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轉)從新房住到舊,9年屋脫手賺7000萬

2009年 隨便買房都能躺的賺 2010-11隨便都能大賺, 機會流失不會再有 務實一點, 買房 重劃區空屋太多的不要去,人口流失的區域不要去,除了首善台北市 人口流失 但擁擠不會有大量新屋 有錢人多 工作機會多 建設福利多還是強勁支撐面, 其他縣市或鄉鎮 就選生活機能 附近建設 人口增減 工作機會 做判斷依據, 但重劃區太多 大樓空屋多 還是要避開....用生活圈來判斷,有基本撐著面供給不會太多的區域 房價是不太會跌的....現階段還是有些區域房價是漲的
為什麼要執著九年呢?現在又回不去九年前,怎麼不看看現在買會怎麼樣?

小股9 wrote:
我想,一些等9年來都沒買房,會吐血了...(恕刪)


過去十幾年買房要買到沒賺兩三倍的,還比較厲害
隨便買隨便漲,既得利益嘛

但不代表現在進場還能有如此光景
結果論很容易說的一屁股


一個東西這麼好賺,幹嘛分享出來給大家賺,又不是白癡

標準業配抓交替文


羨慕,
曾在大里買台糖的屋子,
抽到時很開心,後來當了幾年房東,賣掉。
好險有收了幾年的租金,
不然就要賠錢了!!
根據這報導所以9年後2027應該要在翻倍才對
7000萬應該要變成1.4億
到底是在房地產套多少才會這麼著急啊

這種挑過去特定時段出來說嘴的特例有啥參考價值
我也可以說如果2008年10月all-in進場買大盤到現在出貨也翻了3倍啊
然後呢?
人又不能回到過去, 講這種大家都知道的歷史是在得意什麼
有本事要炫耀就拿出今年進場買屋的證明然後放九年再上來驗證你是不是有本事眼光賺7000萬啊

再講句難聽的話, 真有能力知道怎麼賺7000萬的人, 只會惦惦吃3碗公自己私下低調賺啦
那種出來大聲嚷嚷惟恐天下不知的哦 呵呵~~
每次看到這總好賺不自己賺還報給大家賺的

都很彿心 比師父 還大愛

昨天我也夢到 百年後 海平面上漲 五都變魚場

趕快去中央山脈置產 趁山坡地便宜

以後遷都 你的的子子孫孫會感謝你
2018的九年前應該是2009

有幸2008北市買房,見證歷史
但實情是甚麼?2008的房價已經比SARS漲了三成,而我2008買的房產更在2011以買價的153%賣掉.
2011幾乎同時間購入另一資產後,2016年初同社區同戶型成交價格約為2011買價的140%左右.
我們就算現在價格同2016.

如果用這樣模型推算100(SARS-2003基期)*130%*150%*140%,約為275%
客觀來說現在的房價應該不到SARS時期的三倍,更遑論2009

但9年賺(9500-算2300好了) = 410%
只能說投資者眼光獨到/特別會賣高價,不然就是有後台當年可以便宜買到便宜的牛肉..

我的看法是,這不過是鼓勵買房的洗腦文,這種報酬率不符合現實..大多數人也賺不到
這個社會最可悲的一點,
大部分既得利益者,
都是對社會貢獻少,
創新力低下,
最不需要努力求生存的一群人,
沾沾自喜地取笑其他人仇富,
還自以為有房即是富有,
殊不知是命好罷了。

最可怕的是,
大部分的社會資源,
都被他們用在維持既得利益,
所以這個房市炒了幾年,
社會進步也停滯幾年。

也許是小弟觀察錯誤,
希望是我太悲觀,
也許下一代還是有希望的。
忠泰風格在推出時並不是豪宅定位(45+每坪),同時間點在他的隔壁巷子有一棟忠泰圓舞曲(70+每坪)才是。
但是因為舊大直重劃區那時都開發15年以上,素地很少所以新屋很少(新屋都在明水路東邊的大彎段),
導致這個案子搭著房價飆升一路衝高,轉了幾手後就來到很驚人的漲幅。
如果以最小單位54坪的權狀計算,一手屋當初2700萬上下(假設含一個車位)是有可能的。
但是原新聞說要賺7000萬不太可能,因為是寫91坪賣9446萬,而不是54坪。
若以65坪+兩車位或72坪+兩車位(比較接近91坪),則當初房價起碼要3400萬以上。

以這個區位來說,它的位置相當好,也是離大直捷運站最近的最年輕屋齡中型社區(在大直來講社區規模算大)。

因為外觀蓋得還不錯,所以看起來比忠泰圓舞曲還搶眼,導致交易價格一直向上,在大直的案件中應該也算是一個特例。

著名的名人住戶我只知道有劉墉/劉軒父子。

總之,新聞會誇大效果,但細探緣由必須說是一個較特殊的案例。
不是市場上的常態現象。
想要的太多?!其實需要的並不多‧‧‧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