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em5104 wrote:
成本就墊在那裡了,你(恕刪)
內文違反規定,刪除。
克里斯賈斯丁 wrote:
520過後,果真連演都懶得演了,居住正義是什麼?可以吃嗎?現在不炒房更待何時?
#四年來我們愚公移山般不停歇處理各類居住問題
#或許成績尚不符期待但進展與廣度應是史上最佳
今年直接興建社會住宅超過四萬戶,符合年底預定目標。後續地方政府將再增加興建一萬戶,中央預備興建七萬戶,所需土地均已大致籌備完成,今年中央將至少推動四千戶,明年起四年內完成其餘興建案開工。
包租代管社宅超過七千戶,雖然落後原定目標,但近期已明確進入加速成長,走出過去磨合學習階段。未來四年以每新增一萬至兩萬戶進度,逐步實現八萬戶目標。
危老都更已建立信心與氣勢,兩年多來危老重建已快速成長,累積超過1200案,全國已有20縣市有具體成績,確實是不容易的成果。
此外,近三年都更核定案穩定成長,新版都更條例亦正式啟動,下半年尚有新方案推出,逐步落實都更與危老雙引擎,加速改善居住環境與品質,創造內需經濟動能。
土地徵收的進展大家比較不熟悉。去年一般徵收的面積僅為10年前的2%,且多為未辦理繼承或權利人複雜無法完成協議價購的土地。區段徵收長期以來同意比例都在九成以上,近年在安置計畫、逐戶說明與審議品質的深化均有明顯改善。反對的意見多屬價值認知差異,惡質行政作為或傷害民眾情事已不可能再發生。
實價登錄未能完全實現是很大的遺憾,但我們從未放棄,也願意做一些調整後,設法再向前突破。終究,資訊透明絕對是好事,而避免過大衝擊,確實也是施政上必須加以平衡的責任。
有些人視為天大正義的囤房稅,我再說一次,那是無效且無理的錯誤建議。證據在以前已經提出很多次,如果還有所謂專業人士繼續倡議,那就是百分百的理盲與無理取鬧。
另外要說的是,我們不贊同在當前的環境下打房。整體供需環境正逐步向更好的趨勢調節中,穩定市場、強化民間與政府專業服務能力,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倡議打房的人,從來都不敢說明打房過後會有怎樣的連帶衝擊,要如何重新安定社會經濟。這是非常不負責任不正義的行徑。
#我們不會停歇
#我們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