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一個版本就會有一連串的討論跟新聞連結
但是大方向都把房地合一當成打房的救世仙丹
市場也一直孕育著房市要崩盤的恐慌感
空軍相當開心 多軍部分嘴硬但私底下偷偷獲利了結
小弟在高雄這陣子看到不少高雄的菜籃投資客以少賺甚至平盤售出
(但截至目前為止"個人"還沒有看到有人是賠錢賣出,
當然不代表沒有,只是應該很少)
小弟認為
奢侈稅上路後量縮的最大原因是避稅困難
很大幅度的限制爆量的泡沫危機
所以很多投資客轉往預售屋轉單的市場
表面上買賣成交量下修很多
實際炒房活動還是全民進行中
但總算有所限制
然而政府的方向總是隨著時間轉彎
搞到現在大方向定下來
反而越來越比奢侈稅寬鬆很多
雖然有4000萬的課稅門檻
但是除了原台北市以外
台灣大多數的地區
"住宅"是越不太過這個門檻的
至於綁5年這一段更有趣了
雖然說5年才免稅一次
但不能免稅後其他次就當作獲利繳稅
假設今天房子買1000萬 其他稅金、整修、傭金之類全算進去成本100萬
最後在一年內以1300萬售出
如果是奢侈稅還在
1300萬 x 15% = 195萬 (獲利全被政府吃掉)
以房地合一目前的定義 簡易算法
1300萬 - 1000萬 = 300萬 300萬 x 20% = 60萬
(土地漲價額度我就不列入計算了)
房地合一上路後
完全可以用"量"去彌補稅金的徵收
對於有投資房產的族群來說
「只是獲利減少,不是市場不好」
照目前來看可能最後上路的結果會讓空軍失望許多
如果短期內有購屋需求的板友
建議能買趁現在市場還瀰漫不確定氛圍時會比較好議價
專營左營、鼓山區房產
timmi wrote:
經歷過好幾個版本
每...(恕刪)
沒錯,現在一堆屋主資訊還不充足,甚至還有許多人給錯誤的資訊。所以屋主信心還沒起來。
資訊就是財富,擁有資訊,就擁有財富。
所以如果知道哪裡要重劃,哪裡要蓋捷運,哪裡要蓋交流道,哪裡要徵收,知道的人早就在一坪幾千元時買的爽爽爽。
後來隨便賣都是好幾十倍,好幾百倍。要不然你以為大家都愛去選舉?樁腳都沒事幹,支持這個,支持那個?
只有白痴民眾呆呆的天天上網罵政府,搞不清楚他們都一樣啦,沒看到80幾萬人選上的,還不是一樣選前要去拜訪這個,拜訪那個?
最近說沒問題過關的,還不是因為什麼廠商有誠意(誠意的意思還聽不懂嘛?就是站在他那邊的意思啦,不是站在別人那邊啦)
沒錢買房?一堆人告訴你先求有,再求好,你不要。
一堆人告訴你先買在確定未來會有建設的地方,等增值後,就有機會利用多的頭期款再找符合自己需求的,你不要。
一堆人告訴你要去看實價登錄,然後努力去看屋,比價會嘛?你不要。
這個不要,那個不要,不行動,只會上網嘴砲,就這個你最會。
銀行也不去了解清楚,看看到底你的信用是否良好,這個跟你可不可以買房習習相關,結果你遲繳卡費,甚至還債務協商,但是iphone、ipad還是一直刷卡,一直買。包包一個一個一直收藏。然後怪政府,怪這個,怪那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