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糊塗! 房價高低純粹是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的房價政府無法打壓! 共產國家才能!


Jason K wrote:
房價全都是供需的問題...(恕刪)


真的是這樣嗎?
我記得經濟學說的不是這樣 是你沒讀好書亂亂說

重點在金主=銀行
今天台灣銀行規定,買房不得用任何名義申請貸款 全額自備款
我可以保證沒有任何人想買房子了,
誰做總統可以做的到?這是很可怕的議題,
蠢蛋! 房價高低純粹是炒作的問題 ! 自由市場的房價政府才可以打壓! 共產國家根本沒房價問題也不需要打壓!

中東國家應該將石油做為供需原則的武器,

大家來搶購,沒錢的國家就不要買石油,

反正別的國家出更高價,窮國去死吧!

毛毛小熊掌 wrote:
似乎有點道理低
台灣人現在就在吃以前經濟奇蹟的老本
買得起房的,或許多少有父母的幫助
又或許在低利率的時代,高估了自己的還款能力,買了超出預算的房子...(恕刪)


+1000

太同意這段話,

再過幾年四大基金破產 ,

人口紅利結束 ,

台灣連爬都爬不起來 ,

更別說甚麼房地產了 ...
真巧,財長才鬆口說要取消奢侈稅,沒幾天就出現這種附和的po文。

看來接下來台灣人民為了買房將會勒緊褲帶,最後就是百業蕭條,剩下營建一枝獨秀!
房地產不是只有居住的需求而已, 單純只考慮居住這種需求,很容易就和實際市場脫節
先知道為什麼有錢人要買資產? 一個一般做生意的人(友達, 鴻海這種超級大的除外), 如果需要跟銀行借款的時候, 不管今天是接到一筆大訂單後的生產資金還是臨時需要資金周轉,他都須要提供擔保品, 擔保品的內容可能如下

1. 個人信用 (利率大部分在6%~20%)
對銀行來說你的信用價值大概就是你月收入的某個乘數, 金額大概就是幾萬到幾十萬, 沒有固定收入? 沒有信用紀錄?, 反正放款利率快要20%, 銀行大概會拿個幾萬或者十幾萬和你博一下,

2. 用股票質押? (利率大約在5%)

如果是上市股票, 只能借出股票實際價值的4~7成, 上櫃的最多到6成, 興櫃的五成都會有問題, 有的銀行甚至不承作興櫃股票質押借款, 股價只要下跌30%就會催促你補足抵押品的價值, 有的銀行更快, 下跌20%就打電話來了, 就算你有乖乖繳息也是一樣要補足抵押品, 更不要說未上市股票質押, 幾乎沒有銀行會借錢給你,


3. 汽車, 珠寶, 骨董 (利率大約在6%~8%)
一般銀行不做這種業務, 但民間的機構, 像是當鋪會接受, 一般借款金額就是他估價的3成, 記得是"他"估價, 不是你估價, 所以你350萬剛買一年的雙B車, 他可能只估200萬, 然後借你60~70萬

4. 房屋或者土地的不動產 (利率大約在3%)
資產鑑價的7成或者8成以上, 在以前, 如果關係好, 300萬的不毛之地可以被估做3億, 然後貸款兩億, 但是現在金管會已經嚴格控制這部分, 貸款出問題, 如果抵押品的價格實際價值太離譜, 鑑價單位會吃上官司的, 所以大部分的人買房子(非預售), 銀行會透過第三方的鑑價機構, 一般來說銀行估的價值會比市價再低個兩成, 因為反正鑑價的第三方把價格估高屋主又不會分錢給他, 所以鑑價單位不會沒事找事幹,明明價值100萬的資產去鑑價為1000萬, 最後銀行再依照鑑定價格貸款6~8成, 之後如果按時繳息, 就算房地產價值下滑, 銀行也不會催促你補足抵押品

現在不就是這樣嗎? 你哭窮, 伊朗會打五折賣你石油嗎? 你喊慘, 阿拉伯就會買一送一嗎?


Obiwan-Kenobi wrote:
中東國家應該將石油做...(恕刪)
糊塗! 青菜價格高低純粹是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的青菜價格政府無法打壓! 共產國家才能!

糊塗! 白米價格高低純粹是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的白米價格政府無法打壓! 共產國家才能!

糊塗! XX價高低純粹是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的XX政府無法打壓! 共產國家才能!


照樓主這樣分析

不如把公平交易會,甚至調查局/檢調單位廢一廢吧

以後再有人再敢說哄抬物價有罪,就拿樓主的話去擋


至於你說的房價是否囤積居奇哄抬導致

用膝蓋想都知道

養一間幾億的豪宅

繳的稅比管理費還低

移轉給子女

照市價打 0.05 折計算稅金

利率低,資金寬鬆,官商勾結聯手炒作

白癡都知道有錢屯房子就對了

擺個幾年又不會爛!?



當然其實只要有錢

不一定要買房來屯

只要囤積哄抬合法

奶粉,白米,各式民生物資都一定有人想屯

到時買不到米,樓主不要哭阿

別說你吃麵啦,因為麵粉也有人屯

不用太多,幾個供應商聯手,製造恐慌,保證獲利比屯房好

這就是樓主的供需 ? 這市場夠自由吧!!

Jason K wrote:
房價全都是供需的問題...(恕刪)


完全同意這個論點
但是前提是建立在"投資客或是建商財力有限的狀況下"

我爸媽前幾年當過法拍屋投資客

因為每個房子物件條件不同 一間房子價錢隨便開 開高高 有人來看就表示價錢合理
很多人看的時候賣方就拿俏 價格就難談

如果一個物件都沒有人來看 表示價格和物件條件搭不起來 這時候賣方就會降低售價 嘗試吸引買方進場
這時候好不容易有買方進來 就算沒賺啥錢就會趕快賣掉 因為錢一直卡在房子上也是有成本和壓力的

賣了之後 賺了錢再去找下一個物件投資

以上建立在賣方資金有限的情形之下 供需和價格由市場決定
搶手的價錢高 賣不出去的調低價格 供需原則



但是當賣方資金無限 放著也沒差的情形下呢?
如果一個賣方 買了一間房子放著賣不出去也沒差 因為身上很多錢
我家隔壁的建案2007年就蓋好 賣的價錢放到2012年了還在賣

也沒看建商倒閉啥的 因為現在資金寬鬆 利率低
所以賣方就卡在那邊那個價格一直賣 這樣的情形下似乎就和供需法則有些不同了
賣不出去也不調降 放著沒差 總有一天等到你 這社會似乎有點怪了

Nelson5 wrote:
房地產不是只有居住的需求而已, 單純只考慮居住這種需求,很容易就和實際市場脫節
先知道為什麼有錢人要買資產? 一個一般做生意的人(友達, 鴻海這種超級大的除外), 如果需要跟銀行借款的時候, 不管今天是接到一筆大訂單後的生產資金還是臨時需要資金周轉,他都須要提供擔保品


其實這部分還要配和資產配置的問題去探討
今天公司大老闆假設賺了好幾億資金
他必須妥善處理這批資金,一般上億到數十億億的資金沒幾間銀行想給你放
就算肯放,利息都比一般利息都低

就會將盈餘分散投資
股票(因為短期波動大,且受景氣、市場消息干擾大,一般只會放置部分資金於股票作資金急需用)
主要資金會落於房地產,由其是台北是那種高保值性或是高生值潛力的地段
有廠房建置的資金等大型資金需求時,用於貸款或是處分資產都非常合宜

今日台北地區挾著地點優勢、生活機能、完善的都市規劃、優質的市民福利等等等
給房仲或建商有太多可以炒作的話題
所以公司老闆根本不介意目前台北一坪到多少錢,今天就算一戶一億
有十億盈餘的資金直接就買十戶精華區地段
第一可以轉作房東持續增加盈餘
或是依之前的多頭漲勢,可能幾年後資產就翻倍
這些人是以資產配置角度下去買入房屋
也算是另一種買盤力道
所以也相對造就今日台北地區房地產的盛況
水幫魚、魚幫水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