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國庫署長凌忠嫄:永遠不要覺得房子貴

一點點淺薄的經驗竟也敢在那兒大言不慚。30年來總共才只有買過2次房子的經驗竟也稱之為心法,恐怕此人也沒經歷過失業買房的經驗吧。簡單講,樣本不足,你若真信他就輸了。
台企慣老闆:永遠不要覺得薪水少

內文:我們那一代月薪幾百元,如何如何

---

拿既有經驗(慣例)去評估未來的社會永遠不會進步,可怕的是這社會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思維。
revive wrote:
沒記錯~~我爸30多...(恕刪)


30多年前高中畢業算很猛的了
另外30多年前大學畢業可是算超級猛
跟現在大學滿街跑可是大大不同呢!
當然30年後,生活交通各方面也都不同了
相比30年前加上通膨,漲是可想而知的⇢特別是精華區。
崩盤前兆 , 一堆人喊話 , 信者住套房
難得中肯的好文
clozapine wrote:
「永遠不要覺得房子...(恕刪)
clozapine wrote:
「永遠不要覺得房子貴,但也要切記,千萬不要急著在資金不足的狀態下買房」。財政部
國庫署長凌忠嫄相隔30年後二度購屋,在台北市房價已進入天價時期,仍然勇於換屋,憑
藉著不過就是這點原則。
掌管國庫上兆資金,一分一毫都能精準拿捏,凌忠嫄卻認為自己完全不善投資,特別是房
地產。她認為,房地產不是一般商品,一般人不要貿然抱著大把資金投入。因此她始終相
信,每個人的第一套房,一定要設定準備自住,而非以投資或出租賺錢為主,才不會事後
感到後悔。
「永遠不要覺得房子貴,但也要切記,千萬不要急著在資金不足的狀態下買房」。財政部
國庫署長凌忠嫄相隔30年後二度購屋,在台北市房價已進入天價時期,仍然勇於換屋,憑
藉著不過就是這點原則。
分享
初出社會,凌忠嫄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不過,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令凌忠嫄相信,一
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家,先租後買是必經過程。
三年後,凌忠嫄買下第一棟房產,當時的考慮只有兩點,一是剛出社會資金不多,房子不
必大,但格局要好、地段不要太差;二是要將未來可能的家庭成員納入考量,以因應人生
的變化,避免頻頻換屋。
凌忠嫄的首購經驗,持續影響她後來換屋時的擇屋原則。凌忠嫄說,30年前買下的第一棟
房子,一路陪著她從結婚、生子到換工作,縱使歷經人生許多不同階段,仍然令她感到滿
意。30年後會換屋,則是為了老年生活打算,這次她設下的擇屋重點是:房子不必新,但
必須要有方便的生活機能。
30年來,見證台北房價一路走高,凌忠嫄卻從不擔心房價。她說,心目中的好房,絕對不
會正好有讓人滿意的低房價。只要目的是自住,就永遠不要覺得貴。但她也提醒,購屋資
金往往很龐大,在買或不買之間下決定,切記要以「負擔得起」為基本原則。
她說,每個人一旦下定決心買房,財務規劃務必要完整,另外,節制一下奢侈行為,例如
「不買名牌包,少喝幾次下午茶」也會有幫助。多管齊下為購屋做好準備,晉升「有殼族
」不會比想像中難。
與30年前比較,凌忠嫄認為,現在房價雖然高,但相對的購屋條件也變好。年輕人要買房
,只要不追求豪宅或絕佳地段,忍受一下交通上的不便,善用低利率年代,貸款買房相對
有利的時期,早點存下一筆錢,選擇坪數實在、屋況良好的房子,會比「以租代買」來得
好。
凌忠嫄回想當年,首購第一棟房產時,房貸利率高達10%以上,當時的房價每坪雖然不像
現在動輒百萬這般高,但「高房貸利率」與「高房價」一樣,購屋者只能望屋興嘆。
所以,凌忠嫄強調,購屋沒有哪個時點最划算的問題,端看每個人的資金狀況及需求。「
資金夠、無好房」時,不要貿然下手;或者「資金不足,卻偏遇好房」時,也要小心,避
免一時見獵心喜,反倒陷入財務窘境。
凌忠嫄小檔案
經歷:台北國稅局長、財政部國庫署長
首購建議:房價高,慎選好屋才能住很久,不必擔心要換屋
購屋心法:房價不能等,只要感覺負擔得起就該買,第一套房屋必須設定是自住
連結
現在誰工作三年買的起台北的房子?

她完全狀況外
假設她另一半也是公務員
我想她現在敢買敢貸有很大的原因是有"漲很多的舊屋"
跟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年輕人首購問題差太多了

clozapine wrote:
「永遠不要覺得房子...(恕刪)


你知道三十前的利率多高嗎?

10%左右。

這利率持續多久
你知道嗎?

12-13%以上
hillside wrote:
你知道三十前的利率多...(恕刪)
而且利率是突然上調的,貸款之時的利率和過一陣子的利率差很多,那時的人又不太懂,都是咬牙過來的
他如果現在才考上公務員,我保證他到退休都買不起台北房子

充其量只能買間新北的房子住就不錯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