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lala wrote:
用張副市長的用詞來說
你覺得你家目前市價多少是合理?
內湖舊公寓,
2004年初,仲介告訴我,西湖合理市價是 20萬/坪。我不信…
2008年上半年,仲介告訴我,西湖合理市價是 30萬/坪。我不願…
2008年下半年,金融風暴,價量齊跌…。我不敢…
2010年,30萬/坪,在西湖 已經買不到到 喜歡的。我不能…
2011/5,我出手了,30萬/坪,但不是在西湖。我終於…
2011/6,奢侈稅實施,[所有?]專家學者都預估 房價會開始反轉向下。我已戴好鋼盔…
2012/9,實價登錄登場,成交價 陸續浮現,西湖站穩40萬/坪[?]。
2013/1,連我買的附近,都出現40萬/坪。
2013/5,今天,你問我 合理市價是多少?
記得 好像是顏炳立[?]說過:
「房市 沒有所謂合理價,只有成交價,能成交的價格 就是合理價」。
多空論戰,各有看法立場,我沒意見。
進不進場?買不買? 各人決定,怨不得人。
與真正的現狀基本上無關
有房的自住客或投資客心中就是希望房價上漲
想買的,無房的就希望它跌
就算舉一堆數據, 充其量也只是找自己想要的數據去解讀
房價往回看是有其上漲或下跌的趨勢
但當你過的是今天, 絕對是多空相當(成交價就是多空的均衡點)
面對的是明天, 更是混沌不明
不要說明天, 下一秒會是怎樣的世界都是未知, 遑論未來幾年的走勢
所以決定要與不要是當下的問題
怕了如何擔輸贏
決定買決定等都是一個決定, 當下並無好壞與對錯的問題
因為那是當你結算時才能確定的事
話說我開始看屋是2009年的事
因為常住娘家想要搬出來自己住
看了近一年中古屋, 時間來到2010/05
說真的好貴, 不管年份基本15w/p起跳
就在決定要買一間1000萬的公寓時
轉角的路邊看到12.2萬起
好奇去看一看預售屋<15w/p
二話不說馬上訂一戶1100
這過程也是風風雨雨
現在裝潢好住了一年一切都值得
現在要我買我也買不起這麼大坪數的
所以對不對是往回看時才知道
往前看我不知道怎樣才對
只能採平衡式操作, 不賭單邊
如此過起來比較順遂
雖說如此
基本上我也都是在處理兩三年後的佈局(生涯規劃)
只是先佈局是在大部份可預測的情況下
但這種預測並不包含房價的預測
而是對需求與資金的規劃
時間點到, 資金夠的話我會不管房價
因為未來還有比房價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做
房價就隨他去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