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i_soh wrote:
這兩天新聞報的路邊賣甘蔗的, 生了5個...
我看他們從來沒用過幫寶適, 學步車吧, 一開始就預設小孩子出生家裡就該添什麼用品的列表只會嚇自己.
老一輩的說了一句話很中肯, "多一個小孩只是多一副碗筷的程度而已...", 再窮也可以挖自己碗裡的一口飯出來.
中低收入的都不會喊苦, 中上收入的就別無病呻吟了.
看新聞
聽人說
跟"自己養"
天差地遠
應該說沒有經歷過
應該百分之一都體會不到
我身為一個小孩的父親
我們幾乎沒有吃大餐
周末最多去小館吃吃 換個口味
出遊沒在住大飯店 都找比飯店便宜的民宿
小朋友用最便宜的滿意寶寶
只有晚上睡覺有吸水力較好的日本大王
送去的托嬰中心
只要求對孩子有耐心 能配合雙薪家庭上下班時間
我沒買名車 不過用台國產給小朋友免去風吹雨淋自己大多時候是搭大眾交通工具上下班
我想我有資格呻吟吧

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以為35-39歲這部分應該會增加很多,因為我太太生2個小孩時的年齡就落在這個區間,而且也有不少親友生小孩時也落在這個區間,所以我直覺的認為這個年齡層的生育數跟10年前相比應該會增加很多,沒想到從統計資料看來,增加其實不大。
真正減少最多的是25-29歲這塊,再來是20-24歲這塊,30-39歲這塊減少並不多。
很多人說經濟問題生活壓力大,所以減少生育,但是從統計資料看來,30-39歲應該是生活壓力最大的年齡層,不過壓力似乎並沒有讓他們的生育減少太多,我想應該不是生或不生,而是本來就生不太出來了,呵呵!(小弟生第一胎時,真的是努力很久很久)
再來看20-29歲這塊,原本應該是生育主力的族群,生育數卻大大減少,這個年齡層應該還談不上生活壓力吧,想想我在30歲之前,嗯..活的真快樂啊,除了上班之外,夜夜笙歌啊...聚餐、KTV、聯誼、上山下海、出國旅行,那為什麼不生小孩呢?嗯.............還沒結婚哪,去哪裡生?
所以我的解讀是,不用扯什麼生活壓力了,低生育率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晚婚啦!
在生育能力最高且生活壓力低的20-29歲不結婚不生,等到30幾歲想結婚想生時,想多生也力不從心了。
真要提高生育率,什麼生育補助,加薪等效果應該都不大,該鼓勵的是20-29歲這一塊的人,如何讓他們早一點結婚才是重點,只要結婚了就不怕沒有小孩生,在生育能力正強的年紀,嘿嘿...再怎麼避孕都很容易懷孕,所以該補助的是結婚補助,譬如說,25歲前結婚補助100萬等等,這樣才是治本之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