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fan wrote:
薪水沒有漲???? 這要探討是不是個人問題了
為什麼房價會飆漲 全世界都在瘋狂印鈔 錢不值錢了
上面2點是 主要的原因
根本不需要 屯房稅 打房阿 根本不需要. 因該往持有稅 下手 管你的 反正有房子 就課以重稅
(我一家 4口 每人買一間 叫不叫屯房?? )
以後不管 反正有房 就以房價 2-5%打稅 保證喔 全面下跌 大家都不要GG叫 反正有房屋 就打重稅(一千萬的房屋 一年就打個 50萬 反正要打房 就重手一點 不要手軟 我保證 一定跌價) 公平原則
打房只針對囤房族,對一般自住族群沒有影響。
一家四口,每人名下一間房,當然不算囤房。但是不能四間房都掛名在一個人名下!
400萬人年薪不到50萬元,政府考量人民負擔能力,自住房一定有稅金優惠,每年自住房屋稅金一樣維持幾千元不變。
針對高房價打房,只要推出囤房稅,每年稅金從幾千元漲到幾十萬元,提高囤房持有成本,就能逼出囤房,使房價跌到勞工負擔的起的價位。
有人說我一直在重貼以前說過的話,就是因為有人一直在講同樣的話,所以複製貼上就能回應問題。
台灣為什麼薪水低?
平均月薪4萬,4百萬勞工年收入不到50萬,每個月繳2~3萬元的房貸,排擠消費支出,然後人民沒錢消費,台灣內需金額大減,只剩房地產業者一枝獨秀,各行各業營收也大減,被迫裁員減薪,每況愈下,這些就是高房價造成的經濟衰退!所以更要用囤房稅打房,讓房貸金額大量減少,人民勞工才有閒錢消費,促進經濟,各行各業老闆才有錢請更多勞工,或發出更多的年終獎金!
美國正在印鈔,但是房價所得比依然只有3‧58,美國人只要工作4年就能買房。
台灣呢?繳30年房貸還買不起房,怎麼比?
在2019年美國勞工只要工作3年多就能買房,日本勞工要11年多,韓國要17年多,煉獄般的台灣,人民居然需要苦幹28年多才能買房!官商勾結壓榨人民也該有個限度吧!應該用囤房稅打房讓台灣跟美國日北南韓一樣.
日本有囤房稅打房,房價所得比從2016年的20.17降到2019年的11.25!
台灣正在炒房,房價所得比從2016年的12.87飆漲到2019年的28.97!很驚人的數據.太瘋狂太變態了!台灣出名了,世界第三名!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台灣人民有多痛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6%88%BF%E4%BB%B7%E6%94%B6%E5%85%A5%E6%AF%94%E5%88%97%E8%A1%A8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阿比 wrote:
無殼蝸牛運動是在哈囉?!
民粹綁架是無法進步的主因,卻有人不知道的助紂為虐,標題殺人,不懂得適者生存,提升競爭力,會毀滅,正常!
炒房囤房族的謊話廢話太多。
官商勾結綁架壟斷房市,造成不合理的高房價讓勞工買不起!
一些被騙去買房的投機客,為了解套,助紂為虐,到處說謊騙人去買高價房,不斷到各討論區和媒體版面標題殺人,坑殺無知的潘仔去承接高價房,不懂認賠殺出,危機處理減輕損失,拖延到囤房套牢甚至被法拍,也是正常的。
房產稅、空置稅、房東稅,三稅齊發,炒房的哭了,沒房的卻笑了!
北方樓市正在集體淪陷? 220萬房價直降80萬,準備買房家庭要清醒
大陸開始打房沒多久 , 就出現一百多萬間法拍屋 . 但這不是結束 , 只是開始!因為大陸有6千多萬間空房,目前只有出現1百多萬間法拍屋而已,過幾年大陸法拍屋市場才會趨於穩定.

https://sf.taobao.com/item_list.htm?spm=a213w.3064813.a214dqe.3.6e295dadj9bidC&category=50025969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tany3472 wrote:
你一直用錯誤的資訊洗...(恕刪)
一點都沒錯!
政府一定要炒房!因為政府的債務非常高!需要稅償還!
也就是債留子孫的結果!
債留子孫四個字以前無感現在年輕人應該很有感了⋯⋯
偏偏選民都會選借大錢建設的人.........
lionli321 wrote:
很久以前的房地產怎麼會大漲?
以前美台斷交時,多少有錢人賣房子跑去美國?美國去不成還有去加拿大,南美的~
政治不安定才是房地產最大利空~
錯了。
台灣第一次房市大漲,不是台美斷交期!
而且有錢人不賣房,怎麼有錢逃到美國?大量有錢人賣房,供過於求,房價怎會上漲!
現在網路上的年輕業配可能不知道 , 70年代 , 大家樂(六合彩)賭博風行 , 工人紛紛跑去賭博 , 心想只要贏一次特尾就能翻身 , 一輩子不用工作 , 然後工地缺工 , 包商提高工資搶工人 , 造成房價飆漲 , 直到政府出手打壓大家樂賭博 , 房價才慢慢穩定下來 .
如果豬哥亮沒有賭博,人生就是彩色的.
為何豬哥亮的死引起轟動?原來他欠債跑路的故事,竟是台灣八零年代的集體記憶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67330
這電影陳述了當年台灣人沉迷大家樂賭博求一夕翻身的歷史
台灣兩個房價飆漲期
第一個是70年代的大家樂賭博造成工人不上工 , 政府出手打壓賭博 , 工人才回去工地,房價才穩定下來‧
第二個是10年代銀行大量放貸給投機客炒房 , 15年來薪水不漲,房價漲三倍,5年來自住買家只剩一成,9成房市交易都是炒房族左手賣右手,房貸餘額超過8兆,政府擔心金融危機,不得不出手打房.
但這次跟上次不同,70年代,工人只要工作幾年就能買房,現在勞工繳30年房貸還買不起房,政府必須打房直到房價暴跌,使勞工工作十幾年就能買房,自住買家才會回歸房市.台灣房市才能穩定下來.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e92119000 wrote:
我感覺高房價最後一定會跟手機一樣
高階一直出 總有一天會賣不動 就開始切割
變成中階 低階 讓人可以入手
但是也要小心 如果變成手機那樣
像是有人可以買得起iPhone 他也能買一堆便宜手機
只要他心態不正確 狂買一堆低價房屋
直到供不應求 導致房價上漲
手機周期短,房屋周期長。
窮人可以打腫臉充胖子,用一個月的薪水去買iphine手機。但一般人只會買幾千元的國民手機。
但勞工繳30年房貸都買不起千萬的房!
就是因為炒房族心態不正確,貸款狂買房屋,高價出售,不斷反覆炒作房價,15年來薪水沒有漲,房價漲3倍,所以才需要囤房稅打房!讓房價降回合理的價格。
據財政部統計,台灣2016年至2020年度房屋買賣交易數,持有房屋5年內的交易量占9成;持有5年以上房屋則佔不到一成」。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9/post/202103110030/1%EF%BC%85%E5%AF%8C%E4%BA%BA%E5%9D%90%E6%93%81%E5%85%A8%E5%9C%8B10%EF%BC%85%E6%88%BF%E7%94%A2%E3%80%80%E7%82%BA%E4%BD%95%E5%9B%A4%E6%88%BF%E7%A8%85%E9%82%84%E8%A6%81%E5%85%88%E7%B7%A9%E7%B7%A9%EF%BC%9F%20%E4%BB%96%E6%8F%AD%E6%94%BF%E5%BA%9C%E6%85%8B%E5%BA%A6%E6%94%B9%E8%AE%8A%E9%97%9C%E9%8D%B5%E5%9B%A0%E7%B4%A0
地價的實價登錄屢傳登載不實,買賣雙方常以地價高報方式烘抬、炒作地皮,過去抓到僅能行政裁罰,台南市每年查獲10餘件,台南市地政局警告,嘉義市5月底已有一件因登載不實,買賣雙方被判刑的全台首例,未來可供政府引用判例。
https://ctee.com.tw/house/housinginvest/168961.html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q911043 wrote:
土地&房子不漲,大多政治人物要餓肚子耶!
多去研究現在念得出來的政治人物財富怎麼自由的
房屋貸款利率最為根本,提高房貸利率才是真正的持有成本增加,每個月要被利息吸重血,現在大多投資房地產的就會退出市場,現今打房所有政策都是作為表面,房地合一稅課徵45%看似下重手,買賣屋獲利一百萬課徵45萬,重點還是獲利55萬,這只是政府加入炒房分贓,第一有稅收,第二有名目對無殼蝸牛交代認為政府好棒棒。
怎麼可能餓肚子!別鬧了,只是存款簿上的金額少一點而已,還不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送子女去美國,奢侈生活不會有影響啦。
政客早就家財萬貫!財富是自由的!只是貪婪成性而已,用不到的錢也要汙,只為了讓存款簿上的數字多一點,只是追求內心的爽度而已。跟玩大富翁遊戲一樣,有賺沒賺都不影響奢侈生活。
參考歐美日本大陸打房,都是多種打房政策多管其下,才能有效打房。
你說得房貸限制也是一種合理的打房方案。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無奈的陪那些人鬼扯這麼久,總算有意外收穫了。
護貝起來,好好複習。
herblee wrote:
全球數據庫《Numbeo》公布2020年的全球年中房價所得比排名,前10名內亞洲有3個國家上榜,其中分別為台灣、香港和中國
房價 依 GDP 成長, 隨整體收入成長才是正常的, 不是隨 GDP 成長, 莫明其妙以數倍調漲是人為炒作
國際上本來就是以年收入的3-6 倍為合理房價。
以收入的5倍來計算
108年臺北市平均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為142.2萬元,續居全國各市縣之冠。
台北市的平均家戶所得為 148萬, 5倍合理房價為740萬, 148萬的6倍是 888 萬
最高值6倍的 合理房價是 888 萬
還可以看房貸
合理的房貸為收入的1/3(這個標準是國際上認定的水準)
所以148萬的1/3=49萬
49萬房貸付11年(11年為國際上平均的標準)= 542 萬
貸款542萬為總價的7成, 總價為775萬
若不算頭期款, 直接算15年房貸為735萬,也是接近每坪25萬
台灣卻拉成 20年 ? 現在變成30年 ? 要父子接力還房貸??
可是台北市的平均單一間房屋的房價為2053萬, 是775萬的近2.6倍
這是要兒子繼續還 ? 孫子接下去還 ???
依房價所得比5倍,能負擔的起,買2000萬房子的人, 是年收入400萬,而且是未來的20年, 都要有400萬
而年收入400萬的家庭,是金字塔頂端的前5%, 是台灣700萬家庭的前5%, 不是平均數 50%
就算在台北市,近年不公佈資料,年收入400萬, 推算也是前20%以上
107年度綜合所得稅資料, 竹北市每人年收入165萬7千元;第二名是新竹市東區,每人年收入157萬6千元;第三名則是台北市大安區的156萬5千元。
「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全國每人年均綜合所得94萬3千元
比起竹科竹北及新竹, 台北市是全國收入第三高的地方, 總平均是最高
如果台北市平均一半以上的人,都買不起房子, 那就不是少數人買不起而已, 是大多數的人都買不起 ,到底誰在買房子?
是許多虛擬, 不存在的"有錢人"買家嗎?
148萬是家戶, 如果是單身, 男性平均年收入90幾萬, 女性平均60幾萬
套房應該為450萬才合理, 但是台北市的套房價格,是超過1000萬
再由租金來推算
台北市的住宅租金平均每坪每月為1036元
台北市平均購屋坪數只剩24.94坪
租金平均 2萬5千8百 =25837元
一年31萬
20年(因為租屋超過20年可以購買)=620萬
如果是30坪則為 745.9萬
每坪25萬,乘以台北市平均購屋坪數24.94坪= 623.5萬
所以算來算去,25萬才是符合台北市民的購買力的合理房價
目前房屋的價格, 並不是因為GDP成長, 或收入增加, 所以房屋自然增值。完全是炒作出來的價格。
這本來就是銀行金融業者+金融專家+政府 ,共同的精心設計
樓主不過就是談政府的角色
還有其它支撐炒作的力量
這個金融系統就是要讓民眾負債, 以擴張信用的方式向銀行借錢
如果每個人的收入都足夠買房/買車/買3C, 銀行就沒錢可賺
所以
因為新台幣的金錢價值有二種, 一種是黃金本位價值, 另一種是發行的紙幣價值
只要先犧牲紙幣的帳面價值
1.操控物價和紙幣的價格比率,讓紙幣貶值(紙幣價值不過是帳面上的數字),負債就會減少
2.創造房屋不斷上漲的假象,讓人忍不住去追價, 深怕晚了買不到
3.讓房屋變貴,只好借錢買房
銀行先以低利率讓借錢變容易,之後再調高利率回收
政府借錢可以發行國債,10年,20年之後再還,讓20年之後的下一代去還錢
每個政客都可以亂開支票, 亂花錢,錢不夠就再發行國債,以後債養前債,只要在它的任內不出事就好
入不敷出, 國債自然越來越高
但一般民眾不能這樣,還不出錢來就被追債
2008年金融風暴, 銀行有巨額虧損,錢不夠怎麼辦? 讓貨幣供給額增加
鈔票變多了,物品/土地並沒有增加,價格相對變貴,所有物價開始起漲
鈔票就不值錢了,紙鈔變薄, 銀行的虧損實際金額也會縮小
相對的, 如果你非常努力,正職+兼差月入10萬,你付出的勞力原本價值10萬元, 一旦通膨發生10%,你的勞力收入就會縮水到只有9萬, 再努力都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永遠變成屋奴
於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而且,永遠在還貸款
凱因斯曾經說過:「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當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一般的民眾只是棋子, 不是這場賭局的玩家
這是一場"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完全是傳銷-老鼠會的做法
決定龐氏騙局(傳銷-老鼠會)的利潤,是必須納入更多的市場玩家,並且生產更多的鈔票。
前一個投資客吹噓房價會一直漲, 加價賣給下一個投資客,
可是這個房價暴增, 並不是因為GDP成長,或是收入增加,所帶動的房價成長
前一個投資客的獲利,並不是來自房屋自然增值,而是來自下一個投資客所投入的資金
下一個投資客所投入的金額多, 它就賺得多,房價自然就漲的多。
房屋再繼續加價賣給下下一個投資客
他們真的相信房價永遠不會下跌,而且購屋者永遠不會減少。
投資客經過槓桿操作炒房、必須仰賴資產價格不斷的提升才能存活
一旦新加入的投資者減少或停止,龐氏騙局就會崩潰。
所以必須鼓吹, 傾家蕩產也要買房, 窮到只剩下房子也無妨
龐氏騙局(層壓式投資騙局),不是理論, 是詐騙
例子非常多, 例如
馬多夫詐騙案
羅伯特·艾倫·史丹佛(Robert Allen Stanford)詐騙案
1994年7月俄羅斯爆發的,MMM公司利用股市欺詐性集資的MMM騙局
只不過, 吸引資金進來,投資的標地物換為房屋而已
手法是相同的
以"層壓式投資騙局"來炒高房價, 不過是整個騙局的一部份
這不過是低階玩家的手法
高階的玩家, 手法還有, 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量,讓錢變多,暫時犧牲紙鈔的票面價值(帳面價), 相對於紙鈔的房屋價值,就可以抬高。
(對比於紙幣價值,所有商品的價值都相對增加,形成通膨)
一些原本沒人要的"不良資產",變得奇貨可居, 因此得以解套
以及調整房貸利率, 以低利率誘使客戶進來貸款, 這都是"養"的過程
目前房價高漲,房屋成交停滯,已經進入"套" , 下一步房價爆跌就是"殺" , 這在中國已經發生
等到貨幣供給額變小, 銀行放貸的錢變少, 紙鈔的票面"相對價值"就能回復
再調高房屋貸款利率
就進入"殺"..............................
錢就能回流銀行
如果繳不起房貸而法拍, 房子也回到銀行手上
原本擴張信用借款買房子的屋主,手上只剩下欠銀行的貸款, 最終還是無殼蝸牛
並且因為房價法拍縮水,而多出了一筆債
QE「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當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很容易貸到款, 利率很低,但這些錢還是要還, 不是不用還
除非, 買空賣空賺轉手的差價, 才不必考慮銀行還款,及日後房價下跌的問題
這些人是誰 ????
這是制度上的不健全 , 資訊沒有完整揭露 , 造成中間經手房屋的人能任意加價
德國是有一整套綿密的法規
買房子時
1.德國有獨立的"公正鑑價機構", 先鑑定出房價為多少,不是任由市場炒作? 賣不出去就加價賣 。
2.請先在銀行開一個存款帳戶, 先存入20%的購屋價金進去,外國人要存40%房屋價金, 不能向銀行搬錢出來炒房, 只繳息不繳本金, 只賺差價
也能知道資金的流向,不是左手賣右手炒高房價。
仲介人員並不能涉入, 自己看到不錯的物件, 就安排人頭成為屋主 , 介入買賣炒作抬高房價
3.依法使用公證人(NOTAR)制度,貸款下來後, 房屋價金先進入公證帳戶(notaranderkonto)代管,一切查證完成後, 才轉交給賣方, 杜絕虛擬的,不存在的買家, 左手賣右手炒高房價
知道你的資金來源 , 是不是由銀行搬錢出來炒高房價 ? 獲利了結丟給下線 或人頭 承接
下線或人頭 承接不了? 付不出利息 ? 就法拍丟還給銀行
如果有這樣的制度 , 如果 簽約時的屋況和交屋時不同 ?
因為這筆錢還在 公證帳戶(notaranderkonto)代管 , 有爭議時錢並不會進入 賣家 的荷包
4.德國完善的信貸制度,穩定了房價。德國所有房貸都實行固定利率制,儲蓄房貸利率低於市場利率且固定不變,依法,銀行不能調漲。商業貸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為11年半。
買第二間非自用住宅,沒有優惠房貸, 貸款成數降低,不能拿第一間貸款去炒第二戶
炒家的房貸利率應該依據 市場利率調漲 , 不能比自住者高 , 自住者的房貸利率依法銀行不能調漲 。
5.每次轉手, 請繳 3.5-5%的物業轉讓稅(grunderwerbssteue的3.5-5%);1.2-1.5%的公證費;
0.8-1.2%的登記費;1.5-3%的地產代理費,再加上19%的商品稅VAT。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tany3472 wrote:
你一直用錯誤的資訊洗(恕刪)
===============
炒房的就是政府!
政府藉由土地開發炒高土地價格,如上列4張圖,再來課徵高額的房屋稅、地價稅、土增稅,甚至房地合一稅,導致房屋交易成本一手換一手不斷的增高!
「稅課越多、房價只會越來越高!」
===============
炒房的是官商勾結的政府才對!!!
稅課越多、房價只會越來越高是嗎?
那叫政府實施個實價課税看看!!
看房價跟房租是不是都會轉帳給消費者
不要還沒做
就在那邊
"恐...."
"怕...."
既然土地那麼多
那為什麼房產業者一直恐嚇大家
說土地越來越少
未來房價只會越來越高
蔡政府一直說要找適合的地來蓋
20萬戶的合宜住宅
你政府賣出的地都已經蓋超過20萬戶了
你還在找適合的地???
隨便找一塊台糖的地
弄個公園和國中小
政府自地自建
馬上就解決了
所以才說
炒房的是官商勾結的政府才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