早就開始推社會住宅了
只能說請政府社會住宅多蓋一點,看未來買房不一定是成家的選項

另外就是看少子化過後 老人死光了情況會不會反轉
台灣的交通規劃都是以炒房炒地為前提
(官、商、民代)
交通建設極度限縮在市區
現在才慢慢的規劃近郊的交通
根本問題;
為什麼拿大家稅錢在該區蓋交通建設、設施
結果漲的錢都是「投資客」、「屋/地主」賺走的

難怪民代、官員、商人要綁工程、規畫捷運炒地炒樓
因為建設的錢都是大家的錢

台灣的房價是極度不正常
二流城市但有世界級房價(所得比算的話)
供過於求的商品 還可以高價不降
就是有雙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作
傻傻的人民只能聽信謠言
投入畢生積蓄 降低每月生活品質
只為了買到那價位不合理的商品
背後吸人民血的那些人繼續笑呵呵
SuperSunday wrote:
投入畢生積蓄 降低每月生活品質
只為了買到那價位不合理的商品
背後吸人民血的那些人繼續笑呵呵..(恕刪)


嗯,常常那個吸你血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上個屋主,一個努力、平凡但比你早買房的小市民而已。

而你,1000萬買了這房子後,同條件的房屋價格繼續漲,等你想搬家時已經漲到1500萬,請問,你會用當初買的原價1000萬或甚至是老屋折舊價800萬賣給下一個人?還是就用市價1500萬去賣???

相信你不會是前者。但如果你也跟我一樣選擇當後者,那憑甚麼抱怨呢?抱怨自己吸別人血???

又或者說,當你買房時,發現前任屋主是1000萬買的,可現在房市崩跌,她打算認賠只賣700萬,你會因為可憐她,避免變成吸她血的人,所以要求堅持用1000萬跟她買嗎?如果不會,那你不就心安理得地在狠狠吸她的血...........
kevin-a1 wrote:
相信你不會是前者。但如果你也跟我一樣選擇當後者,那憑甚麼抱怨呢?抱怨自己吸別人血???

所以最好房價下跌,這樣大家就不用互相吸血了。
ldw406 wrote:
所以最好房價下跌,這樣大家就不用互相吸血了。...(恕刪)


是啊,就像日本多數地區,房地產是負資產,政府抽重稅,買房跟買車一樣,過戶就開始賠,差別只在多賠少賠而已。

這種制度下大家確實沒法互相吸血,但這樣有比較爽嗎?也就是絕大多數的買房人都是賠錢的局面,難道這才是大家期待的?

因為通縮、重稅下的房子是負資產,日本人多數不愛買房,最後市場上的房子還是有錢人買來投資收租,租金一樣貴鬆鬆,窮人努力賺來的財富最終還是一大部分交給富人。

富人沒法享受房地飆漲的暴利的同時,窮人也一併失去了階級翻身的機會,到最後,富者仍富,窮者仍窮。所以,不用太多熱情期盼。
kevin-a1 wrote:
是啊,就像日本多數地區,房地產是負資產,政府抽重稅,買房跟買車一樣,過戶就開始賠,差別只在多賠少賠而已。

這種制度下大家確實沒法互相吸血,但這樣有比較爽嗎?也就是絕大多數的買房人都是賠錢的局面,難道這才是大家期待的?

日本那樣是矯枉過正,也有副作用,台灣可以引以為鑑,但無止境的往上漲也不是辦法,到了高點(且加上折舊)總要跌回大多數人都能負擔的價格,然後大多數人進場時又開始漲,形成一個正常的市場循環。目前的房價離大多數人能負擔的價格仍遠,還可以再往下(最頂級的精華區降不降則比較無所謂,反正就算降到一折,多數人仍買不起)。

此外要有一些措施防止囤地囤房,以免有人手上一堆地,逼建商高價買地,建商只好建了屋後再高價賣給民眾;也以免有人手上一堆空屋,讓沒房的人想買也買不起,供需失衡。囤地囤房是台灣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有的不合理現象,已經造成高房價的惡果了,我們只能亡羊補牢。

但什麼樣的措施可以達到前述理想呢?我也不知道。

ldw406 wrote:
此外要有一些措施防止囤地囤房,以免有人手上一堆地,逼建商高價買地,建商只好建了屋後再高價賣給民眾;也以免有人手上一堆空屋,讓沒房的人想買也買不起,供需失衡。囤地囤房是台灣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有的不合理現象,已經造成高房價的惡果了,我們只能亡羊補牢。...(恕刪)


有辦法亡羊補牢的只有政府。
賦稅政策是工具,
囤地、囤屋課以重稅,
保障自住。
不是我們愛住市區,而是連鄉下都快買不起了,蛋殼區外、偏僻荒煙,一間透天還是破千萬,東部是台灣最後淨土,也都被炒作了
kevin-a1 wrote:
嗯,常常那個吸你血的...(恕刪)


其實這是每個人的心態,但這只是因果關係內的其中一果,根本原因根本就是建商勾結地主,炒高區域房價。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