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台北市房屋稅調整會影響到的只有:
1.特定路段
2.非自住
3.去年7月以後取得使照新屋
4.高級住宅
5.私人醫院診所、自由職業事務所
6.別墅
以上條件怎麼看,所謂八旬老翁能符合到的只有「路段」一項而已。
加上已提及該房屋已是多年失修待都更的老屋,房屋稅計算公式還將加計其折舊率。
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增加多少。
大安區路段率大多皆在200上下,最高的320位在是復興南路與延吉街之間的忠孝東路SOGO商圈。
宇宙人先生是想告訴我們,一位八旬老翁坐擁這樣繁華的商業地段公寓,連基本房屋修繕都拿不出錢還想期待都更時建商會免費幫他蓋新房不用出半毛錢嗎?今天連台灣最大的慈善組織都只會集資搞地目變更搞工廠了,難道有人期待建商才是真正的慈善事業嗎?
打房不透過稅制改革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方式?
提高這些特定的商業區、豪宅和非自住屯房的投資客持有稅率難道不符合公義嗎?
地方政府的財源除了統籌分配款就只有土地稅、房屋稅,如果地方政府不主動擴增稅基,哪來的經費建設?
事實上,只有提高稅率,才有都更的可能,而且是地方政府主導不需受制於建商更能符合公益的都更。
提高持有稅主要的成果不會只有打房,甚至現有的修改我都覺得遠遠不夠,台北市民享受了全台灣最多的資源和公共建設的便利和因此帶來的房價的利差,如果多繳這一點稅都不願意,我想問:天龍國人有這麼好當、這麼cheap嗎?
我是宇宙人 wrote:
就算是沒有買賣也被...(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