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5900227 wrote:該不會我聽到的,那位...(恕刪) 是淡水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在小綠買的! 聽到只能說怎麼有這麼傻的,連出價都不會!不過房市就是這樣, 總會有不清楚價格或是出手過高然後後悔的人, 相對的也有出手過低, 買不到被人先行買走的, 市場行情怎麼來的?? 成交才有行情!! 沒成交的物件都是待價而沽. 跟股票一樣,有人掛賣也要有人買才有成交. 同一社區有人20萬成交, 有人買到22萬, 誰被騙了?? 除非物件有重大結構瑕疵,輻射海砂凶宅, 不管賣方跟仲介是甚麼關係, 對買方不都是前任屋主嗎? 下好離手!! 幾百萬幾千萬的交易, 真的這麼容易被仲介騙?? 仲介能介紹的就是房屋格局,環境,未來"可能"展望, 附近成交行情(這個有人信仲介的話,很可能會被三歲小孩騙走手上冰淇淋), 這些買屋的人不做好功課,就說仲介騙人.讓人無法理解, 賣東西本來就是隱惡揚善. 沒碰過有業務說自己的產品不好,去買別家的吧! 講好聽一點, 仲介的功能就是想辦法幫屋主賣出手上的房子及他可以接受的價格, 幫買主買到他想買到房子及腹的起的價格. 中間的折衝, 如何讓雙方都覺得心滿意足, 就看技巧了!
0955900227 wrote:我當初參與砲文,我可不知道買家是投資客這個內幕才是傷了我的心 我經歷過雷同原發文者的購屋鳥事,現在也買了新的中古屋自住,舊屋沒賣也隔間出租,所以照版主標準我也算出租投資客。所以之前購屋碰到的購屋鳥事,如果也發文取暖,搞不好也會被冠上"房仲業VS租件投資客,兩個專業互槓, 真實的背後,卻傷了我的心"仲介該有的職業準則還是有個無形的社會認知,仲介身兼買或賣家身分,面對其他賣或買家,就跟職業準則衝突,所以兩大龍頭內規發現就是開除處理,這樣比較符合社會認知。p.s. 別讓原討論沉下了
pastor0913 wrote:我經歷過雷同原發文者的購屋鳥事,現在也買了新的中古屋自住,舊屋沒賣也隔間出租,所以照版主標準我也算出租投資客。所以之前購屋碰到的購屋鳥事,如果也發文取暖,搞不好也會被冠上"房仲業VS租件投資客,兩個專業互槓, 真實的背後,卻傷了我的心"仲介該有的職業準則還是有個無形的社會認知,仲介身兼買或賣家身分,面對其他賣或買家,就跟職業準則衝突,所以兩大龍頭內規發現就是開除處理,這樣比較符合社會認知。恕刪) 出租沒罪,狗咬狗一嘴毛,取暖,住展, 透明房訊那邊會比較溫暖家有幾間閒屋租人, 這樣也算投資客= =自住為何會貸款成數越來越低,不是沒道理的
pastor0913 wrote:仲介該有的職業準則還是有個無形的社會認知,仲介身兼買或賣家身分,面對其他賣或買家,就跟職業準則衝突,所以兩大龍頭內規發現就是開除處理,這樣比較符合社會認知...(恕刪) 用說的都很好聽,有空多問問2線品牌的店長,大多是哪隻龍培養出來的再了解一下店東的背景,你會發現很多的人都是一家人啦
房地產市場本來就會存在著投資客,很多銷售商品裡頭也是都在賺價差套利,不然也不會那麼多貿易公司在代理很多的產品做內外銷,賺的合理不要給人家黑心產品,我想就不會觸及法律的問題,懂的人不會去買,不懂的人還是買下去,花錢學經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不知鄉民對房市投資客的定義為何?就我個人而言,投資客是指那些炒高房價和地價,短期擁有物件(所以有個「客」字)賺取高差價的,也就是房市炒作客房價高,部份原因也是投資客(房市炒作客)推波助燃,這或許就是為何很多人對投資客(房市炒作客)觀感不好的原因吧!如果是包租公、包租婆,賺租金非炒樓,就我個人感受是投資,但不算是房市炒作「客」!樓主主題中寫的(租件投資「客」),以「欲購屋者必看 購屋陷阱知多少?我的真實遭遇」那篇來看,那篇樓主或許是投資(現在是租,以後說不定會給小孩字住),如果是長期擁有的話,就不宜用「客」這個這,有誤導指為投資客(房市炒作客)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