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os wrote:
很多人都標榜租屋不...(恕刪)
關於老年的房屋需求這件事,因為太太是負責照顧獨居老人第一線的社工,她做這份工作後,我們聊過,她對房子的需求改變很多。
第一,她不想買透天厝。膝蓋是消耗品,只有耗的快跟耗的慢的差別,普遍來說,年過六十後,爬樓梯變得越來越吃力,因此她照顧的個案中,很多有自己房子的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空間都僅限於一樓,幾乎不上去二樓,很多老人甚至連睡眠都在一樓解決。這件事當然可以靠電梯別墅解決,但成本很高(建造和維護成本都是),遠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荷。
第二,老年人對房屋的需求跟一般人有很大不同。老年人的生理退化,她們的第一線觀察是幾乎都跟跌倒有關。因為年紀大後,人的平衡感會退化,跌倒容易發生,而因為骨質變鬆,且老年人的肌肉普遍萎縮,對骨骼的保護不如年輕時期,所以一旦跌倒往往骨裂甚至骨折,而且往往在以前不會發生的部位,如脊椎。一旦骨頭出事,行動緩慢後,接下來的行動退化都會跟著發生。
所以老年保健的一個重點,是預防跌倒。討論跌倒後的處置都已經是亡羊補牢,能救多少算多少了。
預防跌倒的重點在房屋的設計必須往福祉宅的方向規劃,從浴室到房間都必須盡力避免跌倒或是衝擊。日本這方面的研究和商業常透徹,基本上是成熟的工業,但是如果真的住過福祉宅就知道,那跟一般住宅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對老人家來說很方便,但如果你是青壯族群,住福祉宅是一定要有所犧牲的。
第三,老年住鄉下的生活品質較好。很多人認為鄉下老人活的比較慘,但就太太比較和她在各地的同事的經驗,都市老人通常比較慘。這個觀念我聽到的時候不免睜大眼:怎麼可能?
她說,老人的生活品質除了物質外,也還有心理。其中心理的生活品質重要性可能比物質還高。假設同樣是身體狀況下的老人,鄉下的獨居老人生活在物質面可能比較差,但是心理層面比較安定,因為鄉下有老人的固定聚會所,也許是廟前大樹下,也許是社區活動中心,老人家去那聊天、下棋、偶而去進香走走,也就順順的過了一天,但是都市的人群多半孤島化,老人家缺伴、也缺固定的開放場地,心情容易鬱悶。以她們接觸的個案,都市老人家在精神上有狀況的比例高於鄉下。鄉下雖然物質較差,但老鄰居彼此送菜(鄉下老人多半會自己種點菜)送東西,順便寒暄聊天,其實物質生活未必真的落後都市一大截,老人其實物質需求不高,因此鄉村的老人社工其實多半工作重點就是協助就醫去看慢性病──看病大概是都市老人唯一的優勢。
中南部鄉下的優點還有另一個:日照時數高,少雨,對骨頭有過傷的人比較好,也利於從事戶外活動。她做這份工作後,蠻能理解為什麼佛州是美國退休社區最多的州。
所以太太到底喜歡什麼房子?她覺得能買房是不錯,但是只要考慮大約到子女成年離巢的時光即可,不行就租屋。等子女離巢後,就到中南部鄉下買個小房子住即可,買個鐵皮屋便宜又實惠。
我問說,鐵皮屋很熱吧!太太說,老人的新陳代謝會減緩,因此比青壯年要耐熱很多。各位在鄉下看那些平房,會懷疑這種大熱天不裝冷氣怎麼住人,但對老人家來說,他們還真的不會覺得熱。當然冷氣還是要裝,因為老人家常不自覺中暑(他們太耐熱了),但是不用太擔心冷氣的耗電問題,因為我們到老的時候,覺得天氣熱的時光真的沒有很多。
也因為這樣,我爸媽這陣子嚷著退休後要整理南部的老家三合院,然後就定居在三合院。我們都舉雙手贊成~
gios wrote:
很多人都標榜租屋不...(恕刪)

smallhawk wrote:
關於老年的房屋需求這件事,因為太太是負責照顧獨居老人第一線的社工,她做這份工作後,我們聊過,她對房子的需求改變很多。
第一,她不想買透天厝。膝蓋是消耗品,只有耗的快跟耗的慢的差別,普遍來說,年過六十後,爬樓梯變得越來越吃力,因此她照顧的個案中,很多有自己房子的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空間都僅限於一樓,幾乎不上去二樓,很多老人甚至連睡眠都在一樓解決。這件事當然可以靠電梯別墅解決,但成本很高(建造和維護成本都是),遠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荷。
第二,老年人對房屋的需求跟一般人有很大不同。老年人的生理退化,她們的第一線觀察是幾乎都跟跌倒有關。因為年紀大後,人的平衡感會退化,跌倒容易發生,而因為骨質變鬆,且老年人的肌肉普遍萎縮,對骨骼的保護不如年輕時期,所以一旦跌倒往往骨裂甚至骨折,而且往往在以前不會發生的部位,如脊椎。一旦骨頭出事,行動緩慢後,接下來的行動退化都會跟著發生。
所以老年保健的一個重點,是預防跌倒。討論跌倒後的處置都已經是亡羊補牢,能救多少算多少了。
預防跌倒的重點在房屋的設計必須往福祉宅的方向規劃,從浴室到房間都必須盡力避免跌倒或是衝擊。日本這方面的研究和商業常透徹,基本上是成熟的工業,但是如果真的住過福祉宅就知道,那跟一般住宅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對老人家來說很方便,但如果你是青壯族群,住福祉宅是一定要有所犧牲的。
第三,老年住鄉下的生活品質較好。很多人認為鄉下老人活的比較慘,但就太太比較和她在各地的同事的經驗,都市老人通常比較慘。這個觀念我聽到的時候不免睜大眼:怎麼可能?
她說,老人的生活品質除了物質外,也還有心理。其中心理的生活品質重要性可能比物質還高。假設同樣是身體狀況下的老人,鄉下的獨居老人生活在物質面可能比較差,但是心理層面比較安定,因為鄉下有老人的固定聚會所,也許是廟前大樹下,也許是社區活動中心,老人家去那聊天、下棋、偶而去進香走走,也就順順的過了一天,但是都市的人群多半孤島化,老人家缺伴、也缺固定的開放場地,心情容易鬱悶。以她們接觸的個案,都市老人家在精神上有狀況的比例高於鄉下。鄉下雖然物質較差,但老鄰居彼此送菜(鄉下老人多半會自己種點菜)送東西,順便寒暄聊天,其實物質生活未必真的落後都市一大截,老人其實物質需求不高,因此鄉村的老人社工其實多半工作重點就是協助就醫去看慢性病──看病大概是都市老人唯一的優勢。
中南部鄉下的優點還有另一個:日照時數高,少雨,對骨頭有過傷的人比較好,也利於從事戶外活動。她做這份工作後,蠻能理解為什麼佛州是美國退休社區最多的州。
所以太太到底喜歡什麼房子?她覺得能買房是不錯,但是只要考慮大約到子女成年離巢的時光即可,不行就租屋。等子女離巢後,就到中南部鄉下買個小房子住即可,買個鐵皮屋便宜又實惠。
我問說,鐵皮屋很熱吧!太太說,老人的新陳代謝會減緩,因此比青壯年要耐熱很多。各位在鄉下看那些平房,會懷疑這種大熱天不裝冷氣怎麼住人,但對老人家來說,他們還真的不會覺得熱。當然冷氣還是要裝,因為老人家常不自覺中暑(他們太耐熱了),但是不用太擔心冷氣的耗電問題,因為我們到老的時候,覺得天氣熱的時光真的沒有很多。
也因為這樣,我爸媽這陣子嚷著退休後要整理南部的老家三合院,然後就定居在三合院。我們都舉雙手贊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