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mypro wrote:
天海宇平台單位(箭嘴示)差不多貼近地面,對上一層是5樓,無綫新聞報道業主投訴單位矮過雙層巴士,令他感覺「好像被騙」。
http://youtu.be/EWEmBW7NqmA
請問長實後來怎麼解決 原價買回還是有退點錢給受騙民眾
5樓變1樓也實在是太誇張了
又不是開店 那豈不是窗帘要一天到晚都蓋起來
誰喜歡自己居家生活被不同的路人和公車乘客欣賞@@
brexchen wrote:
我實在是忍不住給你洗臉. 用台灣的產業邏輯看香港的服務與金融業怎麼會看的懂?
這二, 三十年來, 香港因其獨特的地理與政治環境, 外地的錢不斷的流入香港, 原因就是相信可以賺回更多的錢. 事實也證明敢投資的人確實有賺到!!!
這十年來又加上大陸內地的錢也流入香港, 大陸人可能希望有個地方可以擺他們多到滿出來的錢吧.
加上香港四大房地產發展商的生意手法, 可以長保地價不跌!!!
經濟上, 香港穩坐亞洲金融中心的寶座. 原因不用多說.
我的看法是香港房價不會跌, 最多持平.
最後再補一槍, 生產製造業不論怎樣做到世界第一名, 賺的錢還是不夠金融與房地產的快!!!
科瑞岱爾 wrote:
我記得有一位港星高檔...(恕刪)
kaisuny wrote:(恕刪)
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 再在短時間 轉售根本不可能,因為受金融局規限,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一般需靠借貸購房的買家必須計算負擔能力才得到有限的借貸來買樓。
香港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確保投資風險,不同與台灣情況相提並論。
黑色小老虎 wrote:
請問長實後來怎麼解決...(恕刪)
kaisuny wrote:
香港已經經歷過無數了的世界經濟大衰退,包括 67 年暴動,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及中東戰爭。期間樓價的確出現大跌價,但當時對香港抱持信心的人卻反其大量投入房地產趁低吸納。今日香港許多富豪或賺取第一桶金的就是些危機的最大得益者。
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 再在短時間 轉售根本不可能,因為受金融局規限,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一般需靠借貸購房的買家必須計算負擔能力才得到有限的借貸來買樓。
香港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確保投資風險,不同與台灣情況相提並論。
.不過過去靠炒樓致富的人的確很多 ,形成 M 型社會富者愈富的現象極為明顯。
看來你是小孩子,不跟你說了。 :(..(恕刪)
科瑞岱爾 wrote:
我是不想給你吐槽
香港之前一直想發展高科技業,既然如你說這麼難賺,香港為什麼想發展,這跟你說的不一樣。
有前瞻性的香港人也發現全部壓在房地產業跟金融業有問題,你還這麼自傲。
1997 年到 2003 年請問香港靠金融地產景氣如何?
溫哥華富有中國人很多,他們說不敢把錢放在香港特區,是因為中國追蹤的到。他們寧可放在美加、瑞士等等。
還有發展香港跟發展上海,你覺得中國會優先發展哪裡?我相信是上海不是香港
你們現在唯一吸引人是那本特區護照,可比中國護照方便到其他國家,除了這個外香港很難有吸引力。
此外,香港也是樣板,作為吸引台灣的餌。
科瑞岱爾 wrote:
我是不想給你吐槽香港...(恕刪)
brexchen wrote:
這是港英政府所留下的爛攤子?
香港依然靠其政治環境與法治系統穩坐亞洲金融中心寶座. 中國說要發展上海十年有多了. 現在勒?
有錢的中國人, 到處都有, 香港肯定多
特區護照有錢就可以有...外國人只要1千萬港幣也可以辦一本. 我是不覺得有啥特別....哈哈哈!
香港做的再好, 台灣也不可能複製. 台灣卻是小朝庭中華民國所駐紮的地方. 兩地是有本質的不同!!!
p.s. 小弟是台灣人住在香港. 2年前想買樓但是沒出手, 心裡是覺得有點可惜, 少賺一票!
.(恕刪)
科瑞岱爾 wrote:
香港以前就是亞洲金融中心。 你不會不知道吧? 它的英語系背景幫很大忙。
你所謂的港英政府爛攤子是包括你很自豪的法治系統? 請問香港法治系統什麼建立? 97 以後?
中國上海雖只有10年,人家可是快速複製香港。以忠誠度來說,上海還是遠高於香港,等全學會了,也不需要香港。
你可以試試放棄台灣護照,改拿中國護照看看,再來說不覺得有啥特別,會比較有說服力。
像香港只集中在房地產跟金融,台灣還是不要複製好。
台灣變小朝廷,也不是我們所願,我們本來應該要有國際地位,誰不想像韓國參加G20,揚眉吐氣啊,卻淪落到台灣總統只能到幾個地方走走,我們也知道是當年國民黨失敗外交政策搞砸的,所以,你就不要再恥笑了。
你這麼看好香港前景,不用可惜,現在下去買房地產應該還來的及。
至於香港房價泡沫,剛才有一位大大已經提供他香港實戰經驗,像是「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等等,他說的就比你專業跟深入。
brexchen wrote:
港英政府的爛攤子, 是指英國在交還香港給中國政府前, 亂花光港府的錢, 不抑制失控的樓價. 於是造成了97後的負資產!
97年7月22日,掌管錢庫的庫務局局長鄺其志在臨時立法會上宣布,由於土地基金的移交,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達3500億港元 ,沒有任何負債。
香港人均外匯儲備列世界第4位,外匯總額過去排國際第7名﹔7月25日,特區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鄭重表示:隨著土地基金的加入,特區政府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基金,總額居世界第5位,負債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