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我就是自住沒差的支持者(歡迎討論,但要漫罵者,可以先看我第3頁的回文嗎?)

無關筆戰,大家來討論以下觀點:
"只要是買到自己心中合理的價位 房價的波動對自住者是無效的"

所謂"自己心中合理的價位"應該就是指自己覺得OK的價位,(如果一坪40萬用50萬買,但我仍感覺這是OK的價位), 那這會不會有點自我安慰,自我催眠的感覺? 大家認為呢?

brokenMoney wrote:
當你現在買房子,隔壁一年後才買,一問之下,他比你買便了500萬,看你會不會吐血。


請問台北市有這樣的誤差嗎?

可以推薦我一下

我有興趣

我只能負擔一千萬上下...

幫我推薦一下吧

還是您家有意實現一下公平正義便宜賣我

拜託了




我五年前買新莊思源路上五年大樓

一坪14萬沒裝潢格局

現在漲了多少我不需要知道 因為沒賣

去年九月再買了土城站附近十八年社區大樓一樓

一坪15萬 不過因為權狀有一半是地下室

所以給他算一坪18萬好了

現在隔套房出租

也是穩穩的每個月本利攤 還有剩萬把塊

何樂而不為....

房價打對折人家都買不起,可見房價太離譜了,怎麼可能撐得住?

23015432 wrote:
我五年前買新莊思源路上五年大樓
一坪14萬沒裝潢格局...(恕刪)


不知道你所指的是不是萬泰銀行那一棟~~~

如果是那就表示20年來沒漲過價~~~(因為預售時的價錢差不多就是那樣)

繳完了有差嗎?

今年會大跌嗎?
那就再買一間

今年會大漲嗎?
那就恭喜沒能力買的
最有差的應該是
買在頂點還沒繳完
+(如果)今年會大跌
&收支幾乎臨界點


那就先祝慶它們房子早點被法拍

末代武士 wrote:
我支持這個理論的前題...(恕刪)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反正手頭上也沒閒錢再買一間
自住沒差,因為又沒有要賣~

那別人買支iPhone兩萬多,我賣你一支5萬元應該也沒差了
因為你要自用,也沒有要賣~
kenydoc wrote:
無關筆戰,大家來討論...(恕刪)


我回文一開始就有說了 難道買房不用做功課?
連自己要買房的區域行情都不瞭解 說實話只能怪買到高點的人了

以我去年換新屋而言 中壢地區有拿捷運A21在炒作的
一坪開價26.5 以當時行情 這個價錢直接可以考慮買旁邊的海華豪宅了
這個建案從最早14W/P喊到現在 一堆老中壢人都在笑
而以我的角度來看 中壢地區集合式住宅 除非是大坪數的豪宅建案外
12~14W/P就是屬於合理價位(土地成本不同而有差異) 而我新購的房子也是買在這個價位上下
相逢自是有緣

自住有沒有差!?


覺得有差的人就有差,覺得沒差的人就沒差!

每個人冷暖感受不同!只要心態上不受影響,覺得沒差就沒差!


假設A、B工程師都賺一樣的錢!
A工程師掉了1千元,一直掛在心頭上,覺得像自己少看4部電影,2攤好料,1次約會
B工程師掉了1千元,喔~~~就.....少了1千塊,然後馬照跑舞照跳日子照過,完全沒差!

差別在心態!


當掉的錢換成100塊,也許A工程師也覺得沒差了!
掉的錢換成1萬塊,B工程師也開始覺得痛了!


房價是高槓桿的操作物,心態也常會被槓桿放大
你平日掉1萬塊會覺得很痛。房價掉50萬塊你可能覺得沒差
你平日掉1萬塊會覺得很痛。房價掉個150萬你可能整年或來年都很悶。

=====

像日本,房價從高點下跌70%,你去跟套在高點的人講自住沒差試看看!
當初我朋友在台北買一間公寓,五年內1100掉到980,對他來說自住真的沒差!

自住沒差!?看每個人心態能承受的值而定!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