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請問近二、三年買房的各位~


ansonsung wrote:
位置在台南,三年前買的房子,總價700萬。
自備頭期款150萬,貸款550萬,20年貸款。無家人資助,就是夫妻自付。
當時和老婆總收入是11萬/月(年收14個月計算),當初找房的設定是希望房貸低於月收入的1/3。
這樣之後養小孩比較能兼顧生活品質,萬一又遇到金融風暴之類的狀況,被裁員了也不會馬上繳不出房貸。
理想狀況下,後續薪水應該會逐年增加,所以後續房貸應該會越來越輕鬆。

現階段看來,都還滿符合當初的預期。


您的案例是明智的,也很開心看到這個版比較理智,買房子首重還是要衡量自己的償債能力,再去開始計畫
earl258 wrote:
我覺得現在不會再漲,如果漲也是因為貨幣貶值。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漲跌,但幅度不大。
不過平均來說應該會跌除非貨幣政策有改變。


那何不現在賣房
剩下只是何時換匯

羅傑斯推薦澳洲跟加拿大
NICE6822 wrote: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房...(恕刪)


板主是否想太多 假設這樣奇怪的問題
台北一堆剛出社會就3萬以上的收入

夫妻兩合計只有七萬 還20年都不會成長
那還買什麼1000萬的房子???
搬去南部 還是去淡水買500萬以內 不就好

應該是板主房子賣掉很後悔想上來取暖 呵呵
板主太小看台北的上班族了吧!

pressanykey wrote:
那何不現在賣房
剩下只是何時換匯

其實這波我已經處理掉一筆大土地!
轉換現金等換匯。
ji31941su32 wrote:



板主是否想太多 假設這樣奇怪的問題
台北一堆剛出社會就3萬以上的收入

夫妻兩合計只有七萬 還20年都不會成長
那還買什麼1000萬的房子???
搬去南部 還是去淡水買500萬以內 不就好

應該是板主房子賣掉很後悔想上來取暖 呵呵
板主太小看台北的上班族了吧!...(恕刪)

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也許你很幸運,或許你能力很強,請你惜福!並保持謙遜〜
我很想請問22k這名詞曾經熱門過一陣子,所謂何來?
並請上人力銀行看看多數職位的薪資!

而且我何須取暖,是我力勸家人賣屋的!付得起就買!付不起就賣,誰叫我們沒金湯匙含
我是去年換房子
剛好貸800萬,總價加裝潢是1600左右
但是因為第一間房子買的早,所以以小換大
換到這是第三間,但這次不打算換了
所以房貸應該會繳20年
目前每個月房貸四萬

我們夫妻總收入一個月是14萬
但是手頭真的很吃緊
因為有兩個小小孩要養
一個送保姆家一個讀全美私幼
還有一臺每個月油錢一萬的車要養
下星期老三就要來報到了
所以要養三個學齡前的小孩

慘的是我和先生獨自在新北市生活
完全沒有家人幫忙帶小孩
從結婚到現在沒有拿過雙方家裡一毛錢
買房子家人也完全沒資助

以我們的收入一個月14萬真的很拼很辛苦
存不了錢
最近先生公司又快不行 是dram慘業
幸好我是鐵飯碗
不過只希望將來公婆這幾年不要成為我們的負擔。

minnie19779359 wrote:
我是去年換房子
剛好貸800萬,總價加裝潢是1600左右
但是因為第一間房子買的早,所以以小換大
換到這是第三間,但這次不打算換了
所以房貸應該會繳20年
目前每個月房貸四萬

我們夫妻總收入一個月是14萬
但是手頭真的很吃緊
因為有兩個小小孩要養
一個送保姆家一個讀全美私幼
還有一臺每個月油錢一萬的車要養
下星期老三就要來報到了
所以要養三個學齡前的小孩

慘的是我和先生獨自在新北市生活
完全沒有家人幫忙帶小孩
從結婚到現在沒有拿過雙方家裡一毛錢
買房子家人也完全沒資助

以我們的收入一個月14萬真的很拼很辛苦
存不了錢
最近先生公司又快不行 是dram慘業
幸好我是鐵飯碗
不過只希望將來公婆這幾年不要成為我們的負擔。
...(恕刪)

一個月賺14萬還過那麼苦...
是的,長期的貸款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而您先生工作目前的不穩定,就為您的資金來源埋下了不定時的隱憂了~
希望您先生可安渡這次危機~

minnie19779359 wrote:
我是去年換房子剛好貸...(恕刪)
我也分享一下我的情況,一家三口,夫妻年資都是10年,收入穩定,年收各100萬(含年終),2人月入合計167K。
北市房屋1500萬,頭款500萬(10年存的),房貸1000萬,意思就是身邊沒存款。

月支(以下皆為每月攤):
房貸1000萬,月支:48K
管理費:2K
所得稅:10K
車貸10K/月,5年
交通費(含油錢、停車費、過路費)5K
水電瓦斯電信網路第四台:5K
保險費(月攤): 8K
房屋土地汽車牌照燃料稅費:2K
教育費(私立):20K
伙食費:20K
衣、包、鞋:3K
育樂:2K
孝親:10K
每月剩餘:22K
每年結餘=22K*12=264K

我們以為可以這樣過生活,但一年下來發現存不到30萬,未來10年可能存得比過去10年少,開始在想哪裡出了問題。是該調整支出,還是該調整心態呢?

這次發這篇文,很多人都只針對數字在回文, 1000萬、700萬、7萬,
都只是我的舉例,請不要一直針對這個數字,我只想表達貸款的高低、還款的成數、最重要的是"可支配金額"
也有人說我的限制很多,但真的扣除這些限制,我們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大多數人"
而這篇的重點在"父母"

另一半可以陪你可以幫你負擔20年的房貸,但父母卻不行,
現在社會上,這一、二年真的要買房子不靠父母資助的,很少,絕大多數都是需要父母的幫忙,不管是頭期、或是每月的房貸、幫忙帶小孩省下的保姆費用...等

目前有父母的幫忙,
每個月幫忙付房貸,萬一那天父母不能再資助了=你每個月少了一筆資金來源
父母病了跟你要醫療費、照顧費、或是最不願發生的喪葬費=你每個月要多一筆支出
父母沒辨法幫你帶小孩了=你要多出一筆保姆費了、
或是夫妻其中一人停職帶小孩(也同樣少了一筆資金來源

我會發這主題,是因為我自己遇到,所以有感而發,在01的討論中,很少看到把父母這個參數給加進來的,也許是我多想,或是很多人都沒注意到,當真正發生時,沒有及早設想、準備,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煩惱~

一定又有人不相信,所以我就說說我的例子,三年前和家人在新北市合買一間房,不多不少,恰巧1000萬,我、妹妹、爸爸,三個人合繳房貸,很是輕鬆~但今年過年時,
爸爸自己說他想退休了,因為工作量加重、本來坐辨公室的現在搞到還要下去搬貨~
這時媽媽卻說,你還有三年可以做(滿60可退,可做到65歲),為什麼不把他做完,這樣你還能幫小孩多付點貸款,讓他們輕鬆點,說完我爸只點了點頭說,好,退休的事他再考慮看看~

聽完後我當頭棒喝,對阿,老爸也該退休了,而我工作了這麼久,沒拿錢回家就算了,還把他當提款機.....深深考慮、計算後,扣掉爸爸的那筆每月的資金,我和妹妹在台北會過的很辛苦,雖然付的起房貸,但卻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於是和家人商量後把房子賣了~雖然要租房子,至少,我覺的,爸爸可以安心退休,他們可以趁還能動的時候,陪他們到處去走走,至於買房子的事,等到我和我的另一半可以負擔時,再來考慮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