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買車,所有人都知道賣了一定會跌價,但每年還是幾十萬台的新車銷售
因為你要用到所以跌價沒差,但是買的當下你會比到最便宜的單下手
這時你會考慮到自身能力的問題,只能買60萬的國產車時你就不會去買300萬的進口車
但如果有一天車子也越來越值錢,買60萬可以賣80萬,就有的人會想我應該買300萬的車以後可以賣400萬
做一些超過自身能力的事,如果房子也像其他產品一樣可以源源不絕生產,就不會有炒房問題,
結論是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提高房地產投資的成本,降低獲利的利潤,延長回本的時間,
市場就不會有一堆婆婆媽媽每年買賣好幾間房子,收入比一些高階經理人還高
政府最可惡的是房子是民生必需品但他卻不用民生必需品的角度來控管
肥了有錢人,苦了老百姓
arno1022 wrote:
是買來自住、還是當作...(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