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香港房價一點都不貴


timmypro wrote:
天海宇平台單位(箭嘴示)差不多貼近地面,對上一層是5樓,無綫新聞報道業主投訴單位矮過雙層巴士,令他感覺「好像被騙」。


http://youtu.be/EWEmBW7NqmA


請問長實後來怎麼解決 原價買回還是有退點錢給受騙民眾
5樓變1樓也實在是太誇張了
又不是開店 那豈不是窗帘要一天到晚都蓋起來
誰喜歡自己居家生活被不同的路人和公車乘客欣賞@@
我是不想給你吐槽

香港之前一直想發展高科技業,既然如你說這麼難賺,香港為什麼想發展,這跟你說的不一樣。
有前瞻性的香港人也發現全部壓在房地產業跟金融業有問題,你還這麼自傲。

1997 年到 2003 年請問香港靠金融地產景氣如何?

溫哥華富有中國人很多,他們說不敢把錢放在香港特區,是因為中國追蹤的到。他們寧可放在美加、瑞士等等。

還有發展香港跟發展上海,你覺得中國會優先發展哪裡?我相信是上海不是香港

你們現在唯一吸引人是那本特區護照,可比中國護照方便到其他國家,除了這個外香港很難有吸引力。
此外,香港也是樣板,作為吸引台灣的餌。


brexchen wrote:
我實在是忍不住給你洗臉. 用台灣的產業邏輯看香港的服務與金融業怎麼會看的懂?

這二, 三十年來, 香港因其獨特的地理與政治環境, 外地的錢不斷的流入香港, 原因就是相信可以賺回更多的錢. 事實也證明敢投資的人確實有賺到!!!

這十年來又加上大陸內地的錢也流入香港, 大陸人可能希望有個地方可以擺他們多到滿出來的錢吧.

加上香港四大房地產發展商的生意手法, 可以長保地價不跌!!!
經濟上, 香港穩坐亞洲金融中心的寶座. 原因不用多說.
我的看法是香港房價不會跌, 最多持平.

最後再補一槍, 生產製造業不論怎樣做到世界第一名, 賺的錢還是不夠金融與房地產的快!!!

科瑞岱爾 wrote:
我記得有一位港星高檔...(恕刪)


根據香港的房產經濟,樓價下跌時大部分人不敢買樓,因為不知跌到甚麼時候,而且要靠借款買樓的人也不能準確掌握到銀行保守的估價。只有在上昇軌道,才是一窩蜂買樓的人潮。

至於你說炒樓破產當然大有人在,高風險與投資回報必成正比。

問題是現在不存 在炒樓因素,`而是用家及投資市場,因為有我前述的 SSD 額外印花稅的限制,你可以在 google 搜尋,我不再重覆。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 再在短時間 轉售根本不可能,因為受金融局規限,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一般需靠借貸購房的買家必須計算負擔能力才得到有限的借貸來買樓。


香港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確保投資風險,不同與台灣情況相提並論。
香港從 2008 到 2011 年 房貸總額從 5000億元暴增到 8000億元,原來是你說的『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 這讓我們開了眼界。

依你說的這種標準,香港會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確保投資風?? 我們是很難相信。
小心點,你們的泡沫很大,而管制才從一年前開始,令人捏一把冷汗。

kaisuny wrote:(恕刪)

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 再在短時間 轉售根本不可能,因為受金融局規限,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一般需靠借貸購房的買家必須計算負擔能力才得到有限的借貸來買樓。


香港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確保投資風險,不同與台灣情況相提並論。

黑色小老虎 wrote:
請問長實後來怎麼解決...(恕刪)
科瑞岱爾 wrote:
香港從 2008 到...(恕刪)

磚頭(樓房價格)是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主要工具,不過過去靠炒樓致富的人的確很多 ,形成 M 型社會富者愈富的現象極為明顯。

看來你是小孩子,不跟你說了。 :(
你先說要趁低吸納,我才問你說香港房價現在是低嗎?

你又說「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卻說香港有嚴格的金融監管,你不覺得是矛盾嗎?

那位高檔炒樓破產港星,可沒炒樓致富,反而從M型右端跑到左端。

最後你卻撂下一句你是小孩子,不跟你說了。你不覺得你才像小孩子。
噯,不跟你說了

kaisuny wrote:
香港已經經歷過無數了的世界經濟大衰退,包括 67 年暴動,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及中東戰爭。期間樓價的確出現大跌價,但當時對香港抱持信心的人卻反其大量投入房地產趁低吸納。今日香港許多富豪或賺取第一桶金的就是些危機的最大得益者。

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 再在短時間 轉售根本不可能,因為受金融局規限,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一般需靠借貸購房的買家必須計算負擔能力才得到有限的借貸來買樓。

香港有嚴格的金融監管確保投資風險,不同與台灣情況相提並論。

.不過過去靠炒樓致富的人的確很多 ,形成 M 型社會富者愈富的現象極為明顯。

看來你是小孩子,不跟你說了。 :(..(恕刪)


你這樣已經偏離現在香港房價主題了. 不過我還是就你說的幾點回一下我的看法好了.

1) 雞蛋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發展別的產業是正常的. 不過現實又優秀的香港人還是首選金融業為第一志願. 也就是最優秀的人才都往那走....
2) 1997年到2003年的情況跟現在無關, 不過你可能不瞭解, 這是港英政府所留下的爛攤子, 給香港人好好地上了一課...看清楚殖民者的嘴臉!!!
3) 有錢的中國人, 到處都有, 香港肯定多! 只拿一票在溫哥華的出來說嘴有用嗎?
4) 中國說要發展上海十年有多了. 現在勒? 香港依然靠其政治環境與法治系統穩坐亞洲金融中心寶座. 喔!對了, 台灣也是10多年前就說過要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啊現在勒?
5) 特區護照有錢就可以有...外國人只要1千萬港幣也可以辦一本. 我是不覺得有啥特別....哈哈哈!
6) 我不覺得可以把香港與台灣拿來相提並論. 香港做的再好, 台灣也不可能複製. 畢竟整體條件是完全兩回事... 香港與澳門本來就是中國的. 台灣卻是小朝庭中華民國所駐紮的地方. 兩地是有本質的不同!!!

p.s. 小弟是台灣人住在香港. 2年前想買樓但是沒出手, 心裡是覺得有點可惜, 少賺一票!


科瑞岱爾 wrote:
我是不想給你吐槽

香港之前一直想發展高科技業,既然如你說這麼難賺,香港為什麼想發展,這跟你說的不一樣。
有前瞻性的香港人也發現全部壓在房地產業跟金融業有問題,你還這麼自傲。

1997 年到 2003 年請問香港靠金融地產景氣如何?

溫哥華富有中國人很多,他們說不敢把錢放在香港特區,是因為中國追蹤的到。他們寧可放在美加、瑞士等等。

還有發展香港跟發展上海,你覺得中國會優先發展哪裡?我相信是上海不是香港

你們現在唯一吸引人是那本特區護照,可比中國護照方便到其他國家,除了這個外香港很難有吸引力。
此外,香港也是樣板,作為吸引台灣的餌。

科瑞岱爾 wrote:
我是不想給你吐槽香港...(恕刪)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香港以前就是亞洲金融中心。 你不會不知道吧? 它的英語系背景幫很大忙。
你所謂的港英政府爛攤子是包括你很自豪的法治系統? 請問香港法治系統什麼建立? 97 以後?

中國上海雖只有10年,人家可是快速複製香港。以忠誠度來說,上海還是遠高於香港,等全學會了,也不需要香港。

你可以試試放棄台灣護照,改拿中國護照看看,再來說不覺得有啥特別,會比較有說服力。

像香港只集中在房地產跟金融,台灣還是不要複製好。

台灣變小朝廷,也不是我們所願,我們本來應該要有國際地位,誰不想像韓國參加G20,揚眉吐氣啊,卻淪落到台灣總統只能到幾個地方走走,我們也知道是當年國民黨失敗外交政策搞砸的,所以,你就不要再恥笑了。

你這麼看好香港前景,不用可惜,現在下去買房地產應該還來的及。

至於香港房價泡沫,剛才有一位大大已經提供他香港實戰經驗,像是「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等等,他說的就比你專業跟深入。

brexchen wrote:
這是港英政府所留下的爛攤子?
香港依然靠其政治環境與法治系統穩坐亞洲金融中心寶座. 中國說要發展上海十年有多了. 現在勒?
有錢的中國人, 到處都有, 香港肯定多
特區護照有錢就可以有...外國人只要1千萬港幣也可以辦一本. 我是不覺得有啥特別....哈哈哈!
香港做的再好, 台灣也不可能複製. 台灣卻是小朝庭中華民國所駐紮的地方. 兩地是有本質的不同!!!
p.s. 小弟是台灣人住在香港. 2年前想買樓但是沒出手, 心裡是覺得有點可惜, 少賺一票!

.(恕刪)
唉, 我都說了你用台灣的邏輯觀點來看香港只會看不懂. 不懂可以虛心學習, 聽些在地人的說法...不用坳...這樣沒有比較厲害.

再多說一點點讓你瞭解好了, 不然以後別人洗你的臉, 你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1) 香港可以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是取決於它的先天地理位置與法治環境. 語言其實沒那麼重要. 你可以去看看這篇文章 百年內,台北不會是香港 亞太金融中心原是夢 我的香港本地同事, 英文我覺得也蠻爛的~~不過大家都溝通沒問題就是....

2) 港英政府的爛攤子, 是指英國在交還香港給中國政府前, 亂花光港府的錢, 不抑制失控的樓價. 於是造成了97後的負資產!

3) 英國將其法治體系帶給香港, 原因就是要賺錢, 收取殖民地最大的利益. 這跟日本人建設台灣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要靠你賺錢嘛!!!

4) 只要中國政府還是外匯控管的一天, 上海永遠複製不了香港的精髓!

5) 中華民國護照這麼難拿, 我才不要放棄勒!

6) 香港與台灣在賺錢的本質上是不同的....當然不要複製....專注於自己本身的強項就好!

7) 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島上可能幹到今天這種局面, 也算是很了不起. 反倒是一群島內民眾自信心不夠, 覺得在國際上看不到台灣二字就覺得被人看沒有, 被當細漢A在看... 這點我倒是覺得很妙!!!

8) 香港前景好不好, 這還有待觀察. 但我知道起碼房價是不會跌的!!! 我錯過了2年前的那一波, 要從房地產賺錢, 是應該找別的有潛力的地區去置產.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著別人屁股走.

9) 另一位香港網友講的, 我都知道. 2年前我可以跟銀行談到貸款到9成. 1年前我只談的到貸7成. 這個成本差的不少... 所以在香港不動產的遊戲, 我現在不會跟著玩~~

以上~~~

科瑞岱爾 wrote:
香港以前就是亞洲金融中心。 你不會不知道吧? 它的英語系背景幫很大忙。
你所謂的港英政府爛攤子是包括你很自豪的法治系統? 請問香港法治系統什麼建立? 97 以後?

中國上海雖只有10年,人家可是快速複製香港。以忠誠度來說,上海還是遠高於香港,等全學會了,也不需要香港。

你可以試試放棄台灣護照,改拿中國護照看看,再來說不覺得有啥特別,會比較有說服力。

像香港只集中在房地產跟金融,台灣還是不要複製好。

台灣變小朝廷,也不是我們所願,我們本來應該要有國際地位,誰不想像韓國參加G20,揚眉吐氣啊,卻淪落到台灣總統只能到幾個地方走走,我們也知道是當年國民黨失敗外交政策搞砸的,所以,你就不要再恥笑了。

你這麼看好香港前景,不用可惜,現在下去買房地產應該還來的及。

至於香港房價泡沫,剛才有一位大大已經提供他香港實戰經驗,像是「以往 人們可以無限制向 銀行借款購買 不限數量樓宇,銀行一年前起實施嚴格的財務審查」等等,他說的就比你專業跟深入。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brexchen wrote:
港英政府的爛攤子, 是指英國在交還香港給中國政府前, 亂花光港府的錢, 不抑制失控的樓價. 於是造成了97後的負資產!


為何說英國花光政府香港的錢?

根據人民日報人民網有以下記載︰

97年7月22日,掌管錢庫的庫務局局長鄺其志在臨時立法會上宣布,由於土地基金的移交,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達3500億港元 ,沒有任何負債。

  香港人均外匯儲備列世界第4位,外匯總額過去排國際第7名﹔7月25日,特區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鄭重表示:隨著土地基金的加入,特區政府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基金,總額居世界第5位,負債為零。



再說,當時港府排除萬難,在中國政府強烈反對下,還及時在97年極短時間內建成了赤蠟角國際機場,成為香港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英國人的遠大眼光對治理殖民地確有一手。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