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629655 wrote:
用小額捐款參選總統的候選人,人民不選
-----------
就怕是更慘,美國市場沒了,歐洲市場沒了,大陸市場也沒了。
如果台灣沒有幾拾年來只拼政治不拼經濟,台灣應不至變成今日
早年的經濟基礎被政客和台灣老百姓的拼政治給拼掉了。
台灣錢淹腳目,現在終於實現肚子扁扁也要投給阿扁的願望了。
你這番純憑個人主觀認定、毫無任何根據與事實支撐的言論,才叫"政治語言"吧
民進黨執政之初,在經過2000網路泡沫、2002-2003的SARS風暴對台灣經濟造成重創之影響後
積極於2002年初以台澎金馬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再加上藉由當年中規劃的亞太經貿中心計劃
不僅使台灣從2003年起,擺脫了經濟成長率趨緩的問題,也讓當時台灣的產品外銷成長率開始逐年攀升
(且該實際產值的提升,因八成以上均是集中實現於國內,也增加提高了那幾年的就業機會及薪資水準)
比起目前超過50%以上之產品是靠對岸代工生產,台灣僅能做帳面的銷貨認列以呈現所謂的"外銷成長"
請問到底是哪個政府的產業及外貿政策方向,才真正造就了台灣今日的經濟困境與低產業自主性?
另外也別忘了,12年前的民進黨政府在執政8年過程中,由於從來未獲立法院的任何奧援與支持
導致許多民生相關法案與重大政策預算之審核,幾乎都受限於國民黨多數表決優勢,而無法有效被實施
再比對目前國民黨政府所具備之完全執政優勢,所有的政策自主性與決策權集中於一身
(等同除可完全控制全國的資源分配外,也充分掌控行政決策、預算審查及法制規範相關之所有權力)
到頭來呢,人民看到了甚麼?經濟發展的每況愈下?重大政策的朝令夕改?資源分配的極度不均?
上面這些不論你喜歡與否或能不能接受,都是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無可改變的事實
建議請別再以個人的偏見或偏頗的臆測,發表這種不具意義、只顯對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