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告訴你,做人不用這麼誇口,老酸別人沒錢,是失敗者、需要租房子,你只要針對問題發表看法就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況你還是靠借錢過日子 。
我是很不喜歡討論個人資產,沒什麼意義,但遇到你這種從頭到尾都在酸別人窮,買不起,就只能破例。
cazando wrote:你開甚麼車跟我沒關係,你的車是二手三手也不用向我報告...(恕刪)
cazando wrote:
請問房地產有期貨嗎?你既然知道房地產不能做空,又怎麼會不知道我說的期貨當然不是指房地產呢?
兄臺何必用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來發個打臉文給大家觀賞呢?
套利就是穩賺不賠,請記住李嘉誠說過的話,取得先機最重要,等到很多人都跑去做的時候我們就該找別的目標了
而你自己也知道套利的風險在於貪,只要克服貪念見好就收自然就沒有風險了,我只吃魚身,魚頭魚尾留給膽子大的去吃
我不是跟你在討論做學問,所以你的文字遊戲自己玩就好,你大概不知道風險低於一個程度以後就可以視其為零的意思吧?而的確有很多做法是可以把風險給降低到視其為零的
就好像醫學上也不會告訴你有百分之百能治好的病,但你會因為得了感冒而擔心有治不好會死翹翹的風險嗎?我想你是杞人憂天了
waittfor wrote:
持有房地產作多, 卻又承認房地產不可作空, 怎麼看起來比較像您自己在打臉? 難道又是一場詭辯?
套利的確可以用紀律來控管, 但這時候還想跳進房市的人, 擺明就跟央行對作, 至少短期風險加大非常多....
資金要能夠達成獲利保證, 除非報酬率距離"定存或公債利率"不高, 否則就大概只能介入黃賭毒之類的非正常投資管道(且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等非常人能掌握的投資優勢, 又或者你跟一大堆房蟲, 建商一樣使用人頭戶並打算製造呆帳, 不過這會造成大量成交, 跟現今狀況不同, 並不合理, 如果有能力就把道理說明白卻能保護你所謂的投資管道吧....
PS: 降低風險幾近為零的方法, 通常只是把風險轉嫁給不知情的人而已吧....願聞高見...(恕刪)
turnaround wrote:
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 也就是M型兩端向左走向右走的影響真的很大, 就以日本為例.
一位友人旅居日本在大阪置產, 1990年泡沫最高峰時價值一億日圓, 我前兩年問她, 她說應該只剩兩千萬日圓左右.
姑且不論兩年後2012價值, 也不論她當初買進價獲利或者損失多少, 就純粹以當時價格計算二十年之後的財富變化. 假設
1. 繼續持有(她目前的做法). 價值由一億降為兩千萬
2. 高點賣出, 改買日本公債或定存(當時都還有8%左右), 雖然前幾年已降為零, 但總結20年來也有賺到一倍. 價值由一億升為兩億.
一來一往就差了將近十倍, 更何況這20年來日圓的升值和通縮, 使得日圓購買力大幅上升, 形成有人每天樽節度日, 有人常常海外shopping. 財富重分配影響真的是大.
台灣的情形自然不同於日本, 但是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影響一樣大. 在這個時間點上, 考量台灣未來經濟, 人口紅利, 空屋率, 人均所得, 目前房價位置, 雖然看多看空各有理由, 但出手真的要比前幾年謹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