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院公布「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初級精度)」、「補助地方政府進行中級精度土壤液化潛勢圖」、「補助地方政府進行地質改善示範計畫」、「協助民眾自主檢查」及「推動長期配套」等5配套措施之淺論
首先、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及公共福利絕非以某時期為其唯一標準,應為持續性、穩定性、可預測性與妥適性及完整配套性,始得人民有其安居樂業、民富國強,住者有其屋、老有所養,工作權、財產權、人身安全有其絕對之保障,落實居住正義之目標。
次、政府推動不動產相關公共安全議題如:「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初級精度)」、「補助地方政府進行中級精度土壤液化潛勢圖」、「補助地方政府進行地質改善示範計畫」、「協助民眾自主檢查」及「推動長期配套」等等五配套措施,看似為了保障全體國民身家、性命、財產所應為之政策,但然後呢???
百姓會問下一步呢???
問題一:我的老屋結構安全嗎?
問題二:我的老屋所處的地質安全嗎?
問題三:我的老屋以現在的標準全部無法應付未來的天災如何補救?
問題四:我的老屋原本就是合法經政府核發許可的建築物,政府因一時的突發狀況,即要補強老屋之結構,其檢測機關機構之單位為何?公信力如何?補助經費程序如何進行?如何取得?為何同為一群國家認可之專業技師合作建造的房屋,嗣後卻評估為危樓?
問題五:我的老屋價值因政府不當得舉措政策而減損縮水,應向誰求償?以房養老之族群生活補助由誰補貼?
問題六:我的老屋已經出售數年後,購屋者可否主張因耐震強度不夠或被鑑定成危樓,而要求我退還價金?建商、代銷、仲介所有相關人士,需不需要負起相關責任?我可以向他們求償嗎?
此已發生或未發生的問題皆與人民息息相關,政府為人民之公僕豈能倒果為因,制定政策其法制面與執行面,完全嚴重脫離現實環境要求,跟人民迫切之需要與期待,僅有民粹引領公部門之政策與議案、議題,公部門不當政策如海嘯般不停侵蝕台灣淺碟式的經濟成長,與破壞國家資本厚實基礎,其政策立即引發下列嚴重現象:
一、 合法建築物變危樓:每一個時期所蓋之建築物皆應當時合法程序依法令建築,其耐震強度皆為合於其時政府所規範之法令,現因內政部營建署因某突發狀況而強制全國所有新舊建築物全部皆需強制公開,將使得合法建築物幾成棟棟危樓,更將使得老舊社區因政府荒謬之政策,始其如大陸內地搶建般而成鬼城。
二、 嚴重擾亂金融市場:內政部營建署因民粹或媒體、民嘴謠言惑眾而強制全國所有新舊建築物全部皆需強制公開耐震強度,完全沒有妥適、妥善之完整配套措施,將造成金融業因借貸之擔保物價值嚴重縮水,而強制借款人增加擔保物之價值或另尋其他擔保品,更嚴重恐造成難以回收之呆帳及流於法拍市場無人無問之嚴重後果。
三、 嚴重迫害人民財產權:人民購置依當時合於法令規範所建造之建築物,卻因內政部營建署不當舉措及不完備之配套措施,而強制公開建築物之耐震強度,將使人民憲法上保障之財產權莫名減損甚至歸零,於法理上類似德國學理上類似徵收般,政府既無適當補償又無妥善安置、更無完善配套,又現今全國各建築物皆有各類產險保障,亦因內政部營建署此不當之舉措將迫使保費大幅提高或解除保險,更使人民財產權之保障嚴重縮水,此簡直是人為災難,嚴重侵害人民於憲法上保障之財產權。
四、 耐震強度標準何在:每一時期建築物之耐震程度皆因時空、地理環境、天災等多種因素加總而與時俱進,又因不同材質、結構、地理位置、地質優劣、四周環境及相關原料不同、年限長短而造成耐震強度或為不足,但公部門應建置前瞻性且完善妥適之配套,而非因某突發狀況或民粹而夸夸其言大肆渲染及公佈,更不能以現今之耐震標準,來審視舊時期不同之耐震標準來要求與改善。
五、 補強機構及審查復原機關為何:現今所有合法之中古建築物皆需經過政府之審批、核可、檢查,而發給建築執照,其建築物所需之專業技師如:建築師、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大地技師、營造許可之營建商、建設規劃技師、建設公司…等,通通需要共同戮力、合作協調分工共同完成建築物之落成,然現今因時空背景政策不同而成需要補強補救之建築物,補強、補救機構再一次審查,有其實質意義嗎?政府機關審核標準為何?
結論:未深思熟慮的政策,由民粹、名嘴、鄉民所引領之政策導向,迫使我國不動產法制面、稅務面、營建面全面失控,更迫使我國淺碟式的游離民間資金大量逃離,去購置國外陌生不動產法制之不動產,嚴重重傷本國內金融體系資本結構,戕害全體國民不動產之資產,危及國內不動產資本厚實之契機,與國內不動產法制面、營建面、稅務面脫胎換骨之機會。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