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台灣飛壘房價泡泡口香糖,請大家用力吹(2010/7/25更新)

dee83631 wrote:
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房地產泡沫化時也是上述相同的思維/作法 , 不過下場.....
美國政府在2008年代的作法是 , 其所援助的公司/產業真的不行的話 , 就放手讓他安心上路吧 , 通用/克萊斯勒這二大汽車公司的破產可是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同時也告誡美國其他公司/產業 , 政府來救時就是亂搞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安心上路之日.....(  ̄ c ̄)y▂ξ


1985~1990年日本東京房價漲了三倍, 台北最多兩倍, 且是從SARS期間算起, 雖然覺得很不合理, 尤其是對大多數上班族的所得來看, 但在目前政策支撐下, 泡沫是立刻 "啵" 一聲就破掉急速下墜, 還是慢慢消氣, 縮掉, 這差別很大, 對有居住需求的上班族來說, 是沒法等上5年時光, 況且5年的租金, 以每月1.5萬計算, 共計90萬, 一間屋500~700萬, 佔了太大比例, 就算現在買屋, 20年後, 跌掉30%, 500萬跌掉150萬, 700萬跌掉210萬, 但房租就要付出360萬, 利息加一加, 趁現在低利, 政府幫你補貼0.7%, 我覺得趁還有低利補貼, 負擔得起, 就可以進場!!

如果我們以一家三~四口, 需求 33p, 公設25%, 室內約25p, 小家庭來看

(買)
500萬, 15萬/p
600萬, 18萬/p
700萬, 21萬/p

20年後, 跌30%
500萬 15萬/p 變成 10.5萬/p, 剩下 350萬
600萬 18萬/p 變成 12.6萬/p, 剩下 420萬
700萬 21萬/p 變成 14.7萬/p, 剩下 490萬

(租)
500~700萬, 現在租金年收益3%計算, 15~21萬, 每月1.25~1.75萬, 取中間1.5萬, 應該是合理!!
1.5萬*12個月*20年 = 360萬

------------------------------------------------

以20年租金看600萬折舊,
360萬 / 600萬 *100% = 60%

除非 600萬 18萬/p, 20年後, 低於 7.2萬/p, 是真的賠到了, 就算真的賠了, 20年租屋要搬多少次家呢? 賠100萬, 20年分攤, 5萬/年, 我認為值得的, 更何況真的能跌到 7.2萬/p 嗎?

光看桃園10萬/p, 20年過去, 似乎也沒看到變成4萬/p, 連國宅也要賣5萬/p, 且未來建築成本應該也是越來越貴吧!! 現在, 不含土地的大樓建築成本, 應該要5萬/p吧!!

15~21萬/p, 北縣中古屋應該還是有很多選擇, 至於2000萬以上,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 應該算是少數才會選擇吧!!


這波低利補貼, 北市350萬, 外縣300萬, 我覺得對高總價商品的影響不大, 但對總價適合大多數上班族而言, 確實是一項利多, 泡沫就算破滅, 跌30%, 只要不跌破60%, 500~700總價, 20年後, 我認為是可行的, 至於3000,還是5000萬, 甚至好幾億, 跌30%, 又算得了甚呢? 他們資產或許是上億起跳, 賠個1000, 1500萬, 他們不怕的, 事實上他們怕的是本業垮掉, 當然如果本業恰好與不動產相關, 那就準備跑路...事實上很多建商都縮手推案, 甚至倒貨掏空也時有所聞!!

這樣的結構確實很不健康, 但現實就是如此, 合法, 但很不合理, 要拿家庭生活去等待一個合理又合法的時機, 萬一等不到呢? 負擔得起, 房貸支出控制在25%, 我覺得任何時候都可以買自認為的理想住家, 就算買在大家一片都不看好的區域, 又何彷呢? 有可能跌到 0萬/p嗎? 真是如此, 使用權依舊還是自己的, 更何況, 就算地震垮了, 土地也還是有價值吧!! 未來是未知的, 賺賠也難以預測, 做好家庭財務風險管理, 任何時間都可以買吧!! 更何況政府還提供了低利率, 還提供補貼, 此時不買, 更待何時呢? 想著自住, 又想靠增值賺大錢, 那就另當別論了!! 通常會出問題的應該都是這群槓桿大的人吧!!




xieb wrote:
其次,沒優惠房貸就買不起房子?如果是因為要有優惠房貸才能買的起房子,
那請問優惠利率能優惠多久?是10年還是20年?優惠到期就等著法拍是嗎?
...(恕刪)

優惠利率能維持20年~
連這個都不懂還想戰?
joe13579 wrote:
1985~1990年...(恕刪)

1991年開始,就是那個"傳說的"日本失去的十年,有人說是失去的十五年,禍首是美國老大哥,日本那時前幾年在美國吃的,又吐回給美國老大哥,然後日本誰來幹首相都一樣被罵成豬頭,美國老大哥真是賊啊。

有日本那個案例,現在世界金融風暴後,中國嚇死了,努力不要變成日本第二,也來個失去的十年。
其實這次世界金融風暴,世界各國心裏都很清楚,根本是全世界大多國家身不由己的幫美國擦屁股,心中一堆 X。

==================================================

就像買股票,很多人都想要摸底,四千多點時想說還有三千多點,三千多點時再進場買股票,結果大盤漲到五千多點,後來又想說跌回四千多點再進場買股票,現在五千多點進場買股票會套牢,結果大盤又漲到六千多點,一路向上,現在七千多點了,和原來四千多點差了三千多點,那更不想進場買股票。到了大盤一萬多點,終於忍耐不了,進場買股票,結果就開始下殺被套牢,不少人就一路又套回六千點或甚至更低。用自己的錢以現股買就算了,只要不下市變壁紙;但很多根本是沒本事又貪心用融資的,那就是一個慘字。
這一波的房價是全面性的上漲,
不僅僅是豪宅貴.

mingchun_lee wrote:
這幾年世界經濟還不錯
台灣的所得卻沒有實質增加
代表什麼知道嗎?
表示大多數人賺錢的速度維持
但有錢人跟老闆們賺錢的速度快上許多
所以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這就是金融生態阿~
所以豪宅當然越來越貴
joe13579 wrote:
1985~1990年日本東京房價漲了三倍, 台北最多兩倍, 且是從SARS期間算起, ....對有居住需求的上班族來說, 是沒法等上5年時光, 況且5年的租金, 以每月1.5萬計算, 共計90萬, 一間屋500~700萬, 佔了太大比例, 就算現在買屋, 20年後, 跌掉30%, 500萬跌掉150萬, 700萬跌掉210萬, 但房租就要付出360萬, 利息加一加, 趁現在低利, 政府幫你補貼0.7%, 我覺得趁還有低利補貼, 負擔得起, 就可以進場!!

如果我們以一家三~四口, 需求 33p, 公設25%, 室內約25p, 小家庭來看
...(恕刪)

以目前小弟跟公司買房子的同事們打聽到的新成屋購屋價格 500 ~ 700萬(30坪公設約25%)你能買到的大約是林口 ~ 三峽一帶 , 而那一帶的房屋月租金要1.5萬?這價格可以在板橋/永和/中和租房子了.....所以兄台的假設需要修改/調整一下.
joe13579 wrote:
(買)
500萬, 15萬/p
600萬, 18萬/p
700萬, 21萬/p

20年後, 跌30%
500萬 15萬/p 變成 10.5萬/p, 剩下 350萬
600萬 18萬/p 變成 12.6萬/p, 剩下 420萬
700萬 21萬/p 變成 14.7萬/p, 剩下 490萬

(租)
500~700萬, 現在租金年收益3%計算, 15~21萬, 每月1.25~1.75萬, 取中間1.5萬, 應該是合理!!
1.5萬*12個月*20年 = 360萬
------------------------------------------------
以20年租金看600萬折舊,
360萬 / 600萬 *100% = 60%

除非 600萬 18萬/p, 20年後, 低於 7.2萬/p, 是真的賠到了, 就算真的賠了, 20年租屋要搬多少次家呢? 賠100萬, 20年分攤, 5萬/年, 我認為值得的, 更何況真的能跌到 7.2萬/p 嗎?
...(恕刪)

兄台這邊的假設是20年租屋成本與20年房屋剩餘值相比較吧?那兄臺還有一點可能要注意 , 買房子是需要修繕費用的 , 租房子這部份的金額會少很多甚至可能是沒有 , 而且每年相關的稅金是房東在負擔....這點也要考慮.致於搬家的成本小弟2006年搬過一次 , 花費大約是2萬左右.

又 , 如果要裝潢的話那費用就又要另計了.

joe13579 wrote:
光看桃園10萬/p, 20年過去, 似乎也沒看到變成4萬/p, 連國宅也要賣5萬/p, 且未來建築成本應該也是越來越貴吧!! 現在, 不含土地的大樓建築成本, 應該要5萬/p吧!!
15~21萬/p, 北縣中古屋應該還是有很多選擇, 至於2000萬以上,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 應該算是少數才會選擇吧!!
...(恕刪)

20年前(1989)是台灣經濟最頂峰的時代 , 那個時代也就是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泡沫化最嚴重的時間.
1985-1990台灣經濟
這時候的股市是12XXX點 , 國泰一股要價19XX元的年代阿 , 這時的台灣人是有錢多到沒處花 , 20年後呢?台灣經歷全球金融風暴後 , 去問問大學新鮮人起薪多少吧 , 女王任職的公司是某知名日商 , 大學生起薪都是2.5萬 , 部分國立大學才有可能2.7萬 , 這與8年前動輒3.2萬元起薪差距有多少?

又 , 北縣的中古屋一坪15~21萬的話兄臺可以看看這個價格區間大約在哪邊.板上已經有不少討論了可以多爬一下.
joe13579 wrote:
這波低利補貼, ...., 至於3000,還是5000萬, 甚至好幾億, 跌30%, 又算得了甚呢?他們資產或許是上億起跳, 賠個1000, 1500萬, 他們不怕的, 事實上他們怕的是本業垮掉, 當然如果本業恰好與不動產相關, 那就準備跑路...事實上很多建商都縮手推案, 甚至倒貨掏空也時有所聞!!
...(恕刪)

這是有錢人沒差?....算了 , 有錢人認為沒差就沒差吧......╮(﹀_﹀")╭

joe13579 wrote:
這樣的結構確實很不健康, 但現實就是如此, 合法, 但很不合理, 要拿家庭生活去等待一個合理又合法的時機, 萬一等不到呢? 負擔得起, 房貸支出控制在25%, 我覺得任何時候都可以買自認為的理想住家, 就算買在大家一片都不看好的區域, 又何彷呢? 有可能跌到 0萬/p嗎? 真是如此, 使用權依舊還是自己的, 更何況, 就算地震垮了, 土地也還是有價值吧!! 未來是未知的, 賺賠也難以預測, 做好家庭財務風險管理, 任何時間都可以買吧!! 更何況政府還提供了低利率, 還提供補貼, 此時不買, 更待何時呢? 想著自住, 又想靠增值賺大錢, 那就另當別論了!! 通常會出問題的應該都是這群槓桿大的人吧!!...(恕刪)

這段話算是自住沒差嗎?......(  ̄ c ̄)y▂ξ
對於自住沒差的論調 , 版上之前也戰過了 , 兄台也是可以去爬爬文......
不過如果買到的房子就是自己喜歡的環境+可以負擔的價格....那就不要考慮其他的問題去買吧.畢竟爽度是無價的......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絕對機密 wrote:
1991年開始,就是...(恕刪)

為兄台補上20世紀3大房產泡沫資料(美國/日本/香港)
20世紀三大房產泡沫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去年底有強烈的買房衝動,
隨著看過的房子多了,
接觸的屋主多了,
遇到的仲介多了,
青年安心成家也核定下來了
不過那股衝動早就消失了~


還是先拿去放定存......
隨緣吧。
dee83631 wrote:
為兄台補上20世紀3大房產泡沫資料(美國/日本/香港)

謝謝,看到了,日本:1991年破碎,導致日本長達15年的經濟蕭條。
城裡的草包 wrote:
還是先拿去放定存....(恕刪)

可是現在三個月和半年期的定存利率都超低,多少自己查。

要是我,現在縱使不做股票,也會寧可買黃金存摺(黃金條、塊)來放,才不放定存。
dee83631 wrote:
以目前小弟跟公司買房...(恕刪)


1. 房子有新有舊, 在北縣舊屋
500萬, 15萬/p
600萬, 18萬/p
700萬, 21萬/p

可選擇的區域應該還不少!!

2.
折舊裝潢確實需要計算進去, 稅金也要算進去, 利息也要算進去, 但租屋造成的家庭漂浮感, 是否也應該要計算進去呢? 像小朋友學區時常變動, 每次搬家前後的準備, 馬桶損壞, 房東不願修, 你能夠憋住硬撐多久呢? 冷氣要不要裝呢? 房東給的冷氣舊又吵, 耗電又兇時候, 你要不要吹呢? 如果自己裝冷氣, 變頻新冷煤重罐拆裝一次又要多少錢呢? 一間屋要幾台冷氣呢? 房間想油漆一下, 還要跟房東協商, 漏水時候, 房東不願處理, 你搬是不搬呢? 要搬, 小朋友隔天要不要上課呢? 便利性確實是需要代價, 但生活中必要的便利性, 所反應的價值, 是否應該也要計算進去呢?

對目前房價, 我也覺得非常不合理, 但未來會如何, 誰能百分百預測準確? 家庭生活還是要持續下去, 是沒法去等一個不可知的未來購屋時機點, 只能就現有的資源, 控管好家庭財務風險, 以7~10年還清本金為目標, 計算房屋總價, 我認為 500~700萬, 在雙薪家庭少子化社會中, 在北縣尋找一個屬於自己家庭的窩, 機會還是很多的!!

3. 那機會在哪裡呢? 如同你如下說的
北縣的中古屋一坪15~21萬的話兄臺可以看看這個價格區間大約在哪邊


新聞媒體喊的價格聽聽就可以, 實際上可以去一些房屋網站上找找區域成交價, 幾乎北市周圍臨近區域都可以尋找到, 當然, 如果要找區域熱門區塊, 又是捷運, 又是學區, 又是鬧中取靜, 又知名建商, 新聞媒體炒的火熱情況下, 自然價位是便宜不到哪裡, 像江子翠, 新板之類區域, 或是中永和四號公園, 或是非常臨近走路就到捷運之類區域

不過北縣很大, 臨近北市周圍有板橋, 三重, 中永和, 新店, 汐止, 淡水等等區域, 這些區域中古公寓價格有沒有15~21萬/p呢? 10年左右上下的大樓, 有沒有15~21萬/p 呢? 還是有很多, 光就新埔捷運站周圍遠一點的區塊, 也還是有10年不到的房子, 價位就約在21萬/p左右, 汐止甚至新屋20萬/p左右, 10年左右中古大樓, 更是一堆是不到20萬/p, 三重也是, 中永和, 新店也是, 並不需要到三峽,林口找新屋, 當然, 要找新屋, 那裡確實選擇機會多, 這就要看各人喜好了!!

至於房租1.5萬, 我是以600萬, 一年出租收益3%計算出來的, 我想這應該很貼近事實, 北市一間千萬舊公寓27p, 3房2廳2衛, 租金應該要2.5萬吧, 600萬小套房, 應該要1.5萬吧, 臨近北市的北縣區域, 上下班交通尚可區域, 600萬, 租1.5萬, 應該很合理吧!!

5.
目前超過300萬利率僅僅0.2%左右, 出租收益3%來看, 差了15倍, 對尚在租屋的家庭來說, 拼死命存錢, 事實上, 存錢所產生的利息錢, 根本就不足夠墊給房東的收益,

600萬存款, 租個1.5萬房子,

600萬*0.2% = 1.2萬/年, 1000元/月
15000 - 1000 = 1.4萬/月

事實上, 雙薪家庭每月所得就要先扣1.4萬後, 才能存錢!! 可見得同樣所得, 不論你是租, 或是買, 不見得就可以多存一些, 唯一差別是一個是租, 一個是買, 有些人租, 是想買沒錢買, 有些人是賭一個未來跌價, 短期租屋, 有些人買屋想的是夠用, 先求有再求好的想法, 有些人買屋除了享受還想賺錢, 擴大借貸賭它個未來穩賺不賠, 甚心態都有啦!!

我在這說的是針對 "先求有再求好的" 的上班族家庭, 只要設定好7~10年左右可以還完本金, 家庭先安定下來後, 僅管不景氣, 薪水不增加, 但心理上, 不用再為了幾年搬一次, 三不五時居住環境受制於人的壓迫感所苦, 事實上, 這些在在都影響著生活, 對生活無形間形成一股壓力, 這樣的壓力, 很難用金錢來衡量的!!

房價漲的很不合理, 明顯炒作, 尤其是炒作民生必需品, 但抱怨也沒甚意義, 該給人家賺, 也是沒法的事, 但有哪一個上班族工作不是為了賺錢? 打混摸魚領薪水, 大有人在, 管理面上還是要給這些人薪水, 政策被綁架, 能怎辦呢? 努力工作上班的雙薪家庭, 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 小孩還是要照顧下去的, 僅管想盡量多陪陪小孩, 多改善家庭生活, 但一天就只有24小時, 只能盡量安排時間了, 時間才是寶貴的, 錢夠用就好, 住夠用就好, 借貸怕還不起, 也只好先租屋, 等能力較足夠後, 再求一個 "有", 要是中了樂透, 再求一個 "好", 也只能如此了!! 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 漲跌就留給新聞媒體與仲介代銷去說吧, 因為他們是靠這些養他們的家庭, 過他們的生活, 大家都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吧!!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