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不買房的人,贏過背房貸的人?

發文的意思是,當下大部分的人的收入,以及小家庭的總收入。

是否該入場買房,或是選擇租房,甲與乙我沒有說誰一定就是對的。

看的是眼前當下的生活,如要審慎評估,就連甲自己都說,以現在他的狀況是沒有辦法生養小孩的。

不買房的人,贏過背房貸的人?
小弟的見解是肯定的,原因無他
錢會滾錢財,債會滾債
而且現在是老年化社會,孩子越生越少不然就是不生
人口沒有成長反而還減少,房子蓋那麼多有什麼用,蓋給誰住阿
房價會這麼高是因為交通建設的關係
總有一天房價會崩盤,大家等著瞧

DANTELIU wrote:
聽一群人在屁以前買屋...(恕刪)

實質薪資沒成長 如何支撐房價上漲 很簡單的道理 現在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在吹泡泡 就是有些人不信邪
拼命追高 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 如果是自住沒差 那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放諸日本歐美等國的房地產走勢 去研究看就會知道長期循環跟經濟走勢的關西 畢竟台灣才建國100年
還嫩的很



假設,20年過去了,朋友甲把房貸繳完了,可是他身上應該也沒有什麼錢,又要開始存退休金了。
=>而這時候 房子漲了4倍 ( 依照以往的經驗 台北的房子 5-7年漲一倍) 房子約值4800萬
再加上20年租金收益(每月13000)312萬 甲就有5000萬

朋友乙,以現階段的本金,過了20年後,如果當做都沒有重大或人生意外的開銷,粗估他會擁有超過2500萬的資產,他要選擇去比較清幽的地方買房退休,花個500萬~1000萬買在台北縣市以外郊區,身上還有1500萬的資本,他退休又比朋友甲來的早又輕鬆,如果股票都不賣,會像存款一樣本金加利息越滾越多,中鋼也是牛皮股,朋友乙買在股價26元的均價,要賠也是很難的事情。

=>中鋼本業競爭力已經大不如前, 今年有高點要請你朋友賣出.

endanger wrote:
不買房的人,贏過背房貸的人?
小弟的見解是肯定的,原因無他
錢會滾錢財,債會滾債
而且現在是老年化社會,孩子越生越少不然就是不生
人口沒有成長反而還減少,房子蓋那麼多有什麼用,蓋給誰住阿
房價會這麼高是因為交通建設的關係
總有一天房價會崩盤,大家等著瞧



這位大哥 少子化是人口成長曲線下降
台灣如果一直是這種低生育率的話也要202X年才會變成負成長
以目前2300萬人口 到那時可能會變成2600萬人才開始往下跌
(人口數據是我隨便舉例 想要更詳盡資料可上網查詢)
況且生活現代化 每個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空間
以前一家五口睡一張通鋪的情況也不多見了
每個小孩希望有自己的房間 書房 更衣室 甚至儲藏室也是目前主流
還有台灣奇特的都市化集中程度
從以上空間需求來看 我實在不覺得未來10年內台北(新北)鬧區房子會有空著沒人要的情形

要擔心的是年輕人成家要負擔的壓力太大 土地供給有限
讓土地資源集中掌握在少數人(富人or財團)手上
要避免這種方法 應該要實施公告地價符合市場行情避免炒房
非自住的稅率要調整 養地等社會不公的狀況要杜絕
但是目前看來 藍綠兩黨似乎都沒有這種魄力來實施

我個人解決的方法就是趁早買房先加入這財富分配遊戲 避免無法脫貧翻身
兩年前買的房子雖是自住 但申請財力證明等已經硬生生地讓我資產成長了200多萬
雖然我仍保有約100萬中華電信的股票
但這兩年投資走向看來 穩定持股比不過房地產的飆漲

以上為我個人意見 房市看空看多大家心裡都有一把尺
與其謾罵不如多空兩方提出見解討論心得
不過提出世界末日這種立基點的就算了 到那時身上有再多房子股票金條都沒用
快趁現在去享樂吧不要工作了
台灣現在是房地產的稅負低,
才會有土斯有財,
但誰能保證這種情況會持續?
不說別的,
奢侈稅說課就課,

誰能保證未來不會市值課稅?
或是遷都,
統一或被統一,

20年,真的是很久的時,
滄海桑田.....

dgg wrote:
20年後,甲的房價,可以是5000萬元,可以是4000萬元
他為何不能「去比較清幽的地方買房退休,花個1000萬買在郊區」,身上還有4000、或3000萬的資本。)


我覺得想太多...5000萬一間房...有難度

中南部也要跟著漲才算數吧

問題中南部房量大到你無法想像

不可能只有北部拼命漲

除非北市鬧區精華店面例外

住宅我是覺得本夢比不要那麼大 ...
全球生育率最低 台灣人口提早負成長/人口結構變遷 房市的潘朵拉盒子
2010年08月18日
受到農曆虎年與孤鸞年影響,台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台灣今年總生育率將首度跌破一人,降至0.94人,不但創歷年新低,也是全球最低。經建會表示,台灣人口零成長將提前四年(在2022年)發生,2023年開始人口將負成長,人口問題更惡化。

總生育率是指每位婦女平均一生生育的子女數。經建會推估,2060年,台灣總生育率會回升至1.3人。

經建會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推估,上一次是2008年8月,當時推估台灣在2026年會出現人口零成長。但台灣總生育率連年下降,經建會17日最新推估結果,台灣人口零成長將提前2022年到來,2023年全台人口就會不增反減。

另外,經建會人力規畫處處長陳世璋表示,再過七年,也就是2017年,65歲以上人口占全台總人口比率將增加至14%,屆時台灣將進入國際慣例所稱的「高齡社會」。

到2025年,台灣將再邁入「超高齡化社會」;50年後老年人口將占全台總人口的42%,社會老化程度令人擔心。

陳世璋表示,少子化帶來人口結構的改變,首當其衝的便是幼稚園、初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學生人數下降。

根據資料顯示,未來十年人數減少最劇烈的學生族群為初中生,到了2020年,全台就讀國一的學生人數,將比現在大減29%;2030年,全台就讀大學的學生人口,將比現在驟降43%,屆時高等教育生態將遭逢巨大改變。

他說,老人社會提前來臨,未來台灣青壯人口平均撫養人口的負擔將更重。目前台灣每100位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撫養36人,仍處於「人口紅利」時期;

2034年起,台灣將邁入撫養比超過60%的「人口負債」時期,等於平均每兩位有生產力的青壯年人口,將撫養超過一位的小孩或老年人,負擔十分沉重。
世界新聞網 記者周小仙台北17日

生太少 2023年人口負成長

台灣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今年總生育率更將跌破一人,在此基礎下,經建會推估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時間,也比兩年前的預估提早了四年,台灣總人口數將於十二年後、也就是二○二二年達二千三百四十四萬人高峰,之後開始負成長。

今年總生育率 估將降至0.94人

儘管現代人壽命延長,但高齡人口增加,三十年後每年死亡人數將逼近三十萬人,二○六○年死亡人數預估達三十四萬人,為目前的一倍以上;而在總生育率低迷下,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將於二○一七年交叉,自然人口增加趨近於零,之後在粗出生率增加幅度不及粗死亡率下,台灣總人口於二○二二年達高峰後,出現負成長。

經建會每兩年依據出生率、死亡率與遷徙情況三項假設,做出未來五十年的人口推計,由於台灣總生育率、即平均每位育齡婦女一生所生嬰兒數不斷下降,去年為一.○三人,今年受虎年及去年孤鸞年結婚人數下滑影響,預估總生育率將降至○.九四人,成為此次人口推計最大變動因素。

經建會因而下修生育率的中推計假設,即台灣五十年後總生育率從上次的一.四人調整為一.三人,使得台灣人口負成長時間點,從兩年前預估的二○二六年提前到二○二三年,足足提早了四年;若以低推計假設,總生育率僅○.八人估算,則台灣總人口負成長時間點還會更早,將落在二○一九年。

事實上,根據總生育率的中推計假設,台灣出生與死亡人數將於二○一七年同樣都接近十六.七萬人,自然人口的增加趨近於零,只是因為還有外籍配偶移入,使得社會人口仍呈現增加,台灣人口成長高峰得以遞延到二○二二年。

大學入學人口 20年後減43%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處長陳世璋指出,相較於一般國家人口結構調整大約五十年時間,台灣的問題在於調整速度太快,只有其他國家一半時間,這將會導致三大問題,政策上必須及早因應。

首先是衍生教育體系閒置問題,根據推計,十年後國中入學人口將從今年的二十六.七萬人減少為十八.九萬人,減幅約三成;大學入學人口二十年後則將從目前的三十一.九萬人大減四成三,剩下十八.一萬人。

其次是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目前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還有七十三.六%,二○一五年達最高峰七十四.四%後,將轉趨遞減,二○六○年將降到五成以下,將衝擊國家競爭力與經濟成長率。

二○一七年 邁入高齡社會

此外,老年人口增加,衍生長期照護的需求,今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約占總人口的十一%,二○一七年將達十四%,達到國際慣例所稱的高齡社會,二○二五年再增加為廿%,邁入超高齡社會,五十年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所占比率將高達四十二%。

而在少子化趨勢、人類壽命普遍延長的情況下,經建會推估,台灣目前約三個人養一個人、負擔較輕的「人口紅利」時期,將於二○二七年結束;五十年後,台灣總扶養比將達一○四%,亦即一個人要扶養超過一個人。
自由時報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2010-8-17

人口結構變遷 房地產後市的『潘朵拉盒子』

希臘神話中有一則故事:『潘朵拉的盒子』,大約是說潘朵拉戰勝不了好奇心,終究打開了宙斯囑咐,千萬不可打開的盒子,於是原本放在裡頭的疾病、罪惡、飢荒等不幸事物全跑了出來。

西方文化以此引喻一些人們不願面對、寧可忽略不視的事情。而以房地產來說,除『實價課稅』外,還有一項,也一直被藏在房地產(業界)『潘朵拉盒子』裡面,那就是『人口結構變遷』。

根據筆者側面了解,某些業界人士,私底下確實在關注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也有人開始做若干因應,但在公開場合,卻鮮少有人願意談及此事,媒體相關討論也多半點到為止,但是不談論,不代表趨勢就此停止。根據昨日經建會發布最新推計,按照目前相關趨勢,民國112年台灣人口將正式邁入負成長階段,比原先預定的提早四年發生。

更可怕的是,因為人口老化加上生育率持續下探,目前約三比一的撫養比,到117年會變成不到二比一,123年更會突破60%,等於每五個工作人口得養三個非工作人口(超過65歲老人及15歲以下兒童),工作人口負擔幾乎是目前的近兩倍。

大家都認同,需求是支撐房市的關鍵因素。而需求哪裡來?扣除商人創造的投資需求外,主要仍是從就學、就業、結婚、生育及退休等人生各階段變化所產生。

而當下台灣人口變遷中,除了總人口數減少,當然對房市需求面造成負面衝擊外,還有兩項趨勢,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一是少子化與高齡化,二則是撫養比持續升高。

少子及高齡化,使人口結構變成倒金字塔分布,使得因就學、就業、結婚及生育所產生的購屋需求大減。尤其近年台灣結婚率也節節下滑,情況比想像中還嚴重。

因應所謂少子化及高齡化,房市商品規劃也已有重大『變革』,如首購型產品坪數及格局降低,及所謂銀髮養生住宅等。後者已有不少大企業陸續投入,堪稱未來房地產藍海,但現階段為止市場規模仍有限。

撫養比節節提高是更嚴重的問題。

目前的少子、高齡化,將使未來五到十年新增的工作生產人口大降;醫藥科技發達,卻讓人們愈活愈長。因此,現在十幾二十歲的年輕族群,未來必須『養活』的高齡人口,可能將是現在的兩倍。

這當然會影響這個族群的整體經濟或購買力,額度最高的房地產消費,可能就是第一個受到排擠的項目。

如果高房價趨勢不變,這部份將很難用『小宅化』等商業策略模式來『化解』。

目前內政部積極向年輕族群『催婚』及『鼓勵生育』,不過目前為止效果不彰;因為近年經濟發展成果,都沒有落實到一般庶民身上;加上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感,確實是年輕人不想、不願結婚及生育下一代的主要理由之一。

而從上述觀點分析,則房地產業者恐怕也得加入這個『催化』的行列;畢竟不是所有房市商品,都能訴求頂端金字塔客層。

別以為上述情形,還要很久後才會發生,其實這已是現在進行式。台灣人口結構變遷趨勢之『潘朵拉盒子』,已是無法抵擋的趨勢,是所有人終究『必須面對的真相』。
住展房屋網提供

"經濟數據不斷再跑,一定會反應在房價和股市前面"
大部分的窮人是有地方住就好了而不是陪有錢人去玩房價堆高樂的遊戲
也許有些人抗議說薪水有漲但薪水都漲給通膨吃掉了吧
一個PEAK房價高峰絕對讓大眾充滿美麗的幻想而栽下去認為最佳投資工具把身家財產全部丟下去
現在大家都生一個要不然就不生而物價可是一年一年節節高漲
但房價我認為不用十年才會跌五年內一定跌給你看
Donlin5633 wrote:
叫他賣了!!只說一句~~賣了要住哪!!賣了也買不起新蓋的!!!
我只回他你是在自我感覺良好嗎~~白爽的@@
到是現在每個月花費都是精打細算!!過著貧民老百姓的生活!!
...(恕刪)


你不知道房子的借貸利息是最低的嗎?租屋...那每個月的花費更應該精打細算吧!!不然老了要吃啥?
(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房子賣了才能換現金.)

lwm wrote:
20年,真的是很久的時,
滄海桑田.....
...(恕刪)


買房是短時間內就可以使用的啊!又不是付清才能住,就是世事變化無常能買就買了,住的爽最重要,不然哪天要怎麼了都沒享受到.(配合自己的生活習慣裝潢,住起來真的很爽.)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