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這算是房地產波段結束的訊號嗎?


bike speed wrote:
好妙 我自己遇到的台...(恕刪)

我想你說到重點了.....
那是他自己的問題呀?
他的房子 就是我樓下 整整比附近行情 貴了快一萬元放著出租
他都有本事撐這麼久.就是他無所謂.貴了快一萬跟他賭呀.
如果政府開始收稅?他就跟市價一樣不就得了.有差嘛?
如果政府收稅後影響附近房價調漲.大家都不租了.那老太婆"貴那一萬的房子"不就變成一般合理的市價.所以意思不也一樣?

如影隨行 wrote:
當我回應這樣的文章時...(恕刪)


我也覺得...

成本增加,反應在商品售價...看起來似乎很合理

但是,也未必全是如此,供給過剩的東西,有時....賠錢還是得賣...就如 DRAM & 面板

賺錢賣可能小虧,賣不出去大虧...

房子也和工廠一樣,開門就要成本(銀行貸款)...

當然,如果說今天出租的房子,每一間都是"無貸款",那另當別論...


tiffany0211 wrote:
我可不可以猜想你是房...(恕刪)


不可以噢

因為01最大的特點就是扣帽子的一堆


我跟她租了四年

你說呢???要不要順便問個生辰八字?

人得意的時候 是會忘情的!批哩啪拉就聊了一堆.....

房仲??你太看得起我了

那麼高尚的行業我做不來

租屋亂象百百種

台灣今天也根本沒有一個有保障有規範的遊藝規則再走

不然學新加坡有可能嗎??

一堆國宅 政府就是最大的房東.........
如影隨行 wrote:
當我回應這樣的文章時.我就知道一定有人會挑語病這樣說.....
我當然知道不會全部都漲.我比喻的只是一個市場上的調整機制啦.你也知道自由市場當然不容許壟斷的呀.
房租一定也會跟地點環境屋況等有所不同的租金啦...
討論事情當然是講大方向呀.不然要怎麼講?
事實是.當租金整體性調高後.低租金又好的房屋變成量少.憑運氣搶不是嗎?當租客在某一區"有需求"時.遇不到便宜的.自然就沒辦法了.除非願意委屈自己.租遠一點?租小一點?跟別人分租?不是嗎???
這樣的論調如果真要講.跟一直買不起房子確又一直要買在台北的人有啥不同?白講的嘛...
要不請你找一間3房台北市交通生活方便.租金6000元的給我看看囉?
我相信再好多年前會有.但慢慢漲到現在一定越變越少.直到......
這樣意思你懂了嗎?


個人覺得,就算是租金整體性上揚,也不可能跟房價一樣這種漲法
因為房租必須要在人民收入可負擔的合理範圍
當人民收入停止成長,房租能漲的幅度我覺得也很有限
真的負擔不了,就找遠一點或者小一點的,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很多人明明知道台北房價貴的嚇人還願意LP捏著繳高額貸款
無非是覺得撐久了房子就是自己了,而且房子還可以保值增值

但是租房子的性質就不一樣了,租金繳再多以後都是別人的
租屋者會比買房子的人還斤斤計較每個月要為了"住"這件事付出多少成本

簡單的講,當一個人要買房子,他看上的地點從20w/p變成30w/p
他還是很有可能買下來
但是當他租的房子從一個月1w變成1.5w,他很有可能再找另一個1w的地方租
即使小一點 or 遠一點也ok
老是覺得自己喜愛的品牌被抹黑與打壓,是一種被害妄想症的徵兆,請儘速就醫!
tiffany0211 wrote:
當然,如果說今天出租的房子,每一間都是"無貸款",那另當別論...



無貸款的人是會擔心持有稅的問題

來做一個假設好了
你三十年前花十萬買的房子
沒貸款
目前市價約一千萬

一個月只能租一萬五

如果有一天持有稅金超過十八萬元

如果你是房屋持有者
你會做哪種舉動?

以目前市價跟租金的比值
如果以後稅金是依照市價在課
這種情況就可能會發生

有貸款的就更不用提了
他們的壓力會更大


而租金是跟薪水掛勾的
這類的人通常是經濟較弱勢者

調漲租金他們租不起,或者只能跟別人共租
分攤租金,有時候不是想調就能調的

大概兩年後大學附近就會有這種現象
因為就學人口少了1/4
居住需求也會減少
以後大學附近應該是月租越便宜,或者配備越多才租的出去
是典型的消費者市場



如影隨行 wrote:
我想你說到重點了.....(恕刪)


我想請教的是有多少這種 真正有實力的房東??

很多投資客室是拼得很緊靠收租養房的.....

到時是不得不租有現金流金進來實在?

還是繼續考驗自己的實力?

最後一番兩瞪眼乾脆賣了....

還是有我們父執那一輩的迷思

就是當房東收租比較爽快.....繼續打落牙和血吞

表面看起來風光就好??





bike speed wrote:
不可以噢因為01最大...(恕刪)


嗯...所以,我才說"猜啊"...原來如此啊...
兄弟阿對你我才說實話 wrote:
無貸款的人是會擔心持...(恕刪)


這個尚未定案,不例入考慮因素,哈哈...

如果自有房產稅率可以課到1年18萬,台灣政府就好野了....那不是台灣

毛毛小熊掌 wrote:
臺灣鬼島,資方摳出名,薪資1X年沒成長
沒扣薪就不錯了,加薪根本是天方夜譚
當年輕人只領22K..房租要30K..卻還可以說拼拼看是?
當做都不用吃飯了?
機會多這我信,但也不能不給人活路吧
如果房租5萬,那台北5萬薪水以下的人是要怎麼活
一般公司員工、店員等等,全都付不出房租
只能逃走了呀


請問誰領22k?

年輕人領22k? 怎麼樣算年輕人? 誰? 佔多少比例? 這些人一輩子領22k?

我只知道我們公司實習轉正職的, 都25.5k起跳, 我自己部門有一位, 給薪26k.
就只是台北二流私立的科大應屆畢業生, 她拿26k很開心, 公司覺得很划算.
照她的能力,薪水成長空間還很大.... 所以我好奇領22k的都是些什麼人?

就算領22k, 他不能住家裏嗎? 才出社會領22k就要他們買得起市中心精華區,
大家搶著買的房子嗎? 哪一國可以做到這樣的, 麻煩提出來讓大家羨慕一下.

動不動就喊22k的到底都是些什麼人啊~~?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tiffany0211 wrote:
我也覺得...成本增...(恕刪)

這個論點我當然同意.但我意思還是以"整體的上揚"來論.原本是該是市場價漸進的.但政府這樣一收.難保不會變成"大量的價揚".當然一樣有人"無損"的會砍頭價.就如我說的.這情況只會越來越難檢便宜.不是嗎?
長期來看就不容易有便宜撿了...除非像市場賣水果的會把一籃的損傷水果一籃一百的賣.你說他不是虧本賣嗎?當然是?但未必買回家吃的人就一定揀到便宜吧?
所以還是要以一個常態來論啦.
race6061 wrote:
個人覺得,就算是租金...(恕刪)

這是一定的.但我的論調還是回歸到.如果政府對這持有空屋或出租的人"課重稅"的點.
如果原來的地方從2萬變成2.5萬.它不租了退到更遠2萬的地方租.(但原來2萬的地方也是原只租1.5萬的呀)
就如我上面所講.這不就是造成的"影響"?不然現在是要"討論"啥?我都胡塗了!!
要知道薪資可都沒漲呀...

tiffany0211 wrote:
這個尚未定案,不例入考慮因素,哈哈...

如果自有房產稅率可以課到1年18萬,台灣政府就好野了....那不是台灣



你可以參考一下

內政部地政司首度鬆口,擬於七月一日上路的「實價登錄」,所取得的實價資料,將做為各縣市調整公告現值參考依據,內政部二○一五年要將公告現值調整至接近市價九成,連帶公告地價及房屋評定現值也會調高,預期未來三年內,房屋持有稅(地價稅、房屋稅等)及交易稅(土增稅、財產交易所得稅等)將從原本的「微感」變成「相當有感」

新聞連結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