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是你在這時間大學剛畢業.領22k,沒靠家裡,能買的起房?
小弟我的觀點很簡單,誰是未來國家的主流.今天不給他們機會,來怪他們不努力,這說不過去.
某些地方房價確實是高的離譜.說沒有炒誰信?
不可彙言的說 確實年輕人有些真的不夠努力.但這又牽涉到另外教育教養層面的問題.
但如果一直不讓他們出頭,靠你國家能永久進步嗎?你家進步肯定沒問題,因為人數少.
但國家是整體,不是看少數富有的企業家或某些人.雖然他們的貢獻不容小看,但不代表可以剝削另外族群的
努力跟應有的財富.撇開經濟大環境不談,個人觀點還是在於應該培養他們,給他們機會..有了能力自然有機
會可以選擇買不買.
小時候家裡很窮(當然現在也只是平凡上班族),我還記得一家幾口擠在一個類似小倉庫的地方.
現在的狀況是,我哥哥在鄉下買了個獨棟透天厝.(剛好有機會,真的很便宜)
我則是在台南鄉下有一間...算是農舍吧,就是間一層樓的小平房.
現居在新竹,住一間小套房,
我必須要養老婆\養自己\養未滿週歲的小孩\偶爾教敬一下長輩\付房貸\付車貸\一般生活支出.
最近要買一間中古的標準三房,再把小套房賣掉.
我想說的是,連我這種鄉下出身的窮人家小孩,
生活負擔這麼的重,我都買得起房.(我父親早掛了,也沒人可靠,當完兵就外出找工作了)
我真的不相信有人買不起房,完全只是心態問題.
舉例,有個同事跟我相處12年了,住家裡也沒租屋,薪水跟我差不多,也不用給長輩錢,到現在也是身無長物,二袖清風.
因為他有錢就是交女朋友、買車、玩車、吃吃喝喝.
我不是要說我比他有成就,我只是要表達,你的生活方式是自己選擇的,
你可以跟我一樣省吃儉用,去找、去買自己負擔得起的中古屋.
不是說租屋不好,因為那也是你的一個選擇.我年輕時也一直租屋、一直搬家的.
但是如果真需要買房(例如要結婚了),就慢慢找慢慢看,運氣好、夠堅持,就會碰到.
市區買不起就買遠一點點的,只要生活機能還過得去就可以考慮看看.
別人在空中喊買進、喊崩盤,都不關我的事,因為你自己的需求自己最清楚.
大家加減參考看看

shellpig wrote:
蓋合宜宅才是為了民粹搞出來的爛東西,
典型的拿所有人的錢去讓極小部分的人爽....
就算要蓋也是社會住宅比較對,
只租不賣,但是民眾可以租一輩子,不怕被房東趕或是亂漲租金~
對社會住宅有疑慮的可以去看看香港的(他們好像叫公屋?)
環境好的很,甚至乾淨到比台灣很多社區都乾淨,
因為他們管理很嚴格,很多事情你違規就要扣點數(例如亂丟垃圾)
點數扣滿幾點政府就不租給你了,所以大家都很有紀律....
我覺得合宜住宅和以前的國宅政策是一個樣,
就是把原應由全體國民共享的土地資源像樂透彩一樣拿出來給少數人抽獎,
抽中的人很爽,但那只是少數人,
還是沒解決居住的根本問題。
中央和地方政府早在多年前就捨棄國宅政策了,
但因為現在一時間無法解決高房價問題所以又把國宅那一套做法搬出來使用,
用意就只是讓大家感覺政府有在解決問題,
可是實質幫助實在有限。
至於社會住宅,
我覺得它的定位很重要,
它是要讓什麼階層的人來租?
是收入穩定、沒有自用住宅但付得起房租的人?
還是收入低、沒自用住宅、付不起房租的低收入族群?
如果是前者,
鄰近居民的反彈會比較小,
但窮人的居住問題還是沒解決,
如果是後者,
鄰近居民的反彈會比較大,
但可以真正幫到有住屋需要的人,
只不過後者在興建和管理上會比較有問題,
政治人物、公務人員大概不會願意去碰這一塊。
飲食男女(1994)的對白
體育老師:你家住哪?
大姊:和平東路
體育老師:哇!好貴的地方。
台北市永遠都是那個,哇!好貴的地方
悲情城市(1989)演的是1945年台灣光復時期的故事
對白:
那天基隆警察打死一個賣煙的,你有沒有聽說?
有啊,有聽說,還聽說場面很激昂。
是啊,聽說整個街道很激昂。
當然激動,差點出事情。
那些煙哪來的?還不是那些大官走私進來的。紅包一塞,再多也進來。
虎不打,打一些蒼蠅蚊子幹嘛?
這煙不抽還沒甚麼關係。
有關係呀,我不抽是不行的。
煙是沒有那麼重要,米才重要。你沒聽說上海現在米糖都要管制,好價錢。
這些大官不止是煙帶進來,米糖也不管我們有沒有得吃,全部都收括走,兩邊賺。
日本時代,我們最苦的時候,空襲最厲害的時候,米還有配給。
陳儀來多久?還不到一年,米漲五十二倍。我們的薪水漲多久?有漲一分半毛嗎?
講難聽一點,這哪是政府?這叫做公司嘛,對不對?
陳儀自己開的公司!最方便了,錢賺一賺往口袋一袋,也不會拿給你老吳。
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依我看,真正的問題是失業問題。內地接收之後,許多台灣人原來的工作都沒了。這些人裡頭,很多人是知識份子。知識份子情緒平撫不了,工作又沒有出路,將來我看遲早要鬧大亂。
跟現在新聞內容還真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