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房價考慮通膨其實是賠錢的 吧?

人的問題...房價沒動每年也有租金收入,房子不出租?不就你自己的問題?
你沒買房子,錢放銀行就能抗通膨?
更何況非蛋黃區的大部分都是漲的
買的標的有問題就以偏概全?
有些沒落商圈之前一棟好幾億,現在沒落剩不到一成兩成,不就買房子都會賠到脫褲?
arrem5104

例如哪個商圈好幾億?你說的是西門町喔,你去西門町問問,有沒有好機億的房子賣你兩三千萬的?不然就是幻想

2022-02-10 4:32
siva01 wrote:
這樣算對嗎?  
100萬 10年後只剩64萬。
現在的100萬 10年前值157萬。


我假定你講的 100 萬元貨幣放 10 年後只等同當年 64 萬元能買的商品數量(貨幣購買力下降),那你看這表格你會不會比較有感覺吧?平均物價上漲率我就概抓個 3.6%,這也比較符合一般的感覺....

貨幤 1 元能買幾公克的糖果,你就當作你有 100 萬元好了,那在 2021 年你能買 68 萬克的糖果,但 100 萬元在 2010 年你卻可以買 100 萬公克的糖果。你再去比你房子入手成本參考看看。

先說了, 物價上漲率我是按你講 100 萬元 10 年的貶值幅度去大略反推的,不是官方數字。

所以很弔詭啊。 你算出來的是現在的2700萬等於10年前的 1800多萬。68%。
不知道真正銀行的算法是?  
100萬 的購買力與通膨?? 

房子還有折舊。房子也抵不住通膨。
繼續這樣。不就像一次世界大戰一樣 
通膨後的通縮。 

爛掉的經濟只好找戰爭來彌補。所以就開打了。
dancingra

錯不錯你不能這樣子斷言,要客觀數字來說話才行,我這兒只是用淺白的方法去表示給您看那種貨幣貶值的感覺作估計,你一樣可以質疑我呀,我不一定對的。

2022-02-10 16:09
erichuang801

就説:是土地抗通膨!

2022-02-13 17:39
siva01 wrote:
房子還有折舊。房子也抵不住通膨。
繼續這樣。不就像一次世界大戰一樣 
通膨後的通縮。 

爛掉的經濟只好找戰爭來彌補。所以就開打了。


不要拿特例當通例亂解釋。

要不你拿黃金現價跟 201X 年最高點去比,一樣不抗通膨,黃金跟你的房一樣,完全無利息。你要特例結論黃金保不保值 ? 我也沒辦法。
siva01
siva01 樓主

以前除了中美斷交外。還沒遇過這樣的經濟勒。 美國現在亂印鈔票。不就是造成現在錢變薄的原因。

2022-02-10 15:32
dancingra

其實這樓很多看法都給你了,蠻多都正確。問題只是,把錢換成什麼,這又涉及偏好問題。就說房地產一項,近幾年來,豪宅產品有沒有放量用力漲?(放量就是市場認同,多數錢都願往那兒流進去)

2022-02-10 16:29
通膨是要考慮購買力的

購買力每個人消費模式不一樣

所以通膨率對每個人及每個國家來說是不一樣

台灣主計處已經幫忙統計市場調查

依平均來計算

10年100萬的購買力折損就是90萬左右

這是平均

不同商品有不同的通膨

我們只要知道通膨這10年正在發生

這10年個人資產成長速度大於通膨即可
siva01
siva01 樓主

我查了幾個政府的cpi 每一年不超過2% 算1.5。10年也15% 100萬 變85萬。 狠一點就是80萬了。 如果是用複利算 1.015的10次方 又不一樣了。

2022-02-10 23:16
cust123456789

CPI是被低估的,因為台灣政府習慣,補助,補助,再補助....所以很多東西(例如:公車,捷運,電費)其實已經漲了,卻因為補助所以沒漲,所以台灣的CPI是被低估的

2022-02-14 1:03
台灣現在領低薪的一堆。房價只不過是跟通膨漲上去。結果只要房子超過30年進入死亡交叉點就漲不上去了。
難怪一堆人去買便宜土地啊。
土地沒有折舊率 而且政府每年調高。
dancingra

現實是這樣沒錯,很多人在那講買房,其實更正確說是買地以及人家附帶做給你的地上物。地是價值的核心,房只是在風吹雨打與地震中一直折損,地比起可以浮濫發行的貨幣更限量,但前提是地段的認同。

2022-02-10 16:15
erichuang801

花蓮中央路農地,沒有蘇花高速公路後,就變便宜了!

2022-02-13 17:41
大家分析了這麼多,

樓主你還是把實價登錄貼出來我們看看。

看看什麽地段10年前賣2700萬,十年後還是賣2700萬。

這樣比較準。
siva01
siva01 樓主

你自己找不就好了。一堆耶。東區sogo那邊 自己確認比較正確

2022-02-10 15:50
不知道有無經濟系的人

可以幫我解答 

假設每年的通膨不超過2%
算1.5好了

那是不是 1.015的10次方 是10年後的值呢?
以台灣名義上不超過2%的通膨指數。

換算回來。
100萬 10年後變86萬了。
1.015的10次方=1.1605
1/1.1605=0.8616
100*0.8616=86
如果以每年2%來算通膨
100萬10年剩82萬
1.02的10次方=1.2189
1/1.22=0.819
100*0.819=82

以3%
1.03的10次方=1.343
1/1.343=0.744
100萬10年剩74萬

太恐怖了。

感謝大家的寶貴意見。
看來 原本sogo附近的新大樓一坪來到100多萬 也都是4-6000多萬起跳 也是因為新的才有這價錢。超過30年的房子剛好是死亡交叉點。買來便宜等都更
但是能都更的房子少啊。

看起來就算是地點好的房子
大概20-25年是巔峰
超過就開始下滑 
但是因為通膨原因造成房價高。但是一般民眾薪水跟不上通膨。造成房價高的假象。 

現在又一堆人跑去搶房。真是太過詭異了。
siva01
siva01 樓主

因為他的沒算法啊。搞不懂是要用複利還是單利

2022-02-11 12:59
Trillionaire2020

大安區萬華化。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2-02-13 0:39
siva01 wrote:
超過30年的房子剛好是死亡交叉點。買來便宜等都更
但是能都更的房子少啊。

這就投資決策的機會成本啊.... 2700 萬買你的老房等都更,但若是沒內線或有法子明白或掌控何時可都更,那就成了 2700 萬套牢在那,租得出去還算了,租不出去那比定存還慘。而 2700 萬不買你的舊房,去新北也可以買不錯的新房了。

siva01 wrote:
看起來就算是地點好的房子
大概20-25年是巔峰
超過就開始下滑

這也不是通論,店面可能就不適用... 看看一些觀光老街的二樓透天,一堆 50 年老屋,只要有人潮錢潮,就有獲利機會。不過話說回來,電商與疫情也確實改變了一些事就是。

siva01 wrote:
但是因為通膨原因造成房價高。但是一般民眾薪水跟不上通膨。造成房價高的假象。
現在又一堆人跑去搶房。真是太過詭異了。

勞動市場的部分,除非有明顯缺工搶人現象,不然要漲不易;現在要能漲薪資,除了公司要有獲利,其次是生活物價壓力形成加薪壓力,但這種壓力只是為了安定勞工生活(怕人跑掉),不一定會大幅加薪。政府喊什麼加薪共享經濟成果,多半都屁話,企業若是為這種目的,多是呼應一下,做點樣子而已;真的會讓企業掏出錢給勞工的,只有讓企業明顯感受到不給錢不加薪就失去獲利機會的壓力才會有用點。

至於房價或物價,那是貨幣市場引發的現象,跟勞動市場關係不直接。白話說:你手上幾百萬上千萬台幣的錢在變薄,而且變薄速度很快,你會想做什麼事?當然是設法逃到能保住這些錢的地方去.... 一般勞工沒幾個有數百萬上千萬的資金在手上,所以這些金流引發的上漲現象往往都不是勞工自己造成,他們只是受害。

試想,你(資本家、有錢人)現在手上有 2700 萬現金,跌掉 3% 就是消失 81 萬。啊我(勞工)手上只有 27 萬現金,-3% 不過是消失 8100 元,我不會比你急... 所以勞工往往後知後覺(愈低薪愈後知後覺),等四處房價物價快速衝上去了才驚覺不妙.....

8100 元的錢不是很多,不引人在意,而一些勞工也不善於投資,所以 27 萬平白就放著讓它消磨掉;但 27 萬拿去尋找可靠投資,要打敗 3% 通膨並不難,但有人就看錢少而不稀罕,所以勞工很容易忽視這種小小的卻一直不斷累積的影響,傷害著他們的勞動成果,影響資本累積。
siva01
siva01 樓主

真是一針見血。又學到了。感謝。

2022-02-11 13:10
siva01
siva01 樓主

那3% 是每年的 還是每10年?

2022-02-11 13:19
stish wrote:
我同學買在永康商圈住宅區
持有14年 買50萬 現在85上下

一年大約 3.86%
算起來比通膨低一點。
台灣的真實通膨大約在4%左右。
不過加上租金或者自住的功能,還是不錯的。
至少比定存或者儲蓄險高。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