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有問題吧,自住客怎會稱布下去?現在租屋行情一直跌利率又看漲,建商不斷推案投資客布斷拋售,自住買方稱的點在哪?難道是覺得一直漲稱不住了嗎??邏輯蠻有問題的,你說的頂多是預期性心理,但現在高房價已經是自住買方沒法負擔了,一邊租屋等跌一邊買賣轉手炒漲,誰比較需要稱呢?
另外樓主前幾天一篇文甚麼現在建商都推大坪數的是針對換屋等等...我想你應該沒帶過建商吧?如果有請告訴我是哪一家?很少有建商會限定客源,建商獲利之道就是要無所不用其極的讓買不起的人想辦法買起,不管是政府補助或是銀行借貸,建商就是要壓榨到買方最後一滴血才叫建商,賣給買得起的人不算甚麼;讓買不起的人也跳進來買才是高竿,至於你說推大坪數其實是公設越做越高,以前公寓頂多8-10%華廈20%,現在推的不外乎要有健身房游泳池KTV甚至試交誼中心,一個70坪的建案室內實坪多少?現在多落在40坪多一點,在下看過幾個案子如天母某建案推105坪,室內55坪上下!!
另外還有推高坪數的一個原因就是單價,比方一個樓面200坪,設計4戶50坪的單價比不上設計2戶100坪的單價,所以現在要越推越高坪數不是您所想像的預設買家,壓榨出每個人最後一滴血創造出最高利溣才是建商經營中心思想!!!
但,要漲?更不容易吧!房價已這麼高了,股票50塊漲100塊或許不難,但100漲200,再加一倍...?
漲價沒有永遠的,任何世物都是有正有反有上有下,
當房價漲幅超越合理範圍,我們就該小心謹慎,
或許,漲的不何理,並不代表不會再漲,但須了解上漲的因素,
就像金價,都快漲至1600美元,為何還有投資人願意投資買進,
就是因為有足夠的因素,支撐整個行情,但...金價還是漲漲跌跌的,不會只漲不跌的,
房地產評什麼只漲不跌?多的是建商或財團的放話,
如果不說會上漲,怎麼把房屋賣出去,明知會下跌,又有多少買方會出手買房,
只是現今房貸利率太低,通膨壓力太大,影響買賣双方的心理,
短期間內,房價下跌的可能性並不高,但在上漲的機會也不大,
反正成交量因買賣雙方認知差距變大而萎縮,更多建商.屋主.投資客更沒打算降價,或乾脆再加價出售,
或許,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房價走勢吧!能等的就觀望看看,
不能等的,就.......
奢侈稅副作用 成交量縮房價漲、新屋沒人住
〔奢侈稅政策立意良善,卻引發了不少副作用。除了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價反而持續走揚外,大批投資客購買的新成屋社區,最近則發生了沒人入住,無法成立管委會,導致無法點交公設,或是不繳管理費,讓公設難以營運等問題,影響部分住戶權益。
奢侈稅上路後,房價不跌反漲,除了投資客將十%至十五%的奢侈稅成本計入房價外,房仲經紀人若見到屋主出售意願不高,無論屋主持有時間長短,會不會受到奢侈稅限制,經紀人都會告知屋主,可調高十%至十五%售價提高利潤,誘其售屋。<==這就是台灣的仲介<==也可能兼有投資客的身份(就是想撐行情怕房市下跌.屋主原本可能跟本不想把奢侈稅加進房價的.難怪自住客看不到降價的房子.禍首是誰?不就是仲介.).
雖然市場對價格接受度還不高,但是目前市場釋出量少,買家可選擇物件不多,若急於購屋可接受行情,或對於區域行情不熟悉者就會成交,導致平均成交行情無法回跌。
另外,近幾年大量推案的區域,若碰上奢侈稅後交屋者,最近就面臨公設「擺爛」的問題。像淡海、林口新市鎮、三峽北大特區,或是量體龐大的社區,像新北市板橋區的「新巨蛋」一案,戶數動輒上千戶,由於購買者多數為投資客,原始買家為投資客的比率高達七至八成,這些「投資客社區」住戶,最近也開始憂心居住品質問題。
投資客為了規避奢侈稅兩年期限,暫緩新成屋出售計畫,不少剛交屋的新成屋,管委會無法如期成立,後續無法完成公設移交動作,公設無法營運,宛如廢物,停車場雜亂無章。
就算有成立管委會者,但不少投資客平時根本不會到社區,也不繳管理費,社區相關運作開始出現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