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大家別急 現在已經開始有斷頭戶

我的觀察看來以二手屋來說
現在出脫的斷頭戶大多是自住型的賣方
而且, 有時市面還沒出現, 投資客又進場了!
這也是很多人說, 現在不買以後更貴囉...

房子要多看功課要做足
在房價低迷時也有房仲賣出創高價的記錄

斷頭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多啦

法拍是有增加些

大家都等要跌..試問89~90年間跌下來你有想買屋嗎?

股票跌跌不休你這兩天有進場嗎?

跌了...你真的會買嗎..看股票就知道囉

需要..就去出價吧!別當算命先囉!
sinyi4734 wrote:
斷頭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多啦

法拍是有增加些

大家都等要跌..試問89~90年間跌下來你有想買屋嗎?...(恕刪)


親人91年買台北市師大路附近舊公寓2F/4F

實坪50坪外加10坪多走廊(我沒有寫錯10坪多走廊)

共計1500萬,現在至少3000萬,如果自地改建成功至少賺2500~3000萬左右。

買屋時機真的很重要!

有斷頭戶,投資客會搶先進去嗎?
第一,要投資客現在有資金可以操作.
第二,要是一個還有上漲空間的投資標的.

我想,這投資客想必有獨到的眼光.


馬賽克0445 wrote:
因為我覺得就買屋人的立場來看 延展寬限期只會讓本金壓縮在更短的時間內要還清 反而增加貸款人的負擔...(恕刪)

不曉得有沒有人好幾年前借過房貸的?那時候銀行規定你不能提前還清本金,提前還本金是可是要賠錢的,最近幾年因為銀行間的競爭,才取消了這個規定。

所以對銀行來說,房貸戶一直只還利息而不還本金,才是他們所希望的,因為這樣才能賺更多利息。之所以只有2年寬限期,我想是央行規定的,假如沒有這個規定,你要10年寬限期,銀行也樂於給你的。

至於斷頭戶的問題,對銀行來說,房貸戶2年寬限期滿後繳不出本金,斷頭給銀行,那銀行只賺2年利息,然後擁有房子,但要列成呆帳。反過來說,當央行同意展延之後,比如說5年,就像樓上多位大大所講的,這會增加房貸戶的負擔,只是延後斷頭而已,但是銀行可以多賺5年利息,還是擁有房子跟延後5年提列呆帳。

大家看出差異了嗎?
當央行同意展延之後,銀行不用現在就提列呆帳(影響的今年的EPS),還能多賺幾年利息,何樂而不為呢?
這有點像是我們小時候唸過的"上下交相賊",上就是央行,下就是銀行,央行賭的是新政府的擴大內需方案,銀行嘴巴講勉強配合,但卻暗爽在心裡...

好吧,這是什麼鬼邏輯?因為以後跌了也不會買,所以應該現在用比較高價買?明知房價會跌?
sinyi4734 wrote:
大家都等要跌..試問89~90年間跌下來你有想買屋嗎?

股票跌跌不休你這兩天有進場嗎?

跌了...你真的會買嗎..看股票就知道囉

需要..就去出價吧!別當算命先囉!
W.T.F. wrote:
好吧,這是什麼鬼邏輯...(恕刪)


現在有很多勸 "進" 的人的邏輯本來就都很怪, 見怪不怪了, 大大別太認真...

為什麼 921, SARS 期間小弟沒買房子?! 廢話, 那時候小弟連一桶金都沒有, 要買也不能買... 也許硬買可以, 但小弟比較保守, 不敢過度消費... 那段時間應該是 5 年級生的天下吧, 就是板上大多數經濟能力好的一群...

在房地產區看了這麼久的文章, 小弟肯定的是板上有很多人是有房想脫手或者本身就是那種行業. 擁有房子又可以說出個合理邏輯的人, 少之又少...
guanminhong wrote:
現在有很多勸 "進"...(恕刪)


我覺得畢竟房子不是幾十萬的東西,在買賣的人相對來講也不多,大都是"聽說"或是"親友"的經驗談吧,我個人倒是不覺得有什麼斷頭戶,我是投資客呀,我上上星期也脫手了我的資產,斷頭嗎? 沒耶~~就照著我之前心目中的價格售出。
等斷頭戶...還不如花多點功夫去看房子,自己住的房子也是看了半年多,跑遍士林天母,看了至少2x間的房子才找到的,多做些功課,多跑建案,比在那裡等或是在這看有沒有斷頭好太多了。
斷頭戶或許有但量目前可能不多,早就被識貨的人有管道的人早撿走了,很難流到一般市面吧,現在利率水準不高,台灣雖在升息但每次象徵性的半碼0.125%調的很慢(約每季一次),市場資金仍浮濫市場利率低所以投資客繳息壓力還不高,如果央行有GUTS的話連續調高個幾碼,很快就有斷頭戶了,但可能性不高,央行彭老官位還想作到退休,身為前朝遺老最好在目前民調低時不要出來搶鋒頭,免得千夫所指。 所以,如果無戰爭、天災、SARS之類(最好不要來)房市目前還是緩跌,多空僵持量急縮的作頭型態吧。 個人愚見~~~
scsb240 wrote:
斷頭戶或許有但量目前...(恕刪)

房市目前還是緩跌,多空僵持量急縮的作頭型態吧。


其實緩跌才是最符合群眾利益的情形.

不過以最近台灣甚至全球的投資心態來說, 大家看見的多半是急漲急跌
... 金價如此, 油價如此, 房價也不例外.....
短期內飆漲一倍的不少見, 狂跌腰斬的也有耳聞
自己住的中和地區就是如此, 當地在這兩年居然有單價超過四十萬的產品....
結果現在幾乎所有的推案都卯起全力促銷..

房子這東西永遠都是越漲越有人要搶, 越跌越沒人要..
這樣繼續下去恐怕最後倒楣的就是放款銀行了..
美國二次房貸不就是這樣呢...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