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日本空屋率 13.1% 台灣 19.4% 連台北市也有13.8%

我開什麼車,當然跟你無關,反正你也消耗不起。
只是告訴你,做人不用這麼誇口,老酸別人沒錢,是失敗者、需要租房子,你只要針對問題發表看法就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況你還是靠借錢過日子 。

我是很不喜歡討論個人資產,沒什麼意義,但遇到你這種從頭到尾都在酸別人窮,買不起,就只能破例。

cazando wrote:你開甚麼車跟我沒關係,你的車是二手三手也不用向我報告...(恕刪)
cazando wrote:
請問房地產有期貨嗎?你既然知道房地產不能做空,又怎麼會不知道我說的期貨當然不是指房地產呢?
兄臺何必用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來發個打臉文給大家觀賞呢?



套利就是穩賺不賠,請記住李嘉誠說過的話,取得先機最重要,等到很多人都跑去做的時候我們就該找別的目標了
而你自己也知道套利的風險在於貪,只要克服貪念見好就收自然就沒有風險了,我只吃魚身,魚頭魚尾留給膽子大的去吃
我不是跟你在討論做學問,所以你的文字遊戲自己玩就好,你大概不知道風險低於一個程度以後就可以視其為零的意思吧?而的確有很多做法是可以把風險給降低到視其為零的
就好像醫學上也不會告訴你有百分之百能治好的病,但你會因為得了感冒而擔心有治不好會死翹翹的風險嗎?我想你是杞人憂天了


持有房地產作多, 卻又承認房地產不可作空, 怎麼看起來比較像您自己在打臉? 難道又是一場詭辯?

套利的確可以用紀律來控管, 但這時候還想跳進房市的人, 擺明就跟央行對作, 至少短期風險加大非常多....
資金要能夠達成獲利保證, 除非報酬率距離"定存或公債利率"不高, 否則就大概只能介入黃賭毒之類的非正常投資管道(且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等非常人能掌握的投資優勢, 又或者你跟一大堆房蟲, 建商一樣使用人頭戶並打算製造呆帳, 不過這會造成大量成交, 跟現今狀況不同, 並不合理, 如果有能力就把道理說明白卻能保護你所謂的投資管道吧....

PS: 降低風險幾近為零的方法, 通常只是把風險轉嫁給不知情的人而已吧....願聞高見
日本經濟泡沫超過10年了當然沒錢買多餘的房子,台灣空屋率高表示有錢人還很多,買2間3間以上的人不少,這些人買多出來的房子本來就不是要住的,只是一種置產的行為,
單純以空屋率來論經濟是不準的,還要看該國的總體經濟狀況及銀行體質是否健全。
台灣這幾年,從扁到馬,都是笨蛋領導,幸好我們有一位8A總裁一直坐鎮在中央銀行,台灣不至於太爛,只是面對無能領導,彭總裁是否還能穩定下去,對彭總裁是很大的考驗,況且穩定不表示能往前衝...
正所謂不進則退,那也是必然的道理。
有些人的文章根本沒有回的意義

關於期貨,我都很簡單的說了我會用買現貨空期貨的方式去做

至於那些眉眉角角的東西,反正懂的人就是能賺錢,不懂的人就是天天賠錢,我也不用說太多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同樣的股票也有股性,別人賺錢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你,因為他找出來的投資標的只能用適合他自己個性的方式去操作,你如果不是那種個性的人跑去操作可就不一定能跟著賺錢了

一句實話,我沒看過幾個理論派的能在市場中獲利,因為他們永遠都只是在觀望而已,上漲的時候他們等拉回,拉回之後他們等下跌,下跌之後他們等低點,反正都不進場,他們說的其實就跟數字週刊的八卦新聞差不多了,聽了笑笑就好了

買房我真的不建議那些沒有實力,不做功課,信用不足又家累很重的人去買,你們真的買不起就租吧,最好是一輩子租房,你的子孫還是只能羨慕別人有個富爸爸
房地產不是窮人玩的遊戲,窮人也不用為有錢人擔心他們買房會不會虧錢,他們沒那個屁股就不會吃那個瀉藥了,他們吃了瀉藥拉肚子也是他們自己倒楣,不用小老百姓們操心

房仲真的倒掉三分之一再來談房地產崩盤的問題會比較實際一點,籌碼不在散戶手中,散戶用甚麼東西去梭哈?難道學雷洛壓噴子或是學賭神賭手賭腳哇
房價會不會崩關鍵在政府的政策不在散戶要不要買啦,你們就算一輩子都睡街頭打地鋪房價也不會因為這樣就崩盤啊

不過任何商品都沒有永遠上漲或永遠下跌的道理,房價當然也是如此,時候到了自然會跌,但跌的時候你有錢買嗎?
空屋多 = 不景氣.

cazando wrote:
有些人的文章根本沒有...(恕刪)
忍忍忍
waittfor wrote:
持有房地產作多, 卻又承認房地產不可作空, 怎麼看起來比較像您自己在打臉? 難道又是一場詭辯?

套利的確可以用紀律來控管, 但這時候還想跳進房市的人, 擺明就跟央行對作, 至少短期風險加大非常多....
資金要能夠達成獲利保證, 除非報酬率距離"定存或公債利率"不高, 否則就大概只能介入黃賭毒之類的非正常投資管道(且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等非常人能掌握的投資優勢, 又或者你跟一大堆房蟲, 建商一樣使用人頭戶並打算製造呆帳, 不過這會造成大量成交, 跟現今狀況不同, 並不合理, 如果有能力就把道理說明白卻能保護你所謂的投資管道吧....

PS: 降低風險幾近為零的方法, 通常只是把風險轉嫁給不知情的人而已吧....願聞高見...(恕刪)


房地產如果能做空,那會讓貸款買房的小老百姓們哀鴻遍野,不管任何投資商品,空頭大軍賺的都是血腥錢,雖說其本意是為避險,但人性本貪故總是造成不好的後果,你覺得哪一個政府會這麼做?頂多是調控,不可能喊空吧,沒有哪個政府會把房地產打死的,要是真的房地產垮了,我們的失業率可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降低風險幾近為零的方法就是別把槓桿開得太高,現金部位要留充裕一點,投資之前先把功課做足,有100斤的力別去擔千斤的擔子,用時間換取利潤罷了,但做生意就是八個罈子七個蓋,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就心照不宣了
我買屋都是以長期持有為目的的,所以我算炒房客嗎?我算助漲房價的幫兇嗎?我沒有資格獲得房價上漲的價差做為紅利嗎?
買不起房子真的是自己的問題,不用自己不會生跑去牽拖厝邊,有人賺了錢喜歡即時行樂買名牌名車上夜店把妹,現在哀哀叫房子太貴買不起,難道是我拿槍逼他的嗎?
我朋友在東京也面臨一樣的問題,幾乎他一生的黃金期都在揹房貸,生活很沒品質,更慘是假如把房子賣了還比當初買價少了許多。

你說的情形就是台北房地產正準備走的路

turnaround wrote:
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 也就是M型兩端向左走向右走的影響真的很大, 就以日本為例.

一位友人旅居日本在大阪置產, 1990年泡沫最高峰時價值一億日圓, 我前兩年問她, 她說應該只剩兩千萬日圓左右.

姑且不論兩年後2012價值, 也不論她當初買進價獲利或者損失多少, 就純粹以當時價格計算二十年之後的財富變化. 假設

1. 繼續持有(她目前的做法). 價值由一億降為兩千萬
2. 高點賣出, 改買日本公債或定存(當時都還有8%左右), 雖然前幾年已降為零, 但總結20年來也有賺到一倍. 價值由一億升為兩億.

一來一往就差了將近十倍, 更何況這20年來日圓的升值和通縮, 使得日圓購買力大幅上升, 形成有人每天樽節度日, 有人常常海外shopping. 財富重分配影響真的是大.

台灣的情形自然不同於日本, 但是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影響一樣大. 在這個時間點上, 考量台灣未來經濟, 人口紅利, 空屋率, 人均所得, 目前房價位置, 雖然看多看空各有理由, 但出手真的要比前幾年謹慎呀!!

如果1億的房子可以跌到剩2千萬而且還在背高額房貸,
那早就該把房子讓給銀行自己去法拍了,
然後再重新買回來,不是比較划算?(當然須要一些技巧來避開信用問題)

日本真有這麼慘嗎?日本的人真的都這麼的憨厚(呆)嗎?日本的人真的會跟錢過不去嗎?
日本,難怪你要失落10年20年,不過最近他們好像終於覺醒了,知道要來跟我們台灣更密切的合作...
科瑞岱爾 wrote:
我朋友在東京也面臨一...(恕刪)


有方法規避掉這些風險
只是你不懂我懂,你不會我會,所以你在擔心的事我不用擔心

多做點功課,多做點準備都不肯,老天也不會讓你這種人賺錢吧?

louissvs wrote:
空屋多 = 不景氣....(恕刪)


不景氣的時代也有景氣的行業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房地產最重要的是"地點"還有"題材",你看那些精華區的房子是漲的時候多還是跌的時候多?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