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何房市不能崩盤

M2只是一個貨幣存量指數,拿來跟GDP做比例分析,意義不大…

隨著社會經濟活動增加,這個比例越來越高很正常

如果硬要比,拿M2年增率來分析還比較實際點

且這個存量每年的增加大部份不是政府印鈔票增加,
(世界上沒有一個正常的政府敢亂印鈔票,強權除外)

版上也有人提了,大部份是企業貸款,房貸比例沒有想像的高

就算房貸比例真的拉高了M2,那也是因為通膨錢薄了,大家跟風買房避險

總結一下,大部份還是華人愛存錢、怕財富縮水置產的反應現象

事後現象真的沒什麼好解讀的,也沒有預測未來的價值

如果硬要扯,我還可以解讀銀行授信速度快M2帶動GDP呢

要從M2/GDP分析經濟狀況,不如看GDP增幅來的比較直接

房價讓他隨供需去決定價格,讓他倒人均也只是降個零頭罷了

房市讓他倒,沒有想像那麼可怕。
東區員外郎 wrote:
M2只是一個貨幣存量...(恕刪)

Sorry~???~拿GDP(國內生產總額)和M2(廣意貨幣供應量)來分析比較,個人覺得還是有意義的...

用大家日常都可見的事物來舉例,比較容易了解:

咱們東方人每日三餐多食《米飯》,煮飯時 (米) 和 (水)的比例如何拿捏~?

我們常用 (水的流動) 來比喻 (錢財),但是...【米】才是實質的東西,才能吃飽肚子。兩杯米,加了兩大浴缸的水會煮出什麼~?能吃飽嗎~?

GDP(國內生產總額)才是實質的東西,當然,和M2(廣意貨幣供應量)要有某個比例上的關係...我們常聽到的【實質薪資】、【物價指數】……都是類似的概念~
因為所有產業,賺到錢,通通都把錢投入房地產,因為他們一致認為有土司有財!!

呆灣很多低薪的中小企業,傳統產業,代工業,經過了三四十年的累積,那些財富投入本業開發,投入人資開發的很少~

大都是拿去買房產,然後就很滿足的怠惰~,而且死握著所有資源~

現在的資源,大都在那些五十歲以上的人那,他們緊握著水庫的鑰匙,而且不做任何有風險的事~

房產是他們唯一選擇,地產業的商人就是看準這一點,加上慢慢的引誘脅迫銀行業上船,他們就一起控制房市了!!


有問題的是我們社會,是我們人,應該讓房市趴倒,會很痛很痛,但,會重生,只是政府沒人敢醬做而已
錢這種東西向來就不是往多數人流的,尤其是臺灣,畢竟法律非常爛到處是洞,也就是說,多數人看跌,那他肯定漲,多數人看漲那他肯定跌,現在21世紀誰還跟你談20世紀的供需經濟論,說白點,一根23元的香蕉都有市場了,何況是一般市價的一串23元,我賣一根其他丟了我也沒虧賣兩跟我還賺一串,誰跟你一串一串便宜賣,寧可賣一間空兩間持平,也不願賣三間持平,這道理原來你不懂

totofan wrote:
看圖說故事吧, 這是...(恕刪)


別鬧了,日本都泡沫了不也沒事

那些本來就持有房子的人對他們來說跌回去沒損失

因為他賣掉本來房子也買不起其他漲的房子

房價下跌有損失的只有一心炒房的投資客和建商

大家也想買房呀,但房價漲薪水不漲是要買個
中肯丶賣一間高價給有錢人比賣二間開低價給窮人有利潤。
arrem5104 wrote:
錢這種東西向來就不是...(恕刪)


大家早都知道,指數會騙人的
 
很棒的文章,感謝分享,補字
大師所言甚是
房價有他兼顧守盤支撐
大量鈔票都印出來 哪有收回去燒掉理由
一堆房屋蓋出來又要搭配一堆基礎建設為後盾
你是政府當然希望資金留守台灣
當然是被房產綁住
這幾年只有聽過
1過渡投資人賠錢 投資紅單投資客
2 投資後資金吃緊賠錢的
3 敗家子賠售

一般人很少聽過賠錢的
2014年,在央行的主導下,各家銀行已作過房市下跌三十扒,對銀行的沖擊,仍有二三家銀行沒有過(新聞未透露)。
這個新聞,我想有很多人看過,這时想起來,看來央行是早就預估到,且這段時間來,也作好了應對。
營建工程業相關產業,是國家另一個火車頭,佔GDP二十扒以上比重,去年才會有想透過都更,給這些產業留條活路。
汰弱留強,本就是市場機制,市場洪流如至,非我們個人所撼。前幾年那些即得利益者,不想放手
,也是市場的一部份,這些人想救這個市道,只是力道真的相當相當薄弱。最終,只會落入洪流中,隨波逐流。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