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拒絕都更好爽!

A咖錦衣衛 wrote:
"有足夠資金,參與合建增購"
單獨這句話就假到不行
七樓華廈無都更價值,蓋房子的本錢要自己出,建築成本每坪抓28萬都要1000萬才有原本的坪數大小,加購一坪低標120萬(這算蛋白區價,蛋黃要150萬),請問有錢買10坪?.....因為這樣就要2500萬了

華廈有無都更價值取決於其土地分區種類及臨路大小,若處商業用地
最高法定容積達800%,都更各項獎勵拿滿封頂可再乘200%
再加銷坪係數算1.5就好,1坪土地能蓋出24坪建坪
舊建物要是獨棟7樓華廈,因建築削線及建敝率限制,是絕對蓋不滿可用容積的
若舊華廈處於上述條件之下,只要能整合街廓增加基地範圍,將可蓋容積蓋滿
都更價值極高,原屋主1坪換1.5坪以上都有可能
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況下
主要是表達:各華廈條件不同,價值不同,別一概而論
只是個過程 wrote:一棟小坪數集合式住宅...(恕刪)

現代建築主要依靠樑、柱、外牆為主體承重結構
為求整體輕量化,內部隔間牆幾乎都是輕質隔間材質
這些輕隔間材質對建物本身結構強度並無多少幫助
去看看各百貨、商辦、101大樓之類的
請問你在內部看到一堆隔間承重牆了嗎?
有牆也都是矽酸蓋板的輕鋼架結構,能看到最多的就是立柱而已
這些輕隔間用腳稍微用力一踹,就有可能破裂,能指望他穩固大樓結構嗎?
客變前建商會出結構圖,明訂那些牆能動,那些主結構不能動
這都是經過結構工程師計算過的,就算整棟都將非承重用之隔間牆都拆除
對大樓整體結構也沒有影響
odie0315 wrote:
為求整體輕量化,內部隔間牆幾乎都是輕質隔間材質
這些輕隔間材質對建物本身結構強度並無多少幫助
去看看各百貨、商辦、101大樓之類的
請問你在內部看到一堆隔間承重牆了嗎?
有牆也都是矽酸蓋板的輕鋼架結構


所以你跟你的鄰居, 是用矽酸蓋板的輕鋼架結構當牆?

隔壁叫小小聲, 你應該也聽得很清楚.
只是個過程 wrote:所以你跟你的鄰居, ...(恕刪)
很不幸的,現在的確有新建案是這樣蓋的,不過可輔以濕式灌漿,便能增加隔音效果

不過你的重點一直抓錯
前面你疑慮的是小宅打通是否影響結構,現在又講隔音?
答案是打通輕質隔間牆(包含輕鋼架隔間、白磚牆、陶粒牆....等等)不影響結構
輕隔間的目的不是支撐結構物的重量,而是用於劃分空間,增加隔音性能
odie0315 wrote:

輕隔間


就摳絲當啊
odie0315 wrote:
華廈有無都更價值取決...(恕刪)

依照樓主所說屋齡3x年就不可能,容積管制之後的建築物早已按法規容積蓋,就不用想是商業區容積,至於整個街廓等等的就更難了,目前台北市能這麼搞的房子都不只50年以上了,自己走危老沒有不行蓋,只是價值要看新屋銷售價來看是否有多餘利益,否則只是自己多花錢蓋成新房子,整體價值並未因為都更增加,除非愛到不行才會花錢原地重蓋,但是請自己處理不會有建商理會的
A咖錦衣衛 wrote:依照樓主所說屋齡3x年就不可能,容積管制之後的建築物早已按法規容積蓋,就不用想是商業區容積,至於整個街廓等等的就更難了,目前台北市能這麼搞的房子都不只50年以上了,自己走危老沒有不行蓋,只是價值要看新屋銷售價來看是否有多餘利益,否則只是自己多花錢蓋成新房子,整體價值並未因為都更增加,除非愛到不行才會花錢原地重蓋,但是請自己處理不會有建商理會的

容積管制是限制各土地分區的容積上限
建築削線及建敝率則會因臨路寬度而決定此基地可蓋樓層高度的上限
若舊的獨棟華廈基地位處商業區,臨路寬度不足,因此造成建築削線於7樓已達其高度上限
而建敝率又限制其各樓層無法再增大的情況下,即可出現法定容積蓋不滿的狀況
法定可蓋800%,但因臨路建築削線及建敝率造成該基地只能蓋到500~600%
唯一有解的方式就是整合臨地讓基地變大
讓建物有空間退縮增高+擴大各樓層面積去增胖,才能蓋好蓋滿
而華廈屋齡基本上都比4~5樓公寓小,3x年前要蓋時,鄰地公寓才10~20歲
沒啥機會整合一起重建,只好蓋到7樓上限出售套利,放棄未使用到的容積
這種建物在台北非常多,所以地段符合的話,建商是會想要連同華廈一起都更的
一是有利可圖,二是完整方正不缺角的基地更易於規劃及銷售
以下圖、影(影片時長3分多,但非常詳細)可提供參考

P.S:補充一下,即便現在新蓋的商業用地建物,也可能因基地不夠大而選擇只蓋7樓
放棄未用完的容積,因為消防法規定8樓以上必須配備2組逃生樓梯
基地已經小了,依規必須退縮人行道,然後建物還要內塞2組逃生梯.......
單樓層內根本沒剩多少空間可供住家規劃....
所以只能選擇蓋7樓就好

建築削線及建敝率說明
odie0315 wrote:
容積管制是限制各土地...(恕刪)

都更還是要講實務面上的彼此干擾,左鄰右舍透天,公寓,華廈要共同整合很難,彼此地主間的條件不同,人是會陷入比較迷思的,目前要整街廓成功的都是建築類型同期建,而且遠超過50年,所以我說樓主今生無望
土地使用分區突破住宅成商業區我是有真實經驗,容積管制前的舊大樓,使用分區住三,都市計畫的商三特定專用區......要跑原容積鑑定才有都更利益,還有航高限制幸好前幾年放寬,馬路再寬也沒用
相鄰兩棟大樓的都更可得利益分配也不會一樣,牽扯到原建築物建蔽率的空地大小與原公設比大小,兩棟樓要合併會有幾%差異就足以破局,甚至因為建築物鑑定都能造成兩棟樓都更同意比例有差

都更要從地皮可開發坪數開始跟地主談是正確步驟,問題這社會上已太多似是而非的說法,要地主一開始就像學生一樣學習認知很難,根本聽不進去不想聽,直接就想知道能拿多少坪多少價值,問題這不是一塊空地可以直接計算出來,要跑法容還是原容?能不能要不要容積轉移?原容鑑定連建築物的皮該多厚都要計較,談好送件還是要再小砍一刀才放行

講再多都沒用,送件程序跑得出來才是真的,台北市看哪一區,一年生不出幾個案子成



這張文寫正本,我就是收文者地主

都更這麼困難的事,有別人做而自己只要簽名蓋章即可,這麼簡單的事簽名蓋章都做不了,還意見一堆還要搬石頭妄想砸別人腳?其實只會砸自己腳
MIDAP

我們這邊也在跑危老都更,還是有住戶在那邊無視牆面龜裂說房子好好的阿幹嘛都更???? 給建商賺幹嘛? 真的是有夠腦殘....反正我房子剛重新裝潢好了再住20年也沒差,看他們表演。

2025-03-20 20:40
gray48816 wrote:
我家台北市走路捷運3...(恕刪)


7樓華廈有機會一起都更條件合理之下應該半夜都要簽了..怎麼會拒絕好爽
MIDAP

沒辦法。總是有弱智寧可住老屋,下雨天漏水在那邊接水,有都更夢所以也捨不得重新裝潢,但又不想給建商賺:D

2025-03-20 20:41
說真的,很多台北老人把老屋當寶

整天吃齋念佛師兄師姐互稱的

腦袋進水的一堆,整天覺得人家要佔他便宜

好像來談合建就是要搶他?

你都幾歲了?生活品質有機會改善還不把握?

葛屁前能住的像個人,而不是第三世界國家要惜福。

是說這些嬰兒潮出生的老人生活隨便慣了

當年也沒什麼好物資生活

能有遮雨的地方就能滿足

所以都更最大阻力就是無知老人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