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房子可能沒漲,錢變了

至目前為止,我 100% 認同您看法。
因為就我自己的例子,不去背貸款買房,損失更大。

但也如本文說的,要考慮萬一下跌時的承受力,承受力不高的人,去跳樓不是不可能的。

birdpon wrote:
一堆人搞錯重點......(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謝謝,

原文,本來忘了考慮到租金,後來有考慮到了。
租金對買房的行為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但政府似乎有打算用加稅來抗積房)

對我個人來說,政府在房子持有上加稅,是很沉重的負擔。
因為老人化社會,我家又不打算少子化。所以我家的扶養人口比是 1:5。
一個人要養5個人。好不容易用二代人的幸勞,換一點租金,補足了一點薪資的不足。
只要政府增加持有稅,對我來說即使只是一點點,都會很沉重。
我目前的作法是將房屋都記在不同人的名下,並分戶。期望不會面臨政府房屋持有稅的問題。

對我而言,這不單單只是交多少錢給政府,而是我家人實際生活吃飯的問題。

最後,為何不用2013年的新房去計算,主要是我想表達,長期持有後,現值相對於貨幣價值的效益。
比如,1980年你不買房,持有現金不作投資的現金價值
(這要去算每年不同的定存利率,我沒去查,但近年都是低於 5%的)

又或著去買了AUD後,持有六年,所呈現的投資效益,因為要考慮持有後價值,所以用才用舊房去算現值。

謝謝您非常值得參考的回覆。

L66018 wrote:
提供您參考
迷失1:當初買新房計價.應以現在買新房計價較合理<<比較基礎一致
畢竟30年前的陽春麵現在應該不能賣了.就算有.應該沒人想買笑<<<沒價值
所以現在的陽春麵是現做的(現在的物價).才有消費價值.
迷失2:如果以同一間房來前後比較.可能要加上自住或租金收入為宜(這就是凸顯了為何30年前的陽
春麵沒人會保存到現在的原因).所以加計後.才是住了30年後價格喔.但是屋殼舊了加上住屋成本.所
以總價格無法與同條件的新成屋比了.扣掉通膨也多不了多少$$.有些地段可能還倒貼.
但是裡子上就會多囉!
以上看您從何種價值觀與角度切入囉...(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上一篇回覆正好有說明,我為什麼要用舊房計算。提供您參考。

blue65 wrote:
當時是預售屋, 那個...(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aaaa2015 wrote:
1980年=民國69年, 以新店為例當時市公所附近32坪的新房子大約是50萬(因為當時家裡買房所以價格很清楚)
2013年750萬買的到新店市公所附近的新房子, 告訴我一聲, 我跟你買, 至少要2000萬才買的到.

正卻是數據是:
年份 1980
新北市32坪房子 500,000元
年份 2013 》》 20,000,000元


同年我家買在山上新店美之城5F含陽台39坪110萬
我一值奇怪老爸幹麻買這麼偏遠,後來老爸告訴我山下貴3成,
當時公所那32坪的"新"房50萬,我真的不相信
(我從小到現在都住新店)

當時新房跟現在新房也不能這樣比,
公寓比大樓?
如果當時(69年)蓋了美麗殿,
相信一坪比現在還貴!!!
(當年蓋台電大樓好像是全台最高樓)


看文章應該看其旨意,太刻意在數據上意義不大.
況且以前資訊不發達,數據難免不正確.

買房這檔事就是這樣,回頭看10年前要多買一間現在就發了.
80年看70年如此,90年看80年如此,100年看90年更是如此.(我90年買房)

公所捷運共構冠德那棟,當初預售開始,20初,朋友想買,找我問(有關係)可以便宜一點嗎?
我問了公司開發的朋友說:要訂快訂,下個月要調整售價.
朋友後來沒買,後悔到現在!(現在看我也後悔阿!)

新店房價破40時,我說白癡喔!這種價,賣給鬼!誰知鬼還真不少.
如今才幾年光景,破60了,我不敢說什麼!!!

我姊4,5年前就有考慮買大湖山莊街某1樓的舊房子
當時開價1800,可能因為某些原因,一直沒賣掉.
今年中我姐決定2000內就買了,最後2100成交+送一顆10年櫻花樹.

4年沒賣掉還可以漲300.

我做這行20年了(非仲介代銷),你問我房價將來會漲還是跌,我不知道.
但回頭看,大家都清楚.








JIN DER LAND OFFICE
我目前 38歲,

2000 年 2004,年少不懂事,沒進場,其實股市大跌超過5000點,我有遇到2次,都沒進場。
2008年 在 6500點 左右我進了,但最後賠了約 250萬
(遇到台灣科技業失去競爭力) (票面損失,實際損失可能只有100萬)

是的,我很認真的回答您,老天第三次給我機會,我還是搞砸了。真的對不起老天爺。

關於值利率,我用殖利率計算買了 中華電信,台塑石化,中油,威剛,其他傳產,以及單純用值利率去選股。

石化遇到爆管,石化業在台灣變弱勢。
傳產遇到目前台灣資產價值領跌,本業有賺,股價不上,配股息也少的可憐。
電信,其實這幾年也一般般而已
我有研究一下,中鋼應不會倒,但中鋼我也賠不少。(帳面,未實現)

房子有三戶,送家人一戶,目前無貸款,也沒能力再買了。

抱怨是不至於,但我的確是應好好檢討投資技巧和選股能力了。
您方便介紹一下您是如何理材的嗎?

----------
回覆私人訊息:抱怨這麼多有什麼用
無圖示
勿問我
加入好友 加入黑名單
2013-12-19 08:57
刪除私人訊息檢舉私人訊息

不知道你幾歲

2008金融海嘯股房雙跌 你怎麼沒進場

還有2000年阿扁當選股票大跌跌到谷底

2004年SARS風暴

老天給了那麼多機會

你現在抱怨房價太貴

那些時間你都在做什麼

上班 那報紙總有時間看吧

那陣子股票殖利率是多少

總可以研究一下不會倒的去買吧

輸的人總是在抱怨

別再抱怨了

有空去學一下張忠本

幫不了你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我也覺得一堆人搞錯重點,樓主談的觀念是正確的,就算提供的數據有誤差,對結論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提供我的經驗好了,家裡在民國71年換房,從新店七張的巷子里換到景美,七張公寓4樓24坪賣了96萬,景美公寓5樓全新38坪195萬

七張那間公寓現在能賣多少不得而知,但當時那裡是窮鄉辟壤,後面的中興路還沒開,等於在山腳邊,也沒有北二高,走到最近的公共汽車站要20分鐘,沿途都是稻田,下大雨還會淹水

但能用現在的價格去比嗎?當然不行,因為中興路開了后,那間公寓突然變成在主要幹道旁邊了,北二高一通,交通條件完全不一樣,現在的價格已經不僅僅是反映通膨而已了,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加持

要比就要比類似條件的房子,我相信新北市和30年前七張那間公寓類似條件的房子(靠山腳邊、附近是稻田或荒地、下雨會淹水、走到最近公共汽車站20分鐘),4~500萬應該不會買不到,樓主的論點沒什麼太大問題
阿添添 wrote:
如果你持有全臺第一大...(恕刪)


這個算法有問題

研究了很久

還原權值不能這樣算 那如果還原成了0.02不是變好幾萬倍

你可以試試看 台朔集團快40年還原權值 持有成本都變成負的

應該把股利定期不定額一樣算進去 算報酬率才是比較正確

所以5000% 事實上還是要打折才比較正確
這個分析方試稍微改一下,

1980-1990 做一次
1990-2000做一次
2000-2010做一次
2010-2013做一次


結果就有點恐怖了


錢的確是變薄了,沒有人不同意

問題是你的房價年增率根本不正確,妳東凹一點西凹一點,硬湊出一個你希望的年增率

然後得到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這根本沒有意義

事實上30年來,房價漲幅絕對超過5倍,物價有增加五倍嗎

現在一個便當80元,30年前一個便當16元嗎?

30年前油價3X美元,現在也沒漲破150元啊
再補充一些個人看法

人類經濟行為基本是以物易物,為了方便才有貨幣,貨幣基本上只是交易的媒介,本身沒有任何價值

假設30年前,一間30坪的房子可以換100萬顆雞蛋,那麼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現在的100萬顆雞蛋應該還是能換一間同樣條件的30坪房子,這是房子所以保值的原因

然而現實生活中,「其他條件」是不會不變的,所以房子能換到的雞蛋數量會波動

其他條件包含了很多,例如生產力:雞農的生產力增加,原本一個月只能生產100萬買蛋,但現在一個月可以生產300萬買蛋,可是人吃不了那麼多的蛋,蛋又不能長期保存,於是拿多出的蛋去跟有房子的交換,因為房子可以長期保存,等哪天我沒蛋吃了,再拿房子去換回蛋

又例如人民需求的改變:早期生活艱苦,有蛋吃比較重要,沒辦法去想太多,但隨著經濟環境改善,能得到的蛋愈來愈多,但人對蛋的需求是有限的,不會原來一天一顆蛋變成一天要3顆蛋,於是想把多出來的蛋換一些能保存的東西存起來,當這樣的需求越來越多時,雞蛋相對於房子的價值就會降低,原本100萬顆蛋能換一間房子,變成可能要150萬顆蛋才能換一間房子

前面有網友提到生產力,真的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生產力的提高,很多不能保存的東西,都會拿去換成可以保存的實質資產,因此,像雞蛋的產量增加、包子的產量增加,如果需求沒有同步增加,那麼沒有被消費掉的部份,就會轉化成實質資產,現實生活中,就是推高了房價


再從薪資的角度來說,一樣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假設以前一個師父一天可以做200個包子,一年可以做73000個,7年做了近50萬個包子,可以換一間房子,但隨著時代進步,師父改用機械揉麵,產量大增,一天可以做2000個包子,不到1年就做了50萬包子,拿去換了一間房子。可是當包子愈來愈多,就回到前面提到的雞蛋的例子,用包子去換房子的「價格」愈來愈高,可能變成100萬顆包子才能換一間房子

而這時,有一個師父說,我不用機械生產,仍堅持純手工製造,味道比機械包子好,一天還是只做200個。如果市場買單,那麼他這200個手工包子的價值可以等同2000個機械包子,那麼他一樣一年左右就可以用5萬個手工包子換一間房子。可是如果市場不買單,覺得他的手工包子的味道和機械包子差不多,產量卻只有人家的1/10,那麼很顯然,他就得努力做十幾年的包子,才能去換一間房子。如果他想提高自己的「薪資」,那麼只有2個方法:要嘛改善品質,要嘛提高產量

以上當然是簡化的說法,現實生活中,除了加入了貨幣的媒介外,還有更多更多的變數摻雜其中,讓問題更複雜,但小弟認為,萬變不離其中,到頭來,其實還是基本的供需法則而已

個人淺見,提供參考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