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無心 wrote:
房市多頭這樣多年 何況早期資金犯濫全額貸的年代.大家瘋狂買房,一直到現在有人後悔過嗎,放到現在都嘛提前退休了,輕鬆過日子,房子會增值,可租賃,可抵押,進可攻,退可守,完美投資工具,有產階級的我聽到後悔都是說;當初真的買太少棟了;所以買子妳真的舉得出來週遭真有賠錢案例嘛
案例1:
民國77年,家父在桃園買總戶數不多的預售別墅1200萬,
5年後缺錢賣出僅700萬(約完工3年,附近行情已接近腰斬)。
據我所知,那個建案因地點不佳,到現在根本還沒漲回預售價格。
案例2:
民國82年,家母在台北縣板橋捷運預定地附近,
以低於預售價近3成,接手了間投資客拋出的新成屋大樓。
投資客預售買950萬,完全沒住過,因貸款壓力太大快繳不出來而認賠賣700萬。
案例3:
民國85年,家父在台北縣永和永安市場站附近接手了間投資客認賠出清的新古大樓自住,
該名投資客自稱賠了300萬,但不到3年已漲回原先價格。
案例4:
民國88~89年左右,我的親阿姨在南桃園投資了間預售別墅1400萬,
買了之後那邊房價就開始一直跌一直跌,跌到民國94年前後賣出,
只賣了800萬。現在該區"成交行情"算漲回來了,但生活機能不佳完全是有行無市,
只有一些喜歡自然景觀的人才會找到這麼偏的地方,
丟出來賣1400萬恐怕等3年還等不到一個買家來詢問~
案例5:
民國90年左右,我的另一個阿姨退休在桃園買了間新房,花了約600萬。
3年內該區程交行情掉到剩不到400,不過自住沒差,現在有漲回來,
但也只是在600左右,算上維護成本整體算來是賠。
案例6:
補充個個人案例,民國97年我第一次買房,桃園地區的中古大樓
總花費400多,賣給我的屋主當初是買來自住的,說他賠了200。
案例7:
去年中有朋友在桃園藝文特區附近買了間預售1300萬,今年蓋好後實價登錄卻跌了15%。
結論
1.買預售屋在桃園通通會賠,沒有一個例外。
在很多地廣人稀的地方根本有行無市,要賣還找不到買家~所以您還敢說房地產一定是完美投資商品嗎?
2.現在看來,看個10~20年,台北與新北相對保值,也有較佳增值性~但重點在於自己本身償債能力,
否則沒那屁股硬要坐那椅子,永遠也等不到多頭,只會摔成重傷。
3.房地產投資的3個條件:地段、地段、地段!
蛋白區邊陲和蛋殼區自從2008年後房價走勢明顯已經超漲太多,未來1~3年勢必大回檔。
蛋殼區腰斬說真的剛好而已~(淡海,桃園地區、宜蘭地區的市郊)
我本無心 wrote:
房市多頭這樣多年 何...(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