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少子化可怕?117年大專生人數估少4成 銳減10萬剩15.6萬人

綜觀古今 少有例外
任何球隊的強盛
其陣容結構一定是

強大的中生代+一些新生代+少許老將



養老隊或新人隊.....
戰績都是最差的......
John6700 wrote: 在台灣出生的小孩出生前,哪個有繳稅?
出生前沒投胎一定沒法繳稅,出生後小孩不繳稅,但它的父母養育過程會繳很多稅。

有嗎?那是你自己想像的吧?
明明台灣有一半的人不用繳稅,照你的理論,所以這些人與其後代是不是跟你口中的外配一樣該死?
有繳稅才能享受,台灣有一半的人要跳太平洋了。
人生而平等,沒錢人找外配有何錯?有錢人才能生小孩嗎?
台灣人生養小孩會繳稅,外配生養小孩就不會繳稅嗎?
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收納的移民,有哪一個去的時後要先交稅的?
川普娶的老婆也是外配,兩人婚姻有多平等?
當了總統也從來沒有主流媒體拿這個做文章。
有一些大學收一收也好,根本就是學店、黑心文憑高學歷流浪漢, 希望可以良幣驅逐劣幣。
少子化10年後少10萬大學生若只是大學關一關,那也就算了,
可是顯然是國安危機,甚至是國家存亡危機,
勞動人口若只是單純計算人頭也就罷了,
頂多補外勞或是二度就業等等的,但是顯然的危機在於高端優質人材會快速出走與消失,
越高階人材影響規模越大的企業一定是越顯著,甚至國家的研究人材也是,
更別提醫師機師等那些高端人材,去看一看你的高中母校人數,若是在前幾志願的,
再比一下以前的人數,就照傳統的機率概算,假若1000人會有30人考上醫學院,
這樣去換算吧,會不會腰斬了呢?
東哥cdy wrote:
少子化嚴重 今年出生數恐跌破20萬
2017-07-11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醫界、學界都示警!
前五月 月均僅一萬五千人..(恕刪)

2017年1-11月出生嬰兒總數為177278人
平均每月出生16116人

如果依此比例推估
今年1-12月出生人數預估約為19萬三千多人



不過這還不是近幾年最少的啦
最少的出生人數出現在2010年
只有16萬多


HermesParis wrote:
2017年1-11...(恕刪)


我國有12生肖 大約遇到虎或蛇年時會偏低
會是附近年度較低 上次99年是虎年 又適逢97年左右的金融海嘯剛過的原因吧
102的蛇年也微降一些~~
人口減少是國家危機~稅收,勞動力,某些產業消費人口,這些都會因人口減少而大受影響!
先別說別的,你我切身問題~我們步入65歲後,健保勞保都不用再繳,要領勞退,享受健保,誰來繳?夠嗎?
再推廣「3.3.3.33」家庭計劃
[民報]
朱真一

2017年12月14日 下午2:59

前言

翻找自己電腦中資料時,看到討論台灣醫界重要歷史人物的舊文:〈從抗瘧轉致力於家庭計劃的周聯彬博士〉,那文發表於2009年6月號的《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馬上聯想到最近報上的討論,台灣少子化是否造成國安問題。上述的拙文後來還收於出版的書中: 《台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推動國際交流的醫界先驅(台大出版中心出版)》,不過題目改成更好的:〈從抗瘧到「3.3.3.33」家庭計劃—周聯彬博士〉。

周聯彬博士生涯成就很大,醫學校畢業時曾在瘧疾研究所服務,後來轉去臨床短暫行醫開業,雖然開業很成功,但自認不適合當開業,決定再回去公共衛生界服務,他先到基隆市的衛生院當院長。後來去澳洲Sydney的公共衛生及熱帶醫學院進修,於1957年4月得到Diploma in Public Health(DPH)的學位。

回到台灣,到農復會鄉村衛生組,當鄉村衛生組的專家(Specialist),不久就昇任為高級專家。台灣的農復會有不少計劃,控制肺結核、砂眼、性病、狂犬病及各種寄生蟲疾病等等。另外還有婦幼健康、家庭計劃及學校衛生計劃等等。台灣推動家庭計劃成功後,去John Hopkins大學進修服務,推動台灣美國交流。以後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以及不少國家當顧問,對世界的人口及家庭計劃貢獻良多。

六十年前的家庭計劃

周醫師後來從農復會被「借調」到衛生處,研究推動台灣10年健康計劃。 他自己覺得他生涯最成功及有意義的工作,是台灣的家庭計劃,使台灣的出生率10年內降低三分之一。周醫師說這計劃能成功,因為除了任研究計劃的「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兼任執行計劃的「家庭計劃委員會」執行秘書,研究出好計劃又是執行者。

家庭計劃會成功,很得力於農復會以及政府的支持。台灣當時的家庭計劃是全世界這類計劃中最成功之一,常有世界不少人士來參訪,是其他國家的模範。對人口計劃很有興趣的John RockefellerⅢ,就曾來台灣參訪。他說台灣拿出的「3.3.3.33」口號,得到世界注目。這計劃口號,推廣一家3個小孩,每3年一個,第一小孩結婚3年後出生,最後一個小孩33歲前出生。

推廣的計劃有免費避孕環、避孕藥等避孕措施。台灣當時還設計,得獎或優待卷的鼓勵方法。這些創作性的計劃,學自商界的推售計劃,世界的人口計劃及家庭計劃界,都知道台灣有「Taiwan coupon(台灣優待卷) 」。這家庭計劃成功,可說鋪了以後台灣經濟發展之路。

少子化的大問題

最近台灣反因為少子化,造成相反的人口問題。不像中國是強迫的「一胎化」政策,是社會民眾主動。為何會自動地少子化的到如此嚴重地步?這不是我有能力討論。看到媒體最近有不少討論,台灣的少子問題,已經或將是「國安問題」。雖然政府及社會民間大力疾呼,嬰兒出生率,還繼續減少中。

看媒體上的報報導,以嬰兒出生統計來看,從最近(2017年9月數據),現在比5年前,還降低近三分之一。台灣了到2019年,就將出現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就是說以後,台灣總人口數將逐年減少。看到周聯彬博士從前的推廣減少人口的「3.3.3.33」口號,以及上述5、60年前家庭計劃的成功。為增加台灣的人口,不妨向歷史學習,把當年的家庭計劃當模範,找出可以推動成功的新家庭計劃。以下只是看到舊文的感想,希望台灣能改進成功。

新「3.3.3.33」家庭計劃

新家庭計劃可用同樣的口號「3.3.3.33」來增加人口,用同樣的口號,不過推廣內容不同。新口號「3.3.3.33」,一樣推廣一家3個小孩,或該說最少兩個,這樣可打平兩代人口量,最好多生有3個或以上,補沒小孩親友的缺。因為現在人結婚晚些,第一個小孩不必等結婚3年後,更該說於3年內生,少於3年就可加一位,33歲後出生一樣好。

上面談5、60年前推廣的家庭計劃能成功,周博士強調有免費措施,而且靠得獎或優待卷,學自商界推售計劃的「Taiwan coupon(台灣優待卷) 」。現在的家庭計劃應向成功的歷史學習,促使這計劃成功,是否應該有更好的「優待卷」,給有3個及更多小孩的家庭?這些當然不是我能討論的,只是提出來,強調向歷史學習。

優待從懷孕就開始,稅制上、經濟上、教育上都有優待。上次向商界學習推售計劃,這次何嘗不可。商界或有義務,不但幫忙這新「3.3.3.33」家庭計劃的推售辦法,還實質提供優待的辦法。這新「3.3.3.33」家庭計劃成功,可再鋪了以後台灣經濟復興之路,商界是最大受益者。

對台灣的人口及家庭計劃很無知,這裡只是看到歷史成功之例,提出不妨向歷史上成功的人口及家庭計劃學習。

------------------------------------------------------------
這些口號及小小的補助是無法改變少子化情況
台灣每年出生人口都有統計數量,
看自己出生那年有多少嬰兒,
等自己65歲退休時,
那年正好進入職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
往前推22年,是他們的出生年,
看看他們出生有幾人,
職場一進一出,
就知道兩者差額有多大,
這些人力差距,誰來補充?
HermesParis wrote:
不過這還不是近幾年最少的啦
最少的出生人數出現在2010年
只有16萬多


虎年生的就不用特別拿出來說了(龍年生的也一樣),
因習俗的關係,虎年出生人口本來就會特別少(龍年則是特別多),
從表上就可以看到,虎年16.6萬,才隔兩年的龍年就忽然暴增到22.9萬,
然後又回復到大約20萬。
要討論出生人口變化,虎年龍年的資料要先排除,出來的結果才會準確。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