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稅改報告出爐…綜所稅降至40% 營所稅增為20%,,,房價又要井噴了


yuyulin wrote:
調高營利事業所得稅...(恕刪)


營所稅是成本?

如果你有唸過會計

肯定是不及格

人生的價值取決於成就了什麼

enzo69356 wrote:
稅改報告出爐…綜所...(恕刪)


2010 以前是 20% 阿....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得て成せぬ者はあるべき か
簡單試算一下

某一物品 成本90, 售價100, 年售1000個, 不考慮其他成本下, 利潤為1000*(100-90)=10000, 扣掉17%營所稅後, 稅後淨利8300

營所稅調高至20%後, 為維持8300的稅後淨利, 利潤必須提升至10375 --- 8300/(1-20%)=10375

假設銷售量不變, 成本與售價都漲, 為簡化計算, 成本與售價的漲幅皆為x

因此利潤 10375 = 1000*(100*(1+x)-90*(1+x))

可得漲幅 x = 0.0375 = 3.75%

亦即售價會從100漲到103.75

結論: 營所稅調高3%, 物價不但會跟著漲, 漲幅甚至會超過3%

還望大大指出試算的謬誤之處, 小弟很希望這樣的試算是錯的,畢竟漲價是大家不樂見的

wessley wrote:
2010 以前是 20% 阿....


應該是25% -> 20% -> 17%

台灣果然是資本家的天堂 要跟資本家加稅 大家已經在這邊幫忙緊張了 呵呵
1tac wrote:
簡單試算一下某一物品...(恕刪)


假設需求不變之下才有可能,變貴的不必要商品不買就好了!
大家知道有個大雄老師要大雄去跟技安借錢的笑話吧
老師:大雄,老師給你90元,你再去跟技安借10元,這樣你總共有多少錢?
大雄:0元。
老師:你根本不懂數學!
大雄:你根本不懂技安!
套過來說就是覺得漲到20%或是25%沒差的,想出稅改方案的就是大雄老師吧
大雄才是最懂實際狀況的,老師只是一堆理論而已
營所稅怎麼可以說是增為20%,記得是阿扁時期25%調降至17%,但是台灣經濟也沒有好轉,現在調至20%,相對25%還是少了5%;是那些大財團無心要讓台灣經濟好轉,害的台灣一些中小企業要繳的稅快回復至阿扁時期的水準。
標準的富人減稅,窮人增稅無誤
適用到45%所得稅,大概沒人會認為那是窮人

但營所稅增加
舉凡從小吃店到賣賓士車的都會有影響
就拿賣黃豆的進口商
因為要繳給政府的變多了,當然黃豆就要漲價
賣豆油的說原料成本上升了;繳給政府的也變多了
所以沙拉油一桶要漲10%
賣麵的說.....
於是小老百姓每個月的必須花費又增加了

但是....營所稅提高應該是房價下跌吧
因為房價上漲是因為游資多
但是稅變多了等於變相政府把錢收回去,相對游資就變少了


nan0121 wrote:
企業所得稅提高,就企業獲利要多給政府3%,就算這3%不給政府,也是給股東分享掉,還可以把個人所得降低改藏在公司裏面(個人上限是45%)。所以這3%是很難回饋到員工身上。

--> 3%的獲利,當然是給股東,法源亦是如此;員工有出資嗎?為何能享受獲利?又不是直銷。公司若虧損5%,員工可有薪水扣5%?


有人提到這是企業成本,我想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成本,這個都已經是稅前淨利,早就扣除成本了。雖然說硬要轉嫁也是可以轉到售價身上,
但企業要躲掉這3%的差額有很多方式,譬如採購、固定資產的增加,就能減少利潤,但相對的也促進消費。

--> 傳統產業,單純提供勞務的公司,沒有多餘的採購或固定資產,哪來科目來沖抵?多數成本都是人事,養越多員工、吃更多利潤,現在又多了3%給政府這傢伙。


關於【企業成本不是17%而已,,還有5%營業稅的成本】
5%營業稅對合法企業來說,進項發票是可以相抵的,除非供應商逃漏稅,雖然不能百分百抵掉銷項5%,但真的差異不會很大,前提是合法經營的公司。

--> 同意。營業稅是固定5%,合法經營無礙。但營所稅的影響範疇,相當顯著。

OX的,現在政府是怎樣....逼老闆就是了
xnn0159 wrote:
想也知道不可能用實價登錄課稅,如果我真的是要自住房價漲跌對我沒差,那我用1元把房子賣我弟,我弟用1元賣回給我,那我的稅金就是0元囉!


這招你以為沒人想過??
看來你以為我國只有房屋稅 然後國稅局的都是吃素的唷??

你用一元交易 當然會成立 可以試看看

只是國稅局會認定你的1999萬9999元是贈與(用附近的實價登錄去估)
然後改核課贈與稅40%

來回2次共80% 國家惠承你的80%稅金 感謝你貢獻國家
現在房屋不一定有實價登錄的8折 不夠的你還要倒貼~~
省1% 繳80%?? 好划算的交易...

對了 之後核稅一樣是照附近的每坪均價去核(過高過低都先隱藏的主因 國家可以多課點稅)
你可能連1%都沒省到 還冤望多繳了40~80%贈與稅金
閒錢太多可以直接捐出去 不用繞一大圈那麼辛苦的...
這招早在以前曾經有人用過 被列為負面教材(國稅局列為正面教材)

你房屋賣掉之後 還有欠的話國家可以繼續執行
這就是為什麼改用實價課稅 自住的反而會希望越低越好
因為以後可以繳低一點稅金


只有投資客會希望越高越好 因為方便轉手賣高
未來若改實價登錄 繳到房屋地價稅 租金說不定不夠支付稅金
你就會覺得 不如去買儲蓄性保單了...有些還3%以上 即使美元定存也有1%多了 還不用繳稅修繕房子
這才是為何高手投資客紛紛在去年拋售完畢的主因

現在只剩下不作功課 看不清楚風向 又貪心捨不得賣的新手投資客倒楣了(尤其這3年進場的)

p.s建商成本大約3成 目前都還是賺的 且有較大的讓利空間
還可以先收預售屋 投資客的15%違約金墊底~~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