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買方市場下出價的哲學

kevinniba wrote:
我從沒有argue你的買房買在父母旁的point.
(老實說, 我根本沒看過你之前的文..)
事實上我也是, 我買在父母家旁的社區, 捷運出口旁

只是你提的 risk appetite 我認為有問題
你說紐約的6%房租投報率, 還是有人會因"risk"過高而不去買?
我的argument就是:
這樣台北的1.x%的房租投報率, 代表是風險低, 所以風險貼水低嗎?
只單純就論點來討論
要買在父母親旁, 跟這論點是兩碼子事

多數人買房是為了自住, 是為了better life, 是為了家庭情誼, 跟你一樣
台灣人買台灣房產,很正常
只是你要知道出國買房的人, 都是有錢人, 且比你更知道市場趨勢
且不要忽略, 台灣房市有至少3成的投資客, 是為了賺錢
這些人,本來就是比較有錢的人, 然後用錢滾錢
我們社區, 在捷運出口旁, 最近賣掉了3戶...
"都在1個月後又再拿出來賣"
是誰在抬價?


eddie大的文,小弟倒常拜讀呵~

6%的租金,與其他商品或投資相比,至少在小弟來看,是沒多大吸引力的~相信國際資金大部份也有相同看法,否則眾多資金追逐下,6%早就變成3%以下了

至於出國買房的人,比之eddie大或我們這群敢在北市精華區買新房的人來說(近幾年或奢侈稅後),會比較瞭解趨勢或比較有錢?您可能稍嫌以偏概全了...

小弟不覺得會買一戶動輒上億房子自用的人,會比出國買房或投資客不瞭解市場趨勢喔...國外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呵

===============

人心百百種,各有各的評量,想在北市買房的人會買,想出國買房的人也會去,沒有對錯,只有是否符合各人的需求
kevinniba wrote:
只是你提的 risk appetite 我認為有問題
你說紐約的6%房租投報率, 還是有人會因"risk"過高而不去買?
我的argument就是:
這樣台北的1.x%的房租投報率, 代表是風險低, 所以風險貼水低嗎?...(恕刪)


嗯... 你看喔, 我寫的是

"When having investment consideration in mind, 6%-annual may not be attractive enough; depends one's risk appetite."

上面的 blessme 網友詮釋得很清楚, 就是 "當你心裡當作"投資"來做判斷時, 一年6%未必很有吸引力, 取決於每個人的風險傾向".

考慮到房地產的流動性(liquidity)問題, 或者說如果願意接受低流動性的話, 許多人都可以找到 >6%的投資標的.

你怎麼會讀成 "紐約的6%房租投報率, 還是有人會因"risk"過高而不去買"啊?

而且你還進一步闡述成 "這樣台北的1.x%的房租投報率, 代表是風險低, 所以風險貼水低嗎?"?

非常歡迎你 quote 我的英文, 逐字幫助我了解為何我給你這樣錯誤的印象 ^_^



至於 "只是你要知道出國買房的人, 都是有錢人, 且比你更知道市場趨勢"....

嗯, 真的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我看到如 blessme 等幾位網友英雄出少年, 真的自嘆不如~ 只是像我們幫父母/親家安頓好後, 小孩出生前也都做好了將來可以三代同塊 (block)的準備, 也不是真的那麼窮啦~ :-)



其實開價的訣竅在於
1.要大概懂行情--實價登錄是好幫手

2.真的想買就別怕出低價,頂多被回絕,對方回絕後還能反過來與對方談,打探一下究竟想賣多少?要不要加價是你的自由,幹麻出高價去談,笨蛋才直接出高價談,真的有下定決心想買才是重點,很多人亂出價,其實根本也不想買,只是在那邊亂喊價,屋主遇到這種就很不耐煩

3.切勿高姿態,展現熱誠與禮貌,積極展現購買誠意,但是預算有限,盡量找原屋主套關係談房子的種種,別只在價錢上打轉。

4.價格是雙方搓出來的,跟開價與出價其實沒什麼關係

5.仲介有時候反而很白爛,會因為一些奇怪的因素,硬要操控買賣雙方的價格,例如誘使你去買另一間有問題的房子,這間好房子故意壓低給投資客(或私人資金)入手再轉賣之類的,仲介在其中轉達,其實很多時候反而弄得更糟糕,所以要看時機,直接叫屋主與仲介三方出來直接面對面談反而更有可能成交,千萬勿聽信仲介一面之詞,仲介的黑心超乎想像,別傻傻的以為仲介只想快速成交,其實仲介只想多賺,怎樣多賺才是重點,成交在某些情況下只是其次,尤其是買方市場時,仲介可以弄手腳的地方就更多了。

看起來好像很多人不太懂怎樣談價錢
大原則就是這樣
如果有非此房不買的想法與態度
那當然就會比較貴
比較好的態度是
很想買但資金有限,很有誠意,願意討論
高價就表示很為難
要多幾天考慮之類的
被買走就算了,下一間會更好


eddie1999 wrote:
嗯... 你看喔, 我寫的是

"When having investment consideration in mind, 6%-annual may not be attractive enough; depends one's risk appetite."

上面的 blessme 網友詮釋得很清楚, 就是 "當你心裡當作"投資"來做判斷時, 一年6%未必很有吸引力, 取決於每個人的風險傾向".

考慮到房地產的流動性(liquidity)問題, 或者說如果願意接受低流動性的話, 許多人都可以找到 >6%的投資標的.

你怎麼會讀成 "紐約的6%房租投報率, 還是有人會因"risk"過高而不去買"啊?

而且你還進一步闡述成 "這樣台北的1.x%的房租投報率, 代表是風險低, 所以風險貼水低嗎?"?

非常歡迎你 quote 我的英文, 逐字幫助我了解為何我給你這樣錯誤的印象 ^_^


全貼

risk appetite你可以用在同樣商品, 也可以用在不同商品
你的解釋就是這些人可以去買房地產以外的產品, 也可能有6%以上的收益?
good try!

你真要這麼轉, 我可以說買房的人絕對有太多機會找到1.x%以上的非房產投資標的
這句話比你說的有理10倍, 但貼出來就是找罵挨, 因為我們在討論區域房產, 不是房屋比其他千萬種商品

你去查查固定收益產品的利息報酬率都落在哪裡

"When having investment consideration in mind, 1.x%-annual may not be attractive enough; depends one's risk appetite."

這樣解釋最簡單:
以上這句話就是我的意思, 跟你的文只差了兩個數字, 哪一句比較有道理
我沒法跟你去討論黃金白銀高收益債reit信用連結債hedgefund...
更不會在這篇來比較

你已經落入自己的脫節邏輯而不自知
我只知道紐約市場是怎樣,不是沒碰過找些仲介資料貼
6%vs1.x%是公開資訊
你不看這個, 要用6%比其他商品, 這討論也太開了吧




記得1999兄講到的是投資組合 意即一堆藍子 而非一堆雞蛋
所以不必僵持在一個點上 不然也是雞同鴨講

會是6%的必有因 我相信同一城市不同物業租金回報率落差必有其因 不管紐約或台北或任一個城市
llinsh wrote:
記得1999兄講到的是投資組合 意即一堆藍子 而非一堆雞蛋
所以不必僵持在一個點上 不然也是雞同鴨講

會是6%的必有因 我相信同一城市不同物業租金回報率落差必有其因 不管紐約或台北或任一個城市..(恕刪)


llinsh 網友你好啊~~

哈哈, 我寫的是

"有錢人買房, 不一定是希望靠房子賺錢啊~

When having investment consideration in mind, 6%-annual may not be attractive enough; depends one's risk appetite."

這位仁兄硬要想成是, 有錢人買房, 因為紐約租金報酬率比台北高很多, 所以一定不會在台北買.

鬼打牆的事件, 這個版上時時在發生,沒關係啦~ XD

再怎麼禮貌回文, 後面怎麼常常語氣好像變在吵架, 就很無奈了~ Orz

----------------------------------------------------------------------------

至於自認有好棒的國外經驗以及豐富的金融產品知識的話, 那你好棒~ ^_*

你也寫了"你真要這麼轉, 我可以說買房的人絕對有太多機會找到1.x%以上的非房產投資標的", 對啊, 所以你覺得

- 現在還在買的人,他們買房時, 真的是考慮投報率嗎?
- 如果這些買房的人, 考慮的不是投報率, 那你單純用投報率來評估價格 "合理不合理", 何苦?

blessme 網友不是也分享了很多自己親身經驗?

您有 "好棒的紐約經驗", 很好啊, 不知道你的 "台北市精華區經驗", 比起 blessme 網友或我 是如何? :p

重複一下,

你怎麼會把我寫的讀成 "紐約的6%房租投報率, 還是有人會因"risk"過高而不去買"啊?

而且你還進一步闡述成 "這樣台北的1.x%的房租投報率, 代表是風險低, 所以風險貼水低嗎"呢?

非常歡迎你 quote 我的英文, 逐字幫助我了解為何我給你這樣錯誤的印象 ^_^ (也衷心歡迎其他網友協助糾正改善我的英文表達能力)

eddie1999 wrote:
非常歡迎你 quote 我的英文, 逐字幫助我了解為何我給你這樣錯誤的印象 ^_^ (也衷心歡迎其他網友協助糾正改善我的英文表達能力)


我知道在01上真的會有這些人, 請先看完下文, 再來文章人肉搜索

我不知道這論壇有哪些人, 我根本不在乎
只是就事論事, 且這裡的論點有的值得參考, 有的是明顯錯誤還被引用的

我只知道我貼了文
然後有人質疑我貼的
我舉出他的錯誤
然侯她委婉的同意錯誤
又丟了句沒上下文的英文
我就字面解讀, 用最基本的財務課本教的正常邏輯來解讀
然後語重心長的說了這台灣的1.x%的租金水準真是不合理
然後有人針對這句話對號入座
好像用國際觀點來看這1.x%, 是跟台灣人的邏輯不符
鬼打牆的是用預設我知道你心中或之前的立場去質疑
然後不針對問題回答, 但重複貼一次之前貼的文, 讓人想笑又要有風度
這是我對於不尊重別人發言最嚴厲的說法

無論你用投資還是其他考量都一樣
這6% 跟 1.x%本來就是兩個極端
一個國際最高, 一個國際最低
甩嘴皮說這1.x%很有道理, 我也不會說你錯, 只是根本不想多說
這裡論壇解釋這1.x%的論述轉成英文, 應該有機會上CNN

唯一可以"脫文字險"的
就是這6%是來補未來下跌風險, 而這1.x%是因為未來會漲
但心中如此想, 又不明講
要住父母親旁, 跟這有啥關係
沒人說你不可以買台北的房, 這跟有錢人去買紐約的房有啥關聯
去質疑這些人或是投資行為, 只是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
我就很羨慕這些有錢人, 可以把在台灣賣房賺了幾倍的錢,拿去國外投資

就把這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不用扯到投資組合這看來高妙的東西
拆開來看都是一樣
怎樣, 紐約的6%就是不應該放在投資組合裡, 一個人兩個人的投資行為當然可以接受
但是全世界的投資, 這就是很好放在投資組合裡的標的
比起台北, "目前"紐約本來就是更好的選擇, 這是通識, 也是實際的投資行為
請去問問台北的房子是誰在買嗎, 再去紐約問問

1.一個市場價格回檔整理了5年, 有5~6%的租金報酬率, 是國際城市全球投資的穩定市場
2.一個市場幾乎沒整理過, 漲了10年, 目前租金報酬率1.x%, 是個沒有國際投資人的淺碟市場
請作答

真的會有人選2. 我看到好幾個
用網路看世界, 也至少要讓人覺得你好像有那麼一回事...
補充一句, 我也算是老台北人,在北市精華區住過20年, 再跟隨父母去新北買捷運旁高樓新宅
雖買不起豪宅, 但很多含金湯匙朋友住豪宅
很多國際投資的觀念, 是朋友的實際投資行為與在國外私人銀行好友提供的訊息
我不認為在台北買賣過幾棟房子的人, 跟一般台北人有啥不同, 因為這10年沒有輸家吧

檢驗一個好的投資者, 要看一個景氣循環
這不是我說的, 這是所有國際投資機構找人才的標準
會衝很好, 但會不會閃, 資金會不會轉, 才是重點
你有沒有在轉折點反手,或是找下一個市場 讓你的績效不會損失, 甚至更好
這樣的人就比較少

錢在同一個市場玩, 絕對比分散市場要來得風險大
台北玩10年, 跟資金在國際市場上轉移比較...同樣的道理
你避不掉當地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地區房價下跌時, 你要確保你手上的精華中的精華區不跌反漲...
這樣的難度, 比你看到另一個漲升的市場難的多

除非, 你們覺得台北的市場是只漲不跌的, 比倫敦紐約強多了
很多人點頭, 我知道, 這才是答案吧.
(要自住, 就不在討論範圍內)



blessme wrote:
相信國際資金大部份也有相同看法,否則眾多資金追逐下,6%早就變成3%以下了


有人看到這6%覺得是機會, 覺得可能變成3%, 房價不是就double了

有人就認為這6%一定有背後原因, 不是機會

當然, 因為你覺得這1.x%一定也有原因, 還是機會

但這1.x%不是也從3~4%跌過來的嗎?

這眾多資金是一次到位嗎? 花5~6年

我就常常搞不清楚這判斷標準

真的是在上升市場, 有沒有判斷力都可以賺錢

kevinniba wrote:
我知道在01上真的會...(恕刪)


寫了一串, 你的重點還在 1.x % ~ 6% 一直這裡打轉~

而我一直在告訴你, 對許多在台北市(精華區)買房子的人, 這個數字是0.000001 , 1, 6, 30, 都是沒有意義的.

你要用這個數字來決定台北市的房子貴的"不合理",

而我跟 blessme 網友都告訴你說, 我們考慮合不合理的時候, 這些數字根本就是非常次要的因素.

你不認同, 很OK的, 不過 blessme 或 我並不是虛擬人物呀~ -_-"

這樣不叫鬼打牆叫甚麼? XD

OK, 我不回了 XD 您請便.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