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很多人都標榜租屋不買房比較划算, 但是等到你年紀大了, 老了, 哪一個房東要租給你?

老了幹嘛還租的房子,把買房省下來的錢去住安養村多好,三餐有人煮,病了有人顧,還有一堆伴聊天運動打麻將,子女愛來就來,不來就算了,都什麼時代了!大部份的小孩成家也不願跟長輩住,老了更不想幫忙顧小孩,清閒安享晚年比較實在!
房子會買啊

不買投資客的
gios wrote:
很多人都標榜租屋不...(恕刪)
台北市打房?

在短時間內,就造成中南部某些區域房價狂飆

連租金都一起漲

真正的受害者 多數都是弱勢與租屋族


建商:關我屁事
自然老死的應該不算兇宅。

房東最怕的應該是獨居老人,過往多久了都沒人知道,後事有沒有親友要處理..。
很簡單阿
想買房的人怕大家一直買房價下不來
一直喊勸大家租房子不要買,不然怎麼有機會買到便宜的房子?
會來房產版的要不是想買房就是想賣房的,
不想買只想租的人會來逛地產版?
gios wrote:
很多人都標榜租屋不...(恕刪)


關於老年的房屋需求這件事,因為太太是負責照顧獨居老人第一線的社工,她做這份工作後,我們聊過,她對房子的需求改變很多。

第一,她不想買透天厝。膝蓋是消耗品,只有耗的快跟耗的慢的差別,普遍來說,年過六十後,爬樓梯變得越來越吃力,因此她照顧的個案中,很多有自己房子的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空間都僅限於一樓,幾乎不上去二樓,很多老人甚至連睡眠都在一樓解決。這件事當然可以靠電梯別墅解決,但成本很高(建造和維護成本都是),遠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荷。

第二,老年人對房屋的需求跟一般人有很大不同。老年人的生理退化,她們的第一線觀察是幾乎都跟跌倒有關。因為年紀大後,人的平衡感會退化,跌倒容易發生,而因為骨質變鬆,且老年人的肌肉普遍萎縮,對骨骼的保護不如年輕時期,所以一旦跌倒往往骨裂甚至骨折,而且往往在以前不會發生的部位,如脊椎。一旦骨頭出事,行動緩慢後,接下來的行動退化都會跟著發生。

所以老年保健的一個重點,是預防跌倒。討論跌倒後的處置都已經是亡羊補牢,能救多少算多少了。

預防跌倒的重點在房屋的設計必須往福祉宅的方向規劃,從浴室到房間都必須盡力避免跌倒或是衝擊。日本這方面的研究和商業常透徹,基本上是成熟的工業,但是如果真的住過福祉宅就知道,那跟一般住宅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對老人家來說很方便,但如果你是青壯族群,住福祉宅是一定要有所犧牲的。

第三,老年住鄉下的生活品質較好。很多人認為鄉下老人活的比較慘,但就太太比較和她在各地的同事的經驗,都市老人通常比較慘。這個觀念我聽到的時候不免睜大眼:怎麼可能?

她說,老人的生活品質除了物質外,也還有心理。其中心理的生活品質重要性可能比物質還高。假設同樣是身體狀況下的老人,鄉下的獨居老人生活在物質面可能比較差,但是心理層面比較安定,因為鄉下有老人的固定聚會所,也許是廟前大樹下,也許是社區活動中心,老人家去那聊天、下棋、偶而去進香走走,也就順順的過了一天,但是都市的人群多半孤島化,老人家缺伴、也缺固定的開放場地,心情容易鬱悶。以她們接觸的個案,都市老人家在精神上有狀況的比例高於鄉下。鄉下雖然物質較差,但老鄰居彼此送菜(鄉下老人多半會自己種點菜)送東西,順便寒暄聊天,其實物質生活未必真的落後都市一大截,老人其實物質需求不高,因此鄉村的老人社工其實多半工作重點就是協助就醫去看慢性病──看病大概是都市老人唯一的優勢。

中南部鄉下的優點還有另一個:日照時數高,少雨,對骨頭有過傷的人比較好,也利於從事戶外活動。她做這份工作後,蠻能理解為什麼佛州是美國退休社區最多的州。

所以太太到底喜歡什麼房子?她覺得能買房是不錯,但是只要考慮大約到子女成年離巢的時光即可,不行就租屋。等子女離巢後,就到中南部鄉下買個小房子住即可,買個鐵皮屋便宜又實惠。

我問說,鐵皮屋很熱吧!太太說,老人的新陳代謝會減緩,因此比青壯年要耐熱很多。各位在鄉下看那些平房,會懷疑這種大熱天不裝冷氣怎麼住人,但對老人家來說,他們還真的不會覺得熱。當然冷氣還是要裝,因為老人家常不自覺中暑(他們太耐熱了),但是不用太擔心冷氣的耗電問題,因為我們到老的時候,覺得天氣熱的時光真的沒有很多。

也因為這樣,我爸媽這陣子嚷著退休後要整理南部的老家三合院,然後就定居在三合院。我們都舉雙手贊成~

gios wrote:
很多人都標榜租屋不...(恕刪)

smallhawk wrote:
關於老年的房屋需求...(恕刪)


很棒的心得分享!!!

對於日後父母住的需求有清晰點了!!

smallhawk wrote:
關於老年的房屋需求這件事,因為太太是負責照顧獨居老人第一線的社工,
她做這份工作後,我們聊過,她對房子的需求改變很多。...(恕刪)


把實際經驗說出來,
是要害死多多不能再騙嗎?
哈哈

值得參考的一篇文

smallhawk wrote:
關於老年的房屋需求這件事,因為太太是負責照顧獨居老人第一線的社工,她做這份工作後,我們聊過,她對房子的需求改變很多。

第一,她不想買透天厝。膝蓋是消耗品,只有耗的快跟耗的慢的差別,普遍來說,年過六十後,爬樓梯變得越來越吃力,因此她照顧的個案中,很多有自己房子的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空間都僅限於一樓,幾乎不上去二樓,很多老人甚至連睡眠都在一樓解決。這件事當然可以靠電梯別墅解決,但成本很高(建造和維護成本都是),遠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荷。

第二,老年人對房屋的需求跟一般人有很大不同。老年人的生理退化,她們的第一線觀察是幾乎都跟跌倒有關。因為年紀大後,人的平衡感會退化,跌倒容易發生,而因為骨質變鬆,且老年人的肌肉普遍萎縮,對骨骼的保護不如年輕時期,所以一旦跌倒往往骨裂甚至骨折,而且往往在以前不會發生的部位,如脊椎。一旦骨頭出事,行動緩慢後,接下來的行動退化都會跟著發生。

所以老年保健的一個重點,是預防跌倒。討論跌倒後的處置都已經是亡羊補牢,能救多少算多少了。

預防跌倒的重點在房屋的設計必須往福祉宅的方向規劃,從浴室到房間都必須盡力避免跌倒或是衝擊。日本這方面的研究和商業常透徹,基本上是成熟的工業,但是如果真的住過福祉宅就知道,那跟一般住宅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對老人家來說很方便,但如果你是青壯族群,住福祉宅是一定要有所犧牲的。

第三,老年住鄉下的生活品質較好。很多人認為鄉下老人活的比較慘,但就太太比較和她在各地的同事的經驗,都市老人通常比較慘。這個觀念我聽到的時候不免睜大眼:怎麼可能?

她說,老人的生活品質除了物質外,也還有心理。其中心理的生活品質重要性可能比物質還高。假設同樣是身體狀況下的老人,鄉下的獨居老人生活在物質面可能比較差,但是心理層面比較安定,因為鄉下有老人的固定聚會所,也許是廟前大樹下,也許是社區活動中心,老人家去那聊天、下棋、偶而去進香走走,也就順順的過了一天,但是都市的人群多半孤島化,老人家缺伴、也缺固定的開放場地,心情容易鬱悶。以她們接觸的個案,都市老人家在精神上有狀況的比例高於鄉下。鄉下雖然物質較差,但老鄰居彼此送菜(鄉下老人多半會自己種點菜)送東西,順便寒暄聊天,其實物質生活未必真的落後都市一大截,老人其實物質需求不高,因此鄉村的老人社工其實多半工作重點就是協助就醫去看慢性病──看病大概是都市老人唯一的優勢。

中南部鄉下的優點還有另一個:日照時數高,少雨,對骨頭有過傷的人比較好,也利於從事戶外活動。她做這份工作後,蠻能理解為什麼佛州是美國退休社區最多的州。

所以太太到底喜歡什麼房子?她覺得能買房是不錯,但是只要考慮大約到子女成年離巢的時光即可,不行就租屋。等子女離巢後,就到中南部鄉下買個小房子住即可,買個鐵皮屋便宜又實惠。

我問說,鐵皮屋很熱吧!太太說,老人的新陳代謝會減緩,因此比青壯年要耐熱很多。各位在鄉下看那些平房,會懷疑這種大熱天不裝冷氣怎麼住人,但對老人家來說,他們還真的不會覺得熱。當然冷氣還是要裝,因為老人家常不自覺中暑(他們太耐熱了),但是不用太擔心冷氣的耗電問題,因為我們到老的時候,覺得天氣熱的時光真的沒有很多。

也因為這樣,我爸媽這陣子嚷著退休後要整理南部的老家三合院,然後就定居在三合院。我們都舉雙手贊成~
強迫買房更可憐
每個月1/2到2/3繳房貸人生又不是只有房子就可以滿足,
沒買房租房的一定沒地方住嗎?
故事很長值得看下去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